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欣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宜春 336000)
书名:极简音乐史
作者:冈田晓生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07
ISBN:9787544288897
定价:45.00元
音乐是人的一种主观创造,是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取舍后的思维和信息感知载体。音乐不仅能舒缓人的情绪,促进人大脑神经系统平衡,甚至对人类心理健康能产生一定作用,如心理健康治疗中的音乐疗法。实际上,不只是人对音乐有所感知,许多动物对音乐也有较强的感知能力,甚至能区分不同的音乐风格。试验结果显示,许多动物确实会对音乐产生感应,并发生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反应。因此,音乐促进法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动物养殖领域。在新农业时代下,我国畜牧行业逐渐兴盛,现代化畜牧养殖模式的应用推动了诸多养殖企业的发展,而畜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新型养殖技术的推动。在此需求下,音乐促进法正逐步在动物养殖中展开应用。由冈田晓生编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极简音乐史》用精简的语言总结了西方音乐史,内容简明易懂,具有高度的可读性。
《极简音乐史》全书共分为7个章节,以古典主义音乐为核心,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中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史,包含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及20世纪音乐。整体看,该书结构严谨,章节安排合理,以古典音乐为脉络,将爵士乐、现代音乐等连接在一起,顺承关系较为明显,阅读体验较为连贯。从细节上看,该书虽然是介绍西方千年的宏大音乐史,但其语言并不过分严肃,内容设计多以讲故事为主,而不是单纯地罗列历史事实,因此,该书内容实际上趣味横生,并非传统的史书风格。总体而言,该书是一本西方音乐史入门读物,即便读者不具备任何古典音乐知识,也可以轻松获取阅读乐趣,并以阅读的方式获取音乐知识、感悟音乐发展历程。《极简音乐史》能带你了解音乐史,体味人类历史上美好的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将音乐与其他领域联系在一起,思考音乐给其他领域带来的影响,如音乐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音乐对动物生长、繁殖带来的影响。
正如人听到音乐会产生一系列反应,许多动物听到音乐后也会在生理及心理上发生特定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理在于动物感知音乐的生理机制,而这种生理机制正是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原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可知,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原理主要有以下3点:
1.1 音频属性具有刺激性 音频作为机械波被动物听觉系统所捕获后会形成意识层面上的音乐感知。音频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不同波长、振幅及频率等会使音频结构产生差异,因此,动物捕获的音乐也具有差异性。如振幅代表的是声音强度,振幅越大,分贝越高;频率代表的是声波中特定振动周期内所产生的次数,频率越高,调性越高。当特定波长、振幅和频率形成特定的音乐环境后,音频刺激便会展现出来,从而对接受该音频的动物造成影响。
1.2 动物普遍具有音频接受范围 不同动物能接收到的音频并不相同,如部分动物能听到低于20 Hz的次声波,还有部分动物能听到高于20000 Hz的超声波。因此,当特定波长、振幅及频率的音频被动物捕获后,动物便会形成特定的音乐感知,进而对音乐产生相关反应。也就是说,动物在特定音频环境下能获取音频,并对音乐特征形成一定的感知。因此,在动物养殖中,准确把握动物音频接受范围往往是应用音乐促进法的第一要务。需要注意的是,噪音实际上也是音乐的一种,但噪音的定位都是基于人类心理环境设定的,对动物而言,目前还没有足够准确的噪音取值区间,因此,噪音问题是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展开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部分欧洲国家的研究表明,一般将音乐控制在85分贝以下便可将噪音的影响力控制在最小。
1.3 动物的听觉进化机制 就像《极简音乐史》中各个时期音乐的进化一样,动物音频采集器官在漫长的进化中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种类动物的音频采集和识别存在较大差异。如鱼类听觉器官由耳石控制,因此,多数鱼类听觉能力并不高;禽类虽然不具备外耳,但其内耳和耳蜗较为发达,听觉能力与内外耳兼备的牛、羊等哺乳动物相类似。所以,在动物养殖中,厘清所养殖动物的听觉能力,然后制定音乐强度、大小、覆盖范围等基础参量,才会发挥音乐促进法的最大效用。
由前文分析可知,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有其合理性和生理基础。近年来,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音乐对动物生理及心理层面的影响逐渐清晰,证实了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积极作用。结合相关实验,笔者总结了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价值。
