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信都区城计头乡中心学校 石 旭
电视剧《儿科医生》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冬冬爱咬手指,这个不良习惯怎么也改不掉。妈妈带他去医院问诊,院长开出的处方是妈妈每天的拥抱和微笑。冬冬的妈妈认为院长没有认真给儿子看病,在医院大吵大闹,还大声训斥孩子。冬冬吓得不肯跟妈妈回家。最后,在院长和医生的帮助下,母子俩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紧紧相拥。
看着这一幕,我感动不已。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冬冬一样,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焦虑而行为异常,但家长却未曾觉察其中的原因。家长的思维模式通常是:我说的都是对的,是为你好,不按我说的做就不对。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家长真正在意的,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他们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只是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落实。为此,家长或强迫或打骂或自虐或哀怜,利用孩子对自己的感情逼其就范。家长“关心”得越多,对孩子世界的入侵就越深。家长觉得自己责任感很强,但孩子内心感受到的却是控制和压力。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儿童教育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发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有研究发现,决定父母能否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因素,不是其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也不是道德素质,而是家长的教育素质,即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和能力。社会上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例,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家长的教育素质亟待提升。
那么,该如何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呢?
首先,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很多家长把求高分、上名校当作育儿成功的典范,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培养孩子。这样,孩子学得累,家长心里急,使整个社会都陷入焦虑之中。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家长应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错误观念,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其次,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需要家校结合。应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阵地,在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对不同学段、不同需求的家长开展菜单式家庭教育指导,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和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知识,加强自我约束,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子女;激发家长的内驱力,努力让其成为有定力、有境界、有智慧、有格局的优秀家长。
再次,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还需要各级部门联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家庭教育服务模式。其中,重点加强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比如建立新婚夫妇学校,让父母在育儿前先取得上岗证;加强婚姻家庭方面的辅导,加强婚育健康及育儿知识的宣传等。全社会应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请家长们牢记: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去成为那样的人。只有家长好好学习,提升教育素质,孩子才能天天进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