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三结合”模式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影响研究

2021-12-28 23:33乐山师范学院数理学院贾礼平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专业

◇乐山师范学院数理学院 贾礼平

本文研究了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如何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提出了“两线三结合”的培养模式,阐述了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内容、实施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引言

“双创”是国家的一大战略,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推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根据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内容报告,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1]。从毕业情况不难看出,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占重比是最大的一部分部分,关系到家庭的稳定等,就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压力。由于大学生素质高、专业化程度也高,具有“双创”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的“双创”行为,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创新经验和创业案例。所以,大学生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双创”生力军。在大学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多次发文要在课堂和课程上加入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然而,影响大学生参与“双创”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一是知识面不够,参与“双创”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对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由于知识面欠缺,导致参与创新活动没积极性。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培养方案缺少针对性、个性化和精英性。除过课堂之外,学生缺少获取知识的途径;三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途径有限,除了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专业型的学科竞赛外,其它途径很少,而且这些项目受名额限制,不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吴孙勇[2],杨利华[3],吴孙勇等[4]等分别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了研究。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两线”学习

由于受学时、学分等的限制,对任何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也如此。一般地,学生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类型主要分为通识课,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由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方针制定,一般不能修改。专业课是为了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一般也不会轻易改动。专业课中的拓展课一般是综合了近几年的社会需求而开设的,规定的课程门数是前者的2~3倍,但在实施过程中只选4~5门开设,且集中在第5~6学期开课。所以课程响应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不足,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育,即两线,用于弥补培养方案的不足。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两类重要的线上课程平台。前者于2012年兴起的,课程易于使用,受众面广和课程参与自主性特点,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5]。比较典型的慕课有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www.icourse163.org/),课程内容来自于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有725家合作高校,除申请结业证书需要收取少许费用外,课程学习是免费的。慕课网(www.imooc.com/new/)是为教育机构及求学者打造一站式在线互动学习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有三类,即免费课程、实战课程和金职位课程类型,实战课程和金职位课程是收费型的。与中国大学MOOC相比,其更注重于项目的实践性。与MOOC相比,SPOC模式自由度更高,教师在开设MOOC的同时,又可以对一小部分同学进行SPOC,实现补充交流教学的模式[6]。

线下教育则是在现有教学大纲的约束下开展课堂教学。教学的授课对象和范围一般限定于班级内,实行全员教育。弊端在于对学生缺乏个性化培养和创新能力挖掘,而线上教育则是对学生个性化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两种方式结合具有以下优点:①线下教育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和自控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②线上教育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后扩展自己知识面和视野的一个途径。新的和额外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线上学习传授给学生。③学生自由选取线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把选择权下放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应地,在设计培养方案过程中,课程与线上课程学习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中对《人工智能》这一课程,结合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等老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构建本专业特色的《人工智能》SPOC课程,即线下以讲授理论为主,然后把理论应用到人工智能应用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理论和应用,设计一些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掌握人工智能在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三个领域的10种常见算法。再如《软件测试》,在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自动化测试是一个重要的测试方法,要用到python中的selenium工具,需要学生对python语言、网站、xpath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通过线下教学很难达到,引导学生利用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就能很快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高效的学好这些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院16级、18级两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两门课和教学方的对比,后者利用了MOOC和SPOC模式,学生的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3 三结合模式实践

三结合指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结合,与各类创新比赛相结合,与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相结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的文件精神实施的旨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活动。这类项目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类,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有经费支持。通过项目开展,学生普遍认为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增强,提高了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竞争力。

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批准的高级别创新创业项目越来越多。自2013起,我校成功申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目为15项,到2020年增长到180项,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呈增长趋势[7]。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没有停招的情况下每年至少成功申请到1项。说明了此类活动深受学生喜欢,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创新创业大赛是一项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业比赛,是检验和展现大学生“双创”能力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自2013年开展此类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5年开始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一环,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通过比赛学生创新点子得到了最大化的挖掘,创意通过孵化,创立科技公司,提高了就业率,使得就业质量得到了提升。

从2014年实施的协同育人项目[8]是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目标,带动学校和企业一起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为目的。在近6年的实践中,参与的企业数量、征集项目的数量、经费资助量和高校参与量实现了指数式增长。笔者从2016年开始,先后与玩课网,计蒜客、成都邦飞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课程内容改革为合作入口,改进教学实践内容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与玩课网合作,通过玩课网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能力,学生的数据挖掘技能得到了提升,参与“泰迪杯”数据挖掘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计蒜客开展实践教学平台改革研究,通过计蒜客提供的平台开通了《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和《python程序设计》三门课程,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任课老师线下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与成都邦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行企业专家进课堂带动学生项目实践,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与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专业方向课程《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进行联合教学实践,通过公司提供的大数据案例培训大学生的大数据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大数据应用案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4 两线三结合模式中实践能力分析

为了培养实践性人才,需要以专业课程为导向,在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类的知识体系,笔者制定了2019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本方案中专业教育课程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职业发展课程,后者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类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学时要求。专业基础课的开设主要是为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好基础,一般通过线下教学方式进行。职业发展课主要开设数学和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如《数学建模》《Java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软件测试》《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弥补线下教学的资源不足,扩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通过数学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参加诸如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大学数学竞赛以及相关的数学创新能力比赛。通过学习C语言、Java语言等语言,学生可以从事软硬件开发、参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比赛、互联网+比赛。通过协同育人项目,让学生提前适应公司的业务能力需求要求,尽早预适应公司业务。

在实施两线三模式的过程中,每学期单独用一个周的时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本专业6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周按每学期的开设的行业课程按协同育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证明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说明了通过两线三结合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5 结语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本文提出了“两线三模式”的培养方式,通过近3年的实践,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仍要清醒的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们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