(1)音乐促进法有助于动物生长,缩短养殖周期。相关试验数据显示,连续30d对试验组肉鸡播放轻音乐《森林狂想曲》,其平均体重远比正常饲养的肉鸡要高;在杜洛克猪仔猪养殖阶段,每天对28日龄猪仔播放轻音乐3 h,15 d后,猪仔采食量、增重及料肉比都有显著变化,其中料肉比明显下降,生长性能明显增强。因此,音乐在动物体增重、料肉比改善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2)音乐促进法有助于改善动物的神经系统,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有研究表明,持续性的音乐刺激会对大部分养殖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研究发现,在蛋鸡孵化环境中每日播放6 h希塔乐曲,鸡胚脑侧神经元细胞核有明显增大,这表明音乐会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另外,有试验表明,音乐促进法的良好运用会有效改善养殖动物免疫力,每天两次、每次2 h对断奶仔猪播放轻音乐《春之圆舞曲》能促进仔猪体内免疫物质的分泌,具体免疫增强效果与养殖动物类别、音乐种类和时间等存在联系。
(3)音乐促进法有助于缓解动物情绪,减少养殖动物的失控激怒频次。据国内学者展开的相关试验显示,以55~65 dB的音量对仔猪播放协奏曲《梁祝》42 d,仔猪的日常情绪更为稳定,且仔猪之间的打斗和攻击行为明显降低。另外,据欧洲国家相关试验结果显示,以55 dB的音量对奶牛持续播放舒缓音乐《安妮仙境》42 d,每天播放6 h,奶牛对挤奶人员和设备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变得更加愿意靠近挤奶设备。
从上述分析可知,音乐对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具有较高价值。对养殖场来说,音乐促进法可以有效提升动物生长效率、降低肉料比,还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发病率,这些都间接提升了动物养殖效益。
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尚未全面展开。据统计,目前欧洲部分国家在奶牛养殖中较多使用音乐促进法,而在我国动物养殖中还未大规模展开应用,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对不同养殖动物的促进原理还不够清晰,相关理论支持还不够稳定,另一方面,因为传统养殖场还未接触这类新型养殖技术,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和运用都比较模糊。为此,结合国内既有相关研究成果,笔者梳理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思路,具体如下。
(1)考虑不同种类音乐对养殖动物的影响,选择最为合适的音乐风格。对于养殖动物来说,音乐是一种非常复杂、抽象的外源性刺激元素,不同风格的音乐对养殖动物产生的刺激程度有较大差异。陈绍孟发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会让仔猪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节奏强的音乐一开始会让仔猪明显感到慌乱、谨慎,甚至采食量降低,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仔猪反而更加活跃,精神状态更好,采食量增加。对奶牛进行相似的试验后发现,奶牛更加喜欢舒缓型的爵士乐及纯音乐,长期听轻音乐的奶牛发病率更低,产奶量也有明显提升。
(2)考虑不同速度的音乐对养殖动物的影响,选择最为合适的音乐组。音乐的快慢呈现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对人和动物的情绪影响也有所不同。如速度较快的音乐往往比较热烈、欢快,会让人感到兴奋;速度慢的音乐往往表达的是悲伤、低沉等情绪;中等速度音乐的情绪表达则较为全面。刘佳佳等学者发现,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以65~70 bpm速度播放轻缓的音乐组,奶牛的产奶过程将更加稳定,而以80bpm以上速度播放中速音乐组,奶牛的日常采食量则会明显加大。
(3)考虑不同分贝的音乐对养殖动物的影响,选择最为合适的音量。赵茜等发现,在50 dB的音乐环境下,仔猪日采食量、日增重量都有一定提升,而当音乐超过70 dB时,仔猪采食量明显降低。于世征等发现,音乐在超过75 dB时,仔猪体内溶菌酶含量明显降低,各方面的生产性能也存在一定降低。由此可见,把握音乐分贝大小是应用音乐促进法的关键。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极简音乐史》,感受音乐在各时期的魅力,以及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对人与动物带来的影响,由此引申出音乐促进法,在动物养殖中若能合理应用,将会有效改善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养殖动物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等也会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联合该领域学者,积极加强对音乐促进法的研究,推动音乐促进法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以此优化动物养殖技术,提升动物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