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措施

2021-12-28 17:29李保强
南方农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全域整治土地

李保强

(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0)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全域土地进行有效整治,是推动农村建设速度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整治的过程中,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树立政府威信,推进当地农民加快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进度。此外,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协助,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1 必要性

从农村的特殊性、全域地区综合整治的优势和可行性3 方面,对农村全域地区进行综合整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1.1 农村的特殊性

农村大部分田地都用于耕种,人均土地面积也远远大于城市。对于广大的耕种土地,农村地区的人们往往有依赖倾向,毕竟农村地区大部分的经济收入都来源于耕种产出的农作物,同样这些耕种物也是大部分村民自给自足的重要来源[1]。因此应从用途和范围都较为广泛的土地资源入手,打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

1.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势

进行农村地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帮助其拓展资金的来源,而不再是单一地依赖农作物地生产[2]。同时,在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加大宣传党的思想政策,使众多农村地区的人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当地经济、政治的关注,为后续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由于青壮年力量的流失,农村地区急需通过政府和当地企业的支持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当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自1978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也就是将土地按人口分配进行管理,除了一部分上交国家,其余归责任人所有,该项制度已在我国农村实行了40 多年。这期间,我国不管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能够探索农村发展的新思路,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与改革思路,使这项制度与我国农村的现状更加匹配。

1.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可行性

1.3.1 农村地区可改革范围广泛,改革见效快

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较城市地区处于落后或是发展缓慢的阶段[3],且农用田范围大、区域集中,对进行专业性的规划提供了较为便利的现实条件。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改革,只要方向正确、方式科学,很快就能看到改革成效。这对于加大农民改革的决心、提高民众改革的信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1.3.2 农村地区改革意愿迫切

由于工作机会与教育资源问题,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大都不愿待在本地乡村,而是选择前往大城市寻求拼搏打拼,以谋求更好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大部分都是老弱人员,使原本不发达的经济更加难以发展,最后造成恶性循环。实行乡村振兴政策则能够从根源上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改变乡村地区发展落后的现状,使更多的青壮年留在当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对改革的意愿十分迫切,且抱有高度的期望与热情,这对于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是大有帮助的。

2 实施策略

2.1 整体调查,构建全域土地整治综合体系,确定改革方向

没有完整的整治体系,整个土地改革实施起来会缺乏统一性,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整治成果[4]。而综合体系的成立,能够明确改革方向,并充分调动参与改革的人员的积极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出现问题也能追责到人。

1)进行全域的土地使用情况调查,进行数据的综合与整理。我国目前施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措施,在进行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之前,相关的改革人员应与各片土地的承包责任人联系,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的进行说明。同时,对一些不愿配合工作的村民进行思想疏通与政策奖励,进行积极引导、告知其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5]。这是与当地村民打好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还能够加快土地综合整治的进程,提高改革的工作效率。

2)切实对每户承包责任人走访确认后,还需对目标土地进行现场勘查与使用情况确认,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整理。根据实际的土地数据进行改革振兴方案的确认与方向的规划,包括土壤的性质、酸碱度及当地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等,都需要通过前期大量的调查工作获取。只有完成了充分的准备,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才能够将失误率降到最低。

3)在调查整理过程中,切忌找人代访,或不顾村民反对和顾虑一意孤行。若不亲自走访,则无法准确体会到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与总体方向,同时当地的村民也感受不到党和政府对综合整治的重视,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会导致诸多问题。若是威胁一些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则会导致政府威信缺失,村民改革热情与信心受到打击。而对于一些土壤的数据调查统计,若负责人不亲自调查,很可能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出现信息遗落、错填等问题,对实际的整治工作会起到反向的推动作用。

2.2 因地制宜,明确不同农村地区整治的不同重点,先易后难

我国农村地区土地面积大,覆盖地貌类型多,每个地区的特征不同。因此,在实施相关整治时,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在基本指导思想与最终目的不变的情况下,灵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地整治和划分整治的侧重点。对于一些存在已久的难点,可先跳过,先易后难,带动部分经济先发展,为攻克难点打下经济基础和实际积累操作经验。对于土地的用途也必须根据当地土壤的性质与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规划选择,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例如,一些山区农村,本身其地理环境就不适合大面积的种植水稻等作物,若是强行将土地规划为种植平原地区生长的作物,不仅会造成颗粒无收的局面,还会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进度减缓或是停滞不前,对当地农民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此外,虽然都是农村,但不同区域的农村发展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与教育普及率也不同。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与汉族或者其他民族不同的信仰。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策略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其宗教信仰等可能带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思想沟通,不能损伤当地农民的利益。例如,在云贵川的一些深山中的农村,大都是傣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他们有着各自的文化与习俗。对他们的居住地进行规划和建设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并与当地的居民代表达成共识,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文化情况。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前往,不同文化习俗的碰撞会使双方的沟通受阻碍,不仅无法推动当地土地综合整治策略的实施,还会破坏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良好关系。

2.3 不断检验成果,及时调整方向与策略

在农村全域土地整治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决策失误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逃避与隐瞒。在出现错误后应立即停止,以防损失进一步扩大,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在制定新决策时有效避免再次犯错。同时,一些牺牲农民利益获取改革成果的措施也是不可取的[5]。这种措施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整治效果呈现,但究其根本,牺牲的还是农民利益,而土地全域整治的目的是为农民谋福利、谋发展,因此这种做法是与最终目的相违背的。长此以往,不仅无法实现最终整治目的,也会使农民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降低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积极性。

例如,在规划土地用途的过程中,将大量的耕作农田划为建筑用地,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农村的绿化面积降低,污染当地环境,对当地祖祖辈辈靠种田吃饭的农民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因此相关人员在规划用地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心理,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对土地用途进行合理的规划。

2.4 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当地企业提供经济支援,各方共同谋求发展

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发展模式单一且主要依靠人力,加上绝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已背井离乡进入城市打工拼搏,使农村地区的大量土地使用率低,仅依靠一些年纪稍大的村民进行打理,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被大量的浪费。若没有政府政策上的鼓励与经济方面的支援,只会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因此,要进行农村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留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首先需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各项土地用途开发才不会受到阻碍。同时,当地有能力的乡镇企业也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先富带动后富,谋求共同发展。

例如,一些自然风光独特的农村地区,可将土地用于开发农家乐。农家乐中又可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居住区、畜牧区、种植采摘体验区和特色商品售卖区。居住区可与当地乡镇的旅馆合作,引进酒店管理的技术与实施方案;畜牧区则可雇佣当地的农民进行管理;种植采摘体验区平时依靠当地农民维护保养,收获季节可为游客提供采摘的体验活动;而特色商品售卖区则可将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和工艺品进行售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改变单一的使用模式,还能增加当地失去土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农村全域土地各方面问题存在已久,短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的,因此需要党和政府拥有足够的耐心,通过综合整治将各种困难一一解决。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发展的必要因素,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村民,都要重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各方势力共同行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才能够稳定而长远。对农村全域土地进行快速而有效的综合整治中,广大村民有了归属感后,就能有效协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全域整治土地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我爱这土地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