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CI,术后以血栓形成常见并发症,会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治疗,需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残疾率与死亡率,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中,替格瑞洛片和利伐沙班片的应用较为常见,替格瑞洛片自身及代谢产物具有可逆性,能够与血小板受体产生作用,将信号传导及血小板活力阻断[1]。利伐沙班片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够对血栓进行预防和治疗[2]。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比血栓形成方面替格瑞洛片与利伐沙班片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经PCI术后血栓形成患者中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62.3±2.8)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7±2.3)岁。本次研究中所纳入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行PCI治疗,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至少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狭窄超出75%的情况。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患者无药物禁忌,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者、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扩张血管及吸氧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治疗中采用口服利伐沙班片的方式,药量为每次10mg,每日2次。观察组治疗中采用口服替格瑞洛片的方式,用药量为每次180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期限为一个月,并给予两组患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
在治疗前,抽取肘正中静脉外周血液3ml,置入抗凝剂,离心后取上层清液,诱导剂选择二磷酸腺苷(ADP),以血小板聚集仪为辅助,对血小板抑制率进行记录[4]。在血清中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水平变化的测定上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5]。就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恶化、支架内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对用药安全性开展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对比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无显著差异,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血清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观察组血清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对比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对比表()
组别 血小板抑制率(%) Lp-PLA2(pg/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 47.28±7.21 80.22±8.89 152.4±28.67 103.39±22.58 114.57±14.49 51.18±6.54对照组(n=44) 47.21±7.19 68.71±8.16 151.9±28.48 128.87±25.58 113.68±14.62 72.32±7.19 t 0.058 6.957 0.192 5.432 0.745 15.361 P 0.954 0.000 0.840 0.000 0.460 0.000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1例心功能恶化、1例复发心绞痛,无支架内血栓;对照组出现3例心功能恶化、2例支架内血栓和2例复发心绞痛。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0%,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表(n,%)
在临床医学中,冠心病的治疗上以PCI方法较为常见,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在行PCI治疗后,诸多操作会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破坏,比如:导管嵌入、支架释放、球囊扩张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乏完整性与连续性,暴露出内膜下基质,实际释放的炎性基质量也比较大,会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出现活化状况[6]。受到炎性因子的作用,会促进血栓的形成,比如血清中的Lp-PLA2会导致炎性介质生成,与粥样动脉硬化存在相关关系,TNF-α为炎性因子之一,其在凝血因子释放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继而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在血栓治疗的核心就在于将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
就血栓的治疗来看,替格瑞洛与利伐沙班均是比较常用的药物。就利伐沙班来看,其性质为口服抗凝药物,能够对凝血因子产生作用,对凝血酶的生成加以抑制,以便对血栓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若利伐沙班实际使用时间较长,会加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产生强烈影响,预后也并不理想。替格瑞洛属于环戊三唑嘧啶类药物,从性质来看为非前体药物,对相应受体的作用无须经过肝生物转化,对ADP介导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具有一定抗血小板及抗炎的效果[7]。研究显示,替格瑞洛对比利伐沙班来说,能够对血清相关指标进行改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使得用药依从性得到改善,临床效果也较为显著。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扩张血管及吸氧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治疗中所用药物为利伐沙班片,观察组治疗中所用药物为替格瑞洛片,同时给予两组以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在血小板抑制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前为(47.28±7.21)%,治疗后为(80.22±8.89)%;对照组治疗前为(47.21±7.19)%,治疗后为(68.71±8.16)%;在Lp-PLA2方面,观察组治疗前为(152.4±28.67)pg/L,治疗后为(103.39±22.58)pg/L;对照组治疗前为(151.9±28.48)pg/L,治疗后为(128.87±25.58)pg/L;就TNF-α来看,观察组治疗前为(114.57±14.49)pg/ml,治疗后为(51.18±6.54)pg/ml;对照组治疗前为(113.68±14.62)pg/ml,治疗后为(72.32±7.19)pg/ml。可知患者血清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观察组血清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0%,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中,相比于利伐沙班片来看,替格瑞洛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血小板抑制率的提升,将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水平进行控制,在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