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 430205
在自古就有“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美誉的湖南省郴州苏仙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藏着一块婀娜秀美,别具一格的山水宝地,这里有红色的岩石、险峻的山崖、墨绿的湖水,宛若一幅清新淡雅的油画,它就是一直以来默默无闻,近一两年由于无人机摄影和抖音短视频的流行才崭露头角的高椅岭风景区(见图1)。高椅岭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其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与资兴市交界处的高椅岭村,交通便利,它与飞天山相隔,南距郴州市中心约32公里,东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东江湖约28公里,是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丹霞地貌处女地。高椅岭一带长期属于军事重地,直到几年前部队撤离,这里才开始逐步开发旅游,这才使得高椅岭丹霞地貌多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图1 高椅岭丹霞地貌风景区(摄影:周云)
高椅岭丹霞地貌险寨奇涧,集秀、美、俊、险、奇于一体,俊美中透着奇异的情趣,形成一道美在自然的独特风景[1],从而成为郴州丹霞地貌中最具特色的代表。
秀美:高椅岭属于红岩丘陵地貌,区域内多为海拔一百多米的小山包,名为寨(堡)。高椅岭山、水、泉、寨、崖、洞俱全,丹崖赤壁是最基本的形态,寨顶绿树当华盖。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山体周边有水洼点缀,形成红岩绿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水中有景,景中有水[2]。高椅岭丹霞地貌之“美”,就胜在山环水绕、山水相融、刚柔相济。高椅岭丹霞堡寨,造型奇特巧妙,别具一格,犹如龙脊入水,亦如墨绿色的“天池”环绕着一只在水面张牙舞爪的“巨蜥”,有一处代表性景点因而得名“巨蜥湖”。高椅岭山水紧密相连,在国内外丹霞地貌区尚不多见,实属大自然创造的奇迹。站在主峰附近放眼四望,只见远处群山莽莽,峰峦叠嶂,连绵起伏,一片雄浑之势。近处红岩绿水,湖水皆黯碧如染,点缀其间的是片片翠绿的灌木丛林,色彩参差斑驳。视野之内,就像丹青高手挥毫泼墨绘就的一幅精美画卷,那构图,那意境,那明暗的分布,那色彩的层次,令人如痴如醉,叹为观止。
险峻:峡谷之中,山崖更见险峻,每座山顶虽不突兀,却也巍峨,断崖绝壁,红褐色岩石经风雕雨刻,犹如斧削之后细细打磨。每一个山头,都有不一样的奇异态势,都有其不同的险峻之处。多处为垂直斧削之峭壁悬崖,绝崖之上灌丛顽生。山水相映,山之险,湖之秀,浮现出一派高山出平湖的湖光山色。流水冲蚀形成陡而秀美的丹霞山脊,山脊顶部平整,好似天然步道,两侧险峻,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3]。山脊上的游客如蚂蚁一般渺小,人的渺小和高大的山脊形成独特的对比。
雄浑:峡谷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红色砂岩溶蚀形成大大小小的砂岩洞穴。由于河水侵蚀,白垩纪红色砂岩崖壁的近水平层理清晰可见。崖壁由于常年的雨水飞流直下冲刷溶蚀,形成一道道槽沟,峡谷遍布,沟壑纵横,犬牙交错,粗犷中显现出一种别样的柔美,似一匹匹晾晒在日光下的织染,大气磅礴,蔚为壮观。
奇趣:从高空俯瞰,蜿蜒逶迤的山体如同“巨蜥爪”,亦如“龙爪”,流水冲刷形成的沟壑则更像是“巨蜥爪”与“龙爪”上皮肤的纹路(见图2)。这纯粹是大自然的造化天然形成,经受千万年风霜雨雪的侵蚀,无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奇妙的幻想,着实巧夺天工。
图2 “巨蜥湖”俯拍 (照片来源:马蜂窝)
高椅岭丹霞地貌是中生代红色碎屑岩经过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长期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燕山构造旋回以来,陆相红层在特定构造位置以及气候条件下因各种地质营力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变迁的岩石地貌标志体[4]。高椅岭丹霞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寨(堡)、丹霞赤壁、槽谷、圆凸状丹霞岩丘、丹霞洞穴等特色景观,景观造型、组合独特,属于典型的壮年期丹霞地貌。因此,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学科研价值,对研究丹霞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可以称得上是进行丹霞地貌研究的胜地。
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逐渐为大众所认知,然而近年来,随着关注的增多,在丹霞地貌的判别标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许多红层地貌即被认定为丹霞地貌,甚至有人把劈理构造发育,陡倾的彩丘地貌说成是丹霞地貌。何为丹霞地貌?我们有必要首先厘清其来源。丹霞地貌由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命名,1928年,地质学家冯景兰在粤北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将构成粤北地区的红色岩系及该地相应的地层最早命名为“丹霞层”,后称“丹霞组”,即一套岩石地层单位。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在广东丹霞山考察时注意到这里的山峰呈堡垒状,岩石千姿百态,形态独特,他将这种发育在红色岩层上的地貌称为“丹霞山地形”,1954年,“丹霞山地形”名称统一改为“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地貌的概念源起地名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的原意表达的是一种广东丹霞山式的地貌类型,而并非仅仅是因为其构景岩层为红层,丹霞地貌的命名并非来源于“丹霞层”或“丹霞组”,前人形容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如明霞”也仅仅是对丹霞地貌艳丽容貌的赞美。