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国际物流发展特征与策略思考
——以深圳市为例

2021-12-28 06:30周略略沈子明何少辰
交通与港航 2021年6期
关键词:深圳物流疫情

周略略,安 健,沈子明,何少辰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0 引 言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1月爆发以来,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球病毒感染病例累计确诊2.3亿例[1],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全球交通运输中断、商业活动被限制,各个国家生产企业停工停产,全球贸易交往锐减。由此给我国外贸带来国际运输迟滞、物流成本增加等多方面影响,国际物流发展面临较大不稳定性。

深圳市对外贸易总额与GDP的比重保持在110%以上[2],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对外物流结构呈现典型的国际化、外向型特点,是我国发展国际物流业务的典型代表城市。有鉴于此,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开展疫情下国际物流发展特征观察,并尝试对其面临的发展挑战与机遇进行预判,希望能为深圳及类似城市的国际物流业务发展提供应对办法和实施策略。

1 国际物流需求结构调整

1.1 总体规模稳定、部分区域增长带来国际物流需求增加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国际货物进出口物流总量经历近十个月的下降后才开始回升(见图1),国际物流需求总体规模较为稳定但短期波动幅度明显,随着全球各国家疫情反复,各地区需求量上下波动将成较长时期内的常态。

图1 深圳2020年进出口货物变化情况[3,4]

新冠疫情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疫情重灾区从中国到欧洲、北美,再到印度、巴西,全球各国依次陷入疫情防控停产阶段。而中国抗疫成功也为“逐渐停摆的全球经济”按下了重启键,由此带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物流需求显著提升。如2020年深圳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进出口6734.7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同期(见图2)增长4.9%,相对外贸整体下降的趋势表现抢眼。

图2 近年来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金额变化情况[3,4]

1.2 大宗产品出口需求波动要求提高国际物流运输韧性

以机电、汽车、纺织品等传统出口优势贸易为例,根据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疫情下的行业调研系列报告》[5]一文,疫情初期机械、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工业产品产量均不同幅度下降,有60%企业反馈国外订单下降约10%~30%,20%企业国外订单下降30%~60%,另外10%企业反馈国外订单遭受断崖式下降。而当中国疫情成功控制后,一直到2021年7月,大型机电产品流通需求呈现短期内大幅增长、随后回落、继而再增长的波动状态,对承担大宗产品的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保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见图3)。

图3 深圳机电等大宗产品进出口贸易金额变化情况(亿元)[4]

1.3 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加大推动国际航空物流强劲增长

疫情下国际物流整体需求不稳定,但仍有部分领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等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部分区域增速达25.8%(见图4)。202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2658亿元,较疫情爆发前同比增长3%。电子产品、医药用品、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都需要通过国际航空运输,由此带来航空物流量月均增长率达37%(见图5)。

图4 2021年第一季度深圳市集成电路进口贸易额

图5 深圳国际航空进出口货物情况 [7]

2 国际物流供给体系韧性不足初显

2.1 物流设施网络通达度降低

为防止疫情传播,各个国家、地区相继切断、减少对外的交通运输联系,尤其是承担国际货运重要角色的航空运输、海洋运输,深圳与全球各国家、地区之间的外向型物流网络通达性大幅降低。

(1)航空运输网络中断

为遏制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自2020年3月29日起,民航局出台规定,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一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超过1班[9,14]。截至第三季度末,全球疫情危机仍未解除,该政策仍然有效。尽管货机航线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19条),多家航空公司开通20余条“客改货”[10]航线,但较疫情前(通航60个国家)通达性仍存在差距,客机腹舱带货和全货机航空货运能力明显下降,货物难以及时运送出境,影响了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

(2)国际海运航线稳定性骤降

疫情初期,各国相继切断交通联系,进而导致国际航运需求减少,削减运力成为2020年国际航运公司主要做法。如2020年第二季度末,深圳港停航线路累计约16条[8],盐田港、蛇口港集装箱停航比例达15%、18%,主要包括深圳至亚洲、北欧、北美、美国东海岸贸易航线。航线停航对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外贸出口产生较大冲击。而2020年下半年,随着深圳至北美、欧洲的货运需求回升、海运运价提升,深圳至中东航线部分运力停航,转而开至北美,整体航线稳定性显著下降。

2.2 关键环节流通效率下降

各个国家疫情相继爆发,空运和海运运输渠道受阻,运输不确定性相继增加。如为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深港两地口岸从2020年4月3日起,将深圳湾口岸(出入境旅检大厅、出入境客车通道)通关时间,由早上6:30至晚24:00调整为上午10:00至晚20:00。各国执行严格的货物检验检疫政策,除增加货物检测次数、设置防疫消毒站点外,甚至对其他国家货物贸易采取限制入境等管制措施,物流整体服务效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2.3 国际供应链缺乏韧性

相较其他交通运输通道完善、多交通方式互补的城市,深圳市当前外向型物流韧性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铁路运输方面。在空运、海运方式运输受阻后,广州、义乌充分抓住中欧班列的发展机遇,为国际贸易开辟新的通道(见图6)。据广州海关统计,2020年广州共开行进出口中欧班列111列、发运标箱12412个,相比之下深圳仅开通两条线路,每周发出2班次,存在明显差距。

图6 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情况

3 国际物流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3.1 国际物流面临的主要挑战

3.1.1 物流防控呈常态化

为减少人员流动带来传染,不同国家、城市采取了不同管制措施,特别是国际航运从业人员,往返各国家后需执行14+7天的隔离政策,在服务时间上相较以往增加更多不确定性。此外空运和海运运输组织不畅,一方面各国货物检验检疫更严格,另一方面增加货物检测次数、设置防疫消毒站点,层层关卡降低了物流流通速度,整体服务效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3.1.2 物流运营面临成本提升挑战

