陈述纲,王宇飞
(辽宁教育学院,大连市第十三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深入研究。
上好思想政治课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比起空洞的说教和理论灌输,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榜样作用会更像一本“活教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学生心中,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思政课教师要多学习时事政治,多阅读相关书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丰厚学识的基础上,还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正所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马克思主义的教师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价值观要正确,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思政课教师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先以德立身,而后以德育人,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自觉弘扬主旋律,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严于律己,用高尚的品格、丰富的学识、实际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所学、所思感染学生对真理的追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思政课教师还要关注时代、关注生活、立足当下,从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更新教学理念,用国际视野的广度、知识的深度和历史的维度将道理讲明白。好的理论要“及时讲”,讲出特色。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5G 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雪龙2 号第二次奔赴南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天问一号绕火成功火星迎来首颗中国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中国抗疫斗争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教师将这些成就第一时间融入思政课堂,可让学生感受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感悟到政治课教学的共时性,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榜样的尊重;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特征得到彰显,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思政课教师要会讲中国故事,而且要满怀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还要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真实的故事和耳目一新的表达,把道理讲明白,让学生更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如在讲授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教师可以讲述陈望道的故事。一百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望道由于潜心翻译,母亲送来的粽子让他蘸红糖水吃,结果蘸着墨水吃了,却感叹真甜。陈望道的这种专注精神,表明了他对真理的渴望,对信仰的追求。通过故事化的表达,让学生感受信仰的力量,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讲故事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塑造能力,同时也可以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图片以及书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彰显中国精神、体现时代价值。学生从故事当中受到鼓舞,在感同身受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挖掘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立足教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四史”教育,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托。例如,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过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内容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和平、安宁和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及我国个人的收入分配等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民主和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正等内容。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内容展现了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和谐理念。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旨在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列举内容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和表达。因此,教师只要深入挖掘教材就一定会发现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上的深度契合点,并可借此抓住教学契机,用好教材。思政课教师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地呈现于每节课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对其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思政课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与现实的照应。《管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其中的“礼义廉耻”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之处,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促和谐的思想彰显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讲“法治政府”的内涵时,可以讲述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政府只有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民,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明确守法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同时,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又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一课涉及市场经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西汉时期我国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这里专门记述从事经济活动的杰出人物及其相关事迹,反映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物质观。通过选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理解这些经济观点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文化自信,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师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 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 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 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 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人、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教师要通过对“四史”的讲解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将“四史”作为红色资源,讲活历史故事,让学生以史为鉴,使其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爱国热情及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思政课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四史”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政治性,通过鲜活的历史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建立对我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既是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思政课教学要通过新课改倡导的议题和情境教学拓展教育资源,通过活动型课程强化自主辨析能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来,用好“大思政课”,扎实推进铸魂育人。
在思政课上,议题的设置和情境的开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议题的讨论和情境的熏陶中学会比较鉴别,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在讲授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教师可播放宣传片《中国一分钟》,然后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探究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流动的时光,行走的中国,通过对议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神州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创造的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的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探索宇宙的维度,北斗导航系统展现的中国精度……以上情境和议题的设置,让学生感觉到中国的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这一情境和议题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的集中展示,又在个人层面向学生传递“爱国”的情感,使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活动型课程,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使学生得以借助教材自主辨析。活动型课程注重逻辑的演绎及学生的探究和分享,使学生不仅能“打破”,还能“重建”,体现“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思想。
如在讲授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的依法治国内容时,教师可开展“假如我是执法者”或“我为政府决策提建议”主题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还可以邀请律师做讲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法治的公正,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唯有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帮助他们经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才能使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在活动型课堂上,思政教师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受,让材料动起来,让观点亮起来,让思绪飞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让活动成为承载内容的基本方式,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方式的改进。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品格得到了提升,在感同身受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就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利用政治课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好的思政课,应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科技展览馆、博物馆,感受中国的历史成就和沧桑巨变,坚定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参观调解中心、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等政府职能部门,通过了解具体案件的审理,使学生认识到司法部门的功能和作用,感受社会公平正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体验和感受,把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衔接起来,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融合起来,能够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中,激励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着眼于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大青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八个字虽简短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指明了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勤学,就是要下得了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要懂得坚持。高中阶段是人生难忘的青春美好时光,学生应当心无旁骛、求得真学问。这里讲的勤学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习是为了增强本领,健全人格,成就更好的自己,将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分力量,这也是爱国的表现。
修德,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学会自律自省,要持之以恒,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它既是个人的小德也是国家的大德。高中生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和私德,如在学校拾金不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表现;帮助同学,这是“友善”的表现。
明辨,就是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决断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遇事情三思后行,做出正确的抉择。
笃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高中生要为自己的目标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财富,它的养成绝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思想政治课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真正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内心中形成高度的认同和精神追求,在实践中表现为日常的自觉行动,并将其推广至全社会。
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空洞乏味,纸上谈兵不可取。教师要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着眼于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从不懂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到个人品格养成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记心中,把文明的行动时刻践行。总之,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践行等策略,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好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