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天治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我国“三农”政策的出台和推行,将新时期农业发展走向、农村发展趋势、农民转型升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还涉及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内容完美融合,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整体当中占据重要比例和地位,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保障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实现农村经济平稳高速发展,因此需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发展“互联网+”与农业经济相融合的生产模式,推动农村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涉及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充分融合数据信息与移动智能等相关知识,能够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平稳均衡化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科技的优势,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缓慢,整体结构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同时,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不足,需依靠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与观念,早日完成农村经济发展振兴的伟大目标。
就农业经济来说,其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包含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要合理利用农业发展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作用,带动农业经济平稳高速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各行业领域的作用效果越来越显著,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引进到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创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形式,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推动传统农业优化升级,使农村经济更加均衡健康[1]。
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广大农民既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任,又要依靠劳务活动获取更多经济收入,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和局限。新农村建设时期,县域经济的推广普及有利于乡村地区主产业发展,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基本保障和路径,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体创造更多经济收益和选择机会,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帮助农民群体健康选择并进行劳务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需要得到科学调整,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引导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体提供最新消息和发展走向。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无法有效选择作物品种,生产出的农产品很难适应市场结构需求,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建设。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保障和支撑,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沟通甚密,信息资源能够及时交流和分享,农民能够及时获取种植相关信息,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
就农业发展而言,需要政策条例、环境变化、气候特征等多方面信息的参与和保障,有效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均衡化科学化的伟大目标。农业发展过程中需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农业信息资源交互平台,方便农民随时随地查看所需种植信息和市场变化情况,为广大农民节约信息费用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销售的可持续性。此外,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能够扩大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选择机会,优化交易流程和工序,降低产品中间流通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统称为农资供应,依靠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搭建,农民与生产销售企业能够实时获取相关信息,优化交易流程和成交方式,进一步提高农资类产品交易量。农资平台的构建,需按照农业发展需求和实际状况合理布局,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服务水平,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农资类平台的有效创建,能够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需平衡,加快实现农业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的主体目标。
农业生产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能够促进智慧农业生产建设目标实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吸收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与长处,同时充分考虑各家庭农户之间的发展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向智慧农业过渡,按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确立试点范围和条件,积累和参考优秀生产经验,形成地区化覆盖普及。把智慧农业生产成本、隐患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努力完成现代农业生产销售的总体目标。
2015 年,我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其他政府部门提出粮安工程,其中包括粮情监测及预警,大力发展信息传递业务,确保信息服务迈向更高水平,充分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产品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农产品流通与交流。建立线上批发零售通道,简化交易流程,节省中间环节的成本费用消耗,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易的快捷性与便利度。此外,由于农产品本身易腐蚀受损,线上交易规模形式受到很大局限,有关部门应加强新技术的开发与探索,努力突破销售弊病和瓶颈。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产品加工制造方式的转变,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维护效率,政府有关规定明确指出,食品行业要实现全周期管理与维护,创建质量管控和产品溯源制度。因此,需大量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设备,提高产品生产制造效率和质量水平发展,同时建立健全智慧化监测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智能化生产加工水平,推动未来农产品加工制造科学高效地发展。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产品销售规模及类型转变,依靠线上销售发展模式,建立农产品消费溯源制度,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关,维护广大消费者根本利益,推动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持续稳定发展。经过长期努力和维护,当前我国农产品溯源机制已初步确立,需进一步扩大推广普及范围。
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有关平台实现农产品价格信息公开化,充分利用农产品价格信息化优势,深入分析和评估整合,预测农产品价格周期变化情况,推动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发挥农产品价格主导作用和地位。当前农产品种类丰富,分布范围较广泛,价格易受综合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进而产生不健康波动。农产品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可充分发挥分析预测的作用,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调控和决策,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1)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互联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创新符合农民生产发展要求的网络客户端;2)积极研发各类智能终端,为农村经济发展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提高农村终端利用效果;3)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平台利用水平,建设农业生产智能化示范案例;4)大力培养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相融合的新型人才,扩大互联网信息科技对农业生产建设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强度。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商与农业相结合,形成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多元化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妥善解决农民与市场之间不对等、不协调的关系,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平稳高速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条例的支撑保障作用,鼓励农产品企业开拓新型销售渠道,充分调动其生产建设主动性,完善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有关体系,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实施从产品生产到流通全程监管和保障,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3]。
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和必然趋势,农业电商化发展涉及领域和内容非常丰富,从产品生产到销售运输,农业生产资料体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与传统电商交易相比,经历时间更长、对科学技术和信息数据的依赖程度更高。受物流配送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效果需得到彻底保障,农产品电商服务更加注重具体化,需通过数据信息分析预测,合理控制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有针对性地降低生产成本,重点关注市场发展形势和最新动向,关注消费群体需求偏好,合理制定发展战略与方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产品利用效果。建立“互联网+”农业发展形式,学习先进生产方式和理念,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成功转型升级。
1)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与监控。在农业生产建设方面,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和效果的有关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相关监测分析,规范约束农业生产活动,确保农业生产符合智能化、先进化要求。2)加强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的监管,系统客观地监测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借助互联网信息科技实现农业交互平台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实时政策资讯,加强消费者与生产商之间的沟通联络,了解市场需求导向。3)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信息交流互通,优化农产品生产销售环境,扩大农业生产销售收益,促进农业经济平稳高速增长[4]。
以互联网信息科技为支撑和保障的农业发展模式,需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同时需要招聘引进大量复合型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完善升级。政府有关部门可适当加大企业招商力度,帮助农村经济协调高速发展。此外,还需出台并推行农村人才引进计划,帮助农村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积极发掘和探索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朝着更加健全科学的方向迈进。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提升,需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同时注重提升电商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电商产业平台[5]。在这种条件下,仅仅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需结合农业生产领域进行融合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要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模式,积极引进各行业领域的优质型人才,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型产业融合与加强,努力推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农村电商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建设的综合发展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各行业领域中。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适当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实现诸多调整和改善,有效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在应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生产与互联网信息科技之间的比重和地位,形成多方联动、共同发展的形势,优化资源利用配置效果,实现信息交流与互通融合,建立健全制度与条例,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加科学规范的线上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生产管控力度,保障农产品销售水平,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均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