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香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
近年来,“停车难”已成为城市的通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自驾出游人群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给景区停车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景区需要一个优化停车配置,来解决停车问题。本文将通过排队论来建立旅游景区停车模型。
对于一个建有停车场的旅游景点来讲,淡季时停车问题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旅游旺季时,寻找停车位往往很困难,从来出现排队的现象[1]。对排队论而言,有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以下将说明各部分在景区停车的特征。
输入过程,即指游客(车辆)按照怎样的规律到达排队系统。对于景区停车系统来讲,游客源是无限的,游客到来的方式是一个一个依次到达,一定时间的到达数服从泊松(Poisson)分布[2]。
排队规则,指游客到达排队系统后按照怎么的规则和方式接受服务。对于景区停车系统而言,当车辆到达后可能直接找到或者通过巡游找到空闲停车位,当发现没有空闲停车位时,车辆可以选择等待(等待制),也可以随机离去(损失制)。
服务机构,一般指服务台的数量、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时间的分布。对于景区停车系统而言,一个停车场入口可以看作是一个服务台,并假设该入口为自动识别系统,会显示剩余停车位数量。车满则自动关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景区停车可以看作是M/M/C/N/∞/FCFS(N≥C)的情形。
景区停车 M/M/C/N/∞/FCFS(N≥C)的模型假设:1.游客到达过程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2.游客服务的时间(即停车时间)服从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3.服务系统共有C个服务台,即有C个停车场,系统容量为N(N≥C)。4.游客源是无限的。5.服务方式为先到先服务(即FCFS)。6.游客到来的方式、服务的时间以及各服务台的工作都是相互独立的(不搞协作),且平均服务率相同。7.输入过程与服务时间的分布总假定是平稳的,即分布的期望值、方差等参数不受时间的影响。
1 符号说明
λ—游客平均到达率;1/λ—游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μ—游客平均服务率;1/μ—游客的平均服务时间;ρ=λ/cμ—停车系统的服务强度或泊车位的平均利用率,只有当λ/cμ<1时才不会排成无限的队列;n—稳态系统中任一时刻状态,即系统中所有游客数;Ls—系统中的平均游客数,即队长;Lq—系统中排队等待的平均游客数,即排队长;Ws—系统中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Wq—系统中游客的平均排队等待时间。
2 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模型理论[3],列出状态概率的稳态方程:
从而得状态概率:
其中Pk就是游客被拒之于系统之外的概率,成为损失率。
系统的运行指标求得如下:
3 优化分析
在一般情形下,提高停车场的停车效率必然会降低游客的等待费用(损失),但却常常增加了景区停车场的服务成本,我们最优化法目标之一是使二者费用之和为最小[4]。在稳态情形下,单位时间全部费用(服务成本与等待费用之和)的期望值Z=Cs·C+Cw·L,其中C是服务台数,Cs是每服务台单位时间的成本,Cw为每个游客在系统停留单位时间的费用,L是系统中游客平均数Ls或队列中等待的游客平均数Lq(它们都随着C值的不同而不同)。由于Cs和Cw都是给定的,唯一可能变动的是服务台数C,所以Z是C的函数Z(C),现在就是要求最优解C*使Z(C*)为最小。
某景区欲建一停车场,现提供旺季资料如下:游客按照参数λ=60车/小时的Poisson流到达停车场,游客服务的时间(即停车时间)服从参数为μ=50车/小时的负指数分布,每个服务设备单位时间的成本为5元/小时,每个游客在系统逗留单位时间的损失成本为10元/小时,试确定最佳的C*,使得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总费用最低[5],具体停车时长与费用明细如表1、表2。
表1 车流量与停车时长关系表
表2 游客数与停车总费用关系表
落在区间(0.0783,0.5809)内,所以C*=3,此时总费用Z(C)最小。
当C*=3时,整个停车场的空闲概率为
平均队长
平均等待时间与逗留时间
对于景区而言,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可以增加游客数量,并提高景区的知名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排队论的一些基础概念,然后将景区停车看成是一个多服务窗混合制排队系统[6],建立了模型,对景区停车效率进行了研究。当景区停车场的服务成本和游客的等待费用之和为最小时,停车场的停车效率达到最优,此时的停车场数量也为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