欧美国际航线运价持续走高,2021年的海运运费是2020年的近10倍,国际物流运输公司经营成本成倍增加。疫情期间国际空运航班停班,运力不足导致运价迅猛增长,DHL、UPS等国际快递公司欧美寄递运价将近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2倍(见图7)。

图7 DHL、UPS航空货运深圳市-北美等区域线路疫情前后年运价变化情况

物流行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国家、公司复工人员不确定,导致物流效率无法评估,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加上物流属于重资产行业,仓库用房租金、大型船舶租赁等成本增加,让原来业务量波动的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各环节时间、人工、运营成本增加,最终引发物流综合成本上涨(见图8)。

图8 2020-2021年深圳港出发至欧美主要港口单位集装箱海运成本变化情况

3.2 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机遇

3.2.1 国际物流迎来发展政策红利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省市各部门对面向海外市场的制造业、流通业恢复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尤其在跨境电商物流方面,国家各级部门共提出10余条具体优惠政策促进业务发展。对外运输方面,从航空航权[11]、国际航线、航空时刻等资源均进一步向货运倾斜,到鼓励企业增加新货机投入、发展全货机航线,再到不断提高中欧班列、海运快船的运力投入,跨境电商物流政策获得全面优化,各环节的流通效率问题得到集中解决。

3.2.2 创新性物流模式获应用场景

物流行业在支撑防疫工作中,其创新的运输方式、先进的仓储设备、新颖的商业模式以及智慧化物流数据流也在各种生活、生产场景中获得高效应用和及时反馈,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大型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产业园区采用新一代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来进行货物交付,同时推动物流大数据与业务的拓展。在海关、口岸等货物进出环节,无接触式通过和安检作业应用场景得到大量应用,深圳各口岸运用云监测、大数据、物联网、核与辐射定位跟踪等先进适用技术,初步实现包括货车车载核与辐射实时定位跟踪监测、检验检疫功能,物流服务响应效率快速提高。

4 后疫情时代深圳国际物流发展策略思考

新冠疫情给深圳市国际物流业务运营能力进行了一次全方位体检,也为深圳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启示。高度全球化的物流市场,仅靠海运网络、以及高度依赖香港航空的对外设施网络远远不足,难以适应高频化、小批量的国际物流新趋势。依靠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国际物流全过程效率,是后疫情时代提高物流业务效益的重要手段。

4.1 拓展物流通道网络仍是国际物流发展重点

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叠加疫情冲击,国际物流业务需求多变,多渠道、强韧性的物流网络是保障疫情冲击下的物流高效流通的重要保障。

(1)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网络,促进航空物流高端化发展

积极争取航权、时刻资源,加大航空货运航点布局、持续拓展航线网络,尤其是“一带一路”、中东欧、东南亚等联系紧密区域,不断夯实航空货运基础设施。主动对接、吸引国际航空货运公司、物流服务商进驻深圳,加大对本土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扶持力度,促进航空物流高端化发展。

(2)加快铁路能力提升改造,夯实“一带一路”市场

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对接陆路国际运输通道,提高至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运输能力。进一步远程北上开辟稳定的欧亚班列,积极开展对欧贸易,保持深圳国际化优势,同时就近南下进军东南亚市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的互动。加快发展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畅通港口集疏运体系,连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海陆交汇新局面。

(3)畅通基础设施“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研究推进深圳机场与惠州机场、广州机场间的卡车航班,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直通式通关[13]。完善港口、机场、物流园、物流基地等多式联运枢纽内部码头、场站的有机衔接,畅通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

4.2 强化国际物流分拨网络体系成支撑业务关键

稳定的国际物流分拨网点在全球物流和贸易秩序重构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不断支撑国际贸易市场拓展。国内端建立以机场、港口、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12]为重要支撑的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国际端鼓励企业加快对外物流节点布局,推进海外仓、分拨中心、销售中心等物流节点规模化、本地化、网络化发展,形成辐射内陆地区、联通全球市场、要素集聚辐射作用明显的国际物流分拨体系,共同推动海外业务持续发展。

4.3 培育具备全球化服务能力的国际型供应链企业

当前国际物流异常火爆,物流业发展正在逐步巨头化,支持具有全产业链控制或较强产业整合能力的本土供应链企业发展国际业务,拓展供应链网络全球化布局,是深圳持续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鼓励供应链行业与制造业,信息产业的研发、销售、金融业务协同发展。搭建一批整合能力强、协同效率高的智慧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开展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的示范企业等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全球化资源调度和业务运营能力。

4.4 提高国际物流全流程数字化服务能力

推进航空、航运、铁路等国际物流全行业报价、订舱、线上可视化(E-quoting、E-booking、E-tracking)电子化比例,鼓励企业将电子化作为企业创新突破的着力点,提高国际物流全流程信息化服务水平。抓住新基建的政策机遇,推进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国际物流枢纽智慧化发展,实现如查验、收货、仓储、安全风险识别等具体的流程变革。进一步推进港口码头、航空货站等与海关、边检等部门数据互通,实现枢纽间货物交易、操作、单证、支付一体化服务,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引领业务高效发展的国际物流业务示范区。

5 结 语

新冠疫情作为全球级别的“黑天鹅”事件,给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深圳国际物流业同样如此。客观认识疫情下物流业发展环境和市场机遇,准确把握深圳国际物流业发展特征的变化,提前布局物流网络、创新业态模式、强化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助力深圳国际物流业化危为安。

猜你喜欢
深圳物流疫情
战疫情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