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2021-12-28 23:52:41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焦 岩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为有效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方针,必须使每名教师都能够对其理念进行有效认知,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加全面,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而发展得更加全面[1]。

一、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

(一)德育教育为主旋律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和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但随着新媒体技术推广速度不断加快,虽然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在信息获取上实现了便利,并且也能通过这种技术进行知识学习,但也由于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同时没有良好的信息筛选机制,进而导致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在校园中蔓延开来,使部分学生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学生的一些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潮流存有违背之处,并且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2]。对此,为保证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真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必须要认真应对此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

从以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来看,各高校能够真正以党政协同的领导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培育来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要实现时代传承,并将责任赋予新一代的年轻人,就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基于此,在基础性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必须融合,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具有目的性,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受德育教育的浸润而使学生的发展更具全面性[3]。毕竟,对于教育与教学来看,二者是相互融合且相互渗透的,所以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并在现实教学中以德育教育为主旋律,才能使整个教育过程更具目的性,以此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二)理念应用应该灵活

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不是以思政类课程设置来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而是以专业教育或者综合教育为基础,通过挖掘课程当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要素来实现课程的优化。通过“三位一体”的思想,构建全新的德育课程教育体系,这样才能通过有机融合,改变单一的教育渠道,通过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构建,以德育教育本身,来实现育人目的[4]。课程思政是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形式,更是以挖掘思政要素为基础的全新的教育模式。毕竟,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该模式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时,引导者需要在课程构建上应该做好一些事项,同时也对其应当承担的职责进行了定位。这就使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真正做到了融合,并改变了过去形式主义带来的影响,还能为全面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对此,在基本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深挖专业课程内容,并且要发挥好育人的功能,进而才能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并实现二者的同步运作,以此形成协同效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保障性作用[5]。

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一)从课程设计上入手

要保证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中凸显德育教育的作用,那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教师必须对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因此,教师团队必须要有意识地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使课程的构建在初始阶段就能够以协同发展为基础,使专业知识教育能够通过课程思政来引领[6]。并且,从课程设计来看,所有的设计目标必须要具体,而且要点应更加明确,还要注重设计的细节之处,这样才能使课程的特点与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此外,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来应用与挖掘素材,进而实现既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育,也能实现将德育教育目标融入其中,从而将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育的本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整体课程的影响而使自身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7]。

(二)从教学内容上入手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在专业课教育工作中,要结合教育内容本身来挖掘思政素材,这样才能在应用上使二者的融合更加流畅。在总体思路上,对于思政素材的应用,必须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突出时代发展背景下所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目的,进行科学的融合,进而在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基础上,通过梳理与整合,使专业课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资源被有效应用。在课程规划与应用上,可以通过分层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这样每名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加全面,并通过摆正自身态度,规避主流认知偏差而带来的影响[8]。此外,为使学科教育特色能够更加凸显,在高职园艺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事例的背景故事等内容来实现内涵与精神的传递,这样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先辈们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三)从融合角度上入手

为有效规避形式化主义带来的影响,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上就要实现科学化处理,而且要将思政素材进行巧妙融入,这样才能使二者在应用上不会由于问题突兀而使学生无法理解或无法感知。毕竟,从过去的教育模式来看,生搬硬套的形式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思政要素的内涵,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质疑。因此,对于二者的融合,教师要真正做到润物无声,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受到课程思政的影响。对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就某一个学科背景或某一知识点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实现引导,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探索来实现自我发展[9]。比如,在授予学生技术时,可以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并在学生产生疑问时引入某些案例或答案,从而使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或思想。

(四)从实践应用上入手

为保证教育效果,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授课前也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识,而且要就自身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学习,这样才能通过把握理念与应用来实现落实,从而使教育的过程更加完善。毕竟,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势必也会影响到学生“三观”的建立。对此,只有加强教师的德育水平,才能够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实际应用为基础,来保证教育工作落实的质量[10]。此外,就教育工作开展来看,高职园艺技术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学科,因此,在实践上,教师也可以结合“三农”思想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并树立远大的目标。

(五)从课程评估上入手

想要保证思政教育能够与专业课融合的效果实现质的提升,那么就需要通过专业的评估来对现有教育的成效作出判断。毕竟,过去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的,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考察还是比较缺乏。基于此,这就要以综合化考试为基础来实现全面的考评,并不断完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动态调整,并将思政教育育人效果进行凸显,进而保证专业教育能够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是保证学生发展的一种深化改革措施,更是实现满足对学生全面培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教师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要素,来实现整合和应用,进而实现将思政要素与专业课进行有效融合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通过立德树人来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