丹霞地貌的英文通用翻译是“Danxia Landform” 或“Danxia landscapes”,并未翻译为“Red beds Landform”或“Red cloud Landform”,这就类似于用地名作为岩溶地貌代称的喀斯特(Karst)地貌。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丹霞地貌简单地理解为具有红色岩石的地貌,而是要更加关注其岩石特征、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5-6]。1983年《地质辞典》提出丹霞地貌的准确定义,丹霞地貌是“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7]。
丹霞地貌在中国、欧洲中南部、美国西部的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和安第斯山脉、澳大利亚、西亚、非洲南部和中北部等地,尤其在中国分布最为广泛,中国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遍布于全国28个省,尤为集中的是中国东南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西南部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和西北部半干旱—干旱高寒区等三个片区。东南部主要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区,丹霞地貌景观类型为低海拔峰丛—峰林型。西南部主要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丹霞地貌景观类型为高原—山地—峡谷型。西北部则主要为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省区,丹霞地貌景观类型为山地型。值得一提的是,地处亚热带湿润区的湖南省丹霞地貌异常发育,造型各异,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丹霞地貌的精品区。
湖南省的丹霞地貌集中在四个区域:湘东南郴州—茶陵地区,湘西南新宁—通道地区,湘西怀化—桃源地区,湘东北浏阳—平江地区。据黄进教授统计,截至2014年,湖南省共发现丹霞地貌共计49处[8],其中比较典型突出或面积较大的丹霞地貌景观为新宁崀山、通道万佛山、郴州飞天山、永兴便江、永兴八仙山、永兴龙潭水库,洪江南岳山、溆浦思蒙山、平江石牛寨、沅陵麻伊洑明月山和沅陵辰农关等11处(见表1),郴州飞天山是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复合的湖南省第三个国家级地质公园,高椅岭山脉则属于飞天山的分支,是一个还未被人所熟知的美丽丹霞地貌景点。
高椅岭丹霞地貌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条件:高椅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雨充沛,地表径流发育,年均降雨量达1500毫米,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是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动力条件;高椅岭的构景岩层为白垩系红色陆相碎屑岩类,即紫红色巨厚层—厚层状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由于岩石中存在钙质及长石等不稳定成分,抗风化及抗溶蚀能力差,流水沿垂直节理侵蚀,极易形成寨(堡)等丹霞地貌景观。流水的侵蚀作用也是崖壁上纵向沟槽发育的重要因素,流水因高差侵蚀下切[9],则形成崖壁垂向槽沟,主河流的侧蚀作用,则形成临江“丹霞赤壁”;断层和节理是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区内的区域性北东向断裂活动与其配套的两组方向的近垂直构造节理发育为高椅岭丹霞陡崖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条件,流水沿垂直节理向源侵蚀,同时因重力作用导致重力崩塌,形成V型谷、定向分布的沟壑和溶洞;喜山运动造成南岭发生差异升降运动,这种间歇性差异升降运动将构景岩层抬升至侵蚀基准面之上,才能最终形成丹霞景观[10]。根劈、冰劈等生物风化和物理外力作用则对已形成的丹霞地貌进行最后一步的改造。
因此,正如著名地质遗迹专家胡能勇所言[11],丹霞地貌是大自然这位卓越的雕刻大师经过数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雕琢修饰而成。“红层”是基础,产状平缓的红色砂砾岩就是他的雕刻石材,层理以及节理裂隙是他的雕刻纹路,新构造运动是雕刻石材时的升降机。造就“坚岩”成为“陡崖峭壁”是内外地质作用施的技巧,其中尤以流水顺裂隙的侵蚀和重力崩塌最重要,这位雕刻大师凭借其精湛成熟的技艺将丹霞地貌这一美妙绝伦的艺术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表1 湖南省典型丹霞地貌分布统计表[8]
高椅岭风景之优美,大自然的造化之博大精深,远非文字、语言能表达得出来。高椅岭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既是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胜地,又是地学科普与科研的天然课堂,令人陶醉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值得一去。随着开发与保护并举,高椅岭丹霞地貌景区必将成为湘南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等待着人们去观赏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