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芳,黄雯,王月英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70%~80%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以偏瘫为代表的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脑卒中患者因肢体偏瘫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下降,延长重新回归社会的时间,成为社会和家庭极大的负担[2]。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多学科医护团队合作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护士是团队重要的一部分[3]。Brunnstrom 分期理论证实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针对不同分期患者给予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能够得到更优的康复疗效[4]。本研究基于Brunnstrom 分期理论,构建中医康复护理方案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治疗的74 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21 例;年龄31~70 岁,平均(59.6±8.6)岁;平均病程(37.03±11.62)d;脑梗死32 例,脑出血6 例;弛缓性瘫痪6 例,痉挛性瘫痪32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20 例;年龄39~70 岁,平均(59.2±7.8)岁;平均病程(36.64±10.06)d;其中脑梗死30 例,脑出血6 例;弛缓性瘫痪4 例,痉挛性瘫痪32 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5]或中风诊断标准[6],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首发病例,年龄20~70 岁;(3)存在一侧肢体偏瘫;(4)病程2 周至6 个月以内;(5)生命体征平稳,无沟通障碍,能配合治疗;(6)患者自愿参加,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其他运动功能障碍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偏瘫;(2)合并严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精神病史者;(3)影响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肌肉及骨骼疾病者;(4)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者;(5)有精神疾病者;(6)不愿意参加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1次/d,5 次/周,共治疗4 周。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根据肢体肌力评估,中后期积极指导其主动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并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主动参与锻炼,配合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Brunnstrom 分期标准确定偏瘫类型,实施相应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案,1 次/d,5次/周,共治疗4 周。(1)弛缓性瘫痪(BrunnstromⅠ期):①中药穴位湿热敷:取患侧肢体肩髎、极泉、曲池、尺泽、合谷、足三里等主穴,将本科室自制约一角硬币大小的药饼,放置在穴位上,用中药湿热敷毛巾(38~42 ℃)敷于患侧肢体,并叠加放置3 块中药湿热敷毛巾,持续治疗20 min。②穴位按摩:采取循行三阴三阳经走向,实施兴奋性按摩法刺激穴位,上肢选穴肩髃、曲池、外关等穴,下肢选穴环跳、承扶、委中等穴,头面部选太阳、百会、头维等穴;采用手掌八字形推运法对上、下患肢三阴、三阳进行推拿,每次30 min。③中西医结合康复操:患者卧位完成偏瘫康复操共十二节,分别是健手缕发、捏挤偏瘫手、健手击拍、组指上举、环绕洗脸、半桥运动、抗阻夹腿、跷腿摆动、直腿抬高、手足相触、健足敲膝、呼吸训练,每次30 min。(2)痉挛性瘫痪(BrunnstromII~IV 期):①中药穴位湿热敷:取患侧肢体天井、清冷渊、三阳络、外关、支沟、肩贞等主穴,将本科室自制约一角硬币大小的药饼,放置在穴位上,用中药湿热敷毛巾(38~42 ℃)敷于患侧肢体,并叠加放置三块中药湿热敷毛巾,持续治疗20 min。②穴位按摩:采取放松偏瘫痉挛侧,刺激萎软侧方法,取肩关节周围、上肢手三阳经穴位,腰背部、下肢三阳经穴位,采用滚、拿、掌揉、捏、点按充分松解四肢,每次30 min。③中西医结合康复操:患者可坐位或卧位下完成偏瘫康复操共九节,分别是搭肩上举、对角击掌、耸肩运动、合掌夹肘、跷腿运动、左右摆跨、夹腿屈曲、单腿半桥、抗阻伸肘,每次30 min。
1.4 疗效评价(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thel 指数(MBI)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10 个条目,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依赖程度越小,生活自理能力越好。(2)运动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进行评定,总分100 分,其中上肢66 分、下肢34 分。此评分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好。(3)生活质量评定:于治疗前周后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测评,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MBI、FM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BI、FM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MBI、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MBI、FMA 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SS-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S-QOL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P >0.05);治疗后,两组SS-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 <0.05),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SS-QOL 评分比较 分
目前,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仍是医学界的难点之一。由Brunnstrom 理论可知,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经历了肌张力低下、反射减弱,到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的一系列相当复杂过程[7]。这个理论是临床治疗的基础,也是评价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依据[8]。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偏瘫归属为“半身不遂”的范畴。《难经·二十九难》指出:“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认为偏瘫肢体因阴阳跷脉脉气失调,导致肢体阴阳失衡,出现肢体弛缓或拘急的不协调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本研究在脑卒中偏瘫弛缓期(BrunnstromⅠ期)治疗以增强肌力,促进软瘫肌群收缩为主,选用阳经经穴的基础上配合阴经经穴,以期达到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以加速肌力恢复,协调肌张力的平衡增长。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Brunnstrom Ⅱ~Ⅳ期),治疗以兴奋拮抗肌对痉挛肌的抑制,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疏通经络,痉挛缓解,选用偏瘫侧上、下肢拮抗肌群上阳经的穴位,助阳调阴,通过改善拮抗肌群以抑制主动肌,调整过高的肌张力,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这说明针对不同患者所处不同的偏瘫分期,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实施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输入正确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刺激偏瘫肢体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循序渐进的发展,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Brunnstrom 分期理论指导下,从阴阳、经络、穴位等角度入手,将常规康复护理与中医康复护理相结合,在保留传统中医精华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优势上制定的个性化中西医康复护理方案,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达到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