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南区南厂小学 张学军
淅淅沥沥的秋雨还在下个不停。下午大课间孩子们只好在教室和楼道内活动。为了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作为副校长的我早早地来到教学楼,边巡视边准备到三楼的五(1)班上课。
刚上到三楼,就看到学生进进出出,玩得正欢。突然我发现五(1)班敞开的教室门内侧放着一个黑色书包,很显然挡住了学生进出的路。但是,学生似乎对它一点也不介意,有的轻轻地绕过去,有的轻盈地跳过去,有的躲闪不及就踏上一脚,就是没一个人把它捡起来。黑色的书包上面印满了脚印,已经面目全非,就像一个受了委屈被人遗弃的孩子。记得前几天我巡视教学楼的时候,发现过这个书包,扔在几乎同样的位置,当时没太在意,难道几天来,这个书包总待在地上吗?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书包,轻轻拍打上面的尘土,把它放在讲桌上,临时调整了一下教学计划。我请学生拿出一张纸,实事求是地书面回答三个问题:门口的这个书包自己看到了没有?看到这个书包自己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自己没有捡起来?我要求学生5分钟以后交上来,特别提出:不用署名。
课后,我把收上来的纸条逐一看完,全班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说没看到书包——很显然有些学生撒谎了。半数以上的学生写道:书包不关我的事,所以我不捡。还有几名学生写的是书包的主人小刘会骂人、打人,所以不捡。而且以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看到这样的答案,我的眼前一直跳动着两个字“冷漠”,我的心就像外边的天气涌上一阵阵寒意。
怎么办?是置之不理,把这件事交给班主任处理,还是疾风暴雨般批评一顿,抑或是循循善诱地“唤醒”呢?发现问题绕着走,丢给别人处理绝对不是老师该做的,也不是我的风格;疾风暴雨般批评一顿,老师是痛快了,学生能接受吗?能做到心服口服吗?只能是“唤醒”,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醒学生心灵中最宝贵的内驱力,唤醒学生内心那份热情、那份责任与担当,让孩子们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重新成为班级的主人。
打定主意,转天我请到了几名班干部,关于书包,得到了和班内调查基本一样的答案。他们还告诉我:就在前几天,有一位同学被书包绊倒,磕在地板上,鼻子流了不少血,家长都找到学校来了,最后是班主任张老师出面解决的。
接着我找来了书包的主人小刘,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正如学生所言,有时候他会追着打骂为他捡起书包的同学。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妈妈告诉他不允许别人碰他的东西。我告诫他:不允许别人碰你的东西当然可以,无可厚非,但是你的书包放在什么地方了呢?书包应该放在大家出行的路上吗?书包放在那儿让大家不方便,给大家带来了安全隐患,你知道吗?我对小刘进行了耐心的引导与批评,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今后不再把书包扔在地上。
最后,我找到了五(1)班班主任张老师。说起地上的书包,他一脸的无奈。
“校长,我真是太难了!”
“小刘把书包放在地上,挡住了同学出行的路,我是最早发现的。一开始我是随手捡起来,告诉他不要放在地上。说过以后,就管几天事。那次把学生摔伤之后,我把小刘的妈妈请到学校沟通,谁知道他妈妈始终不承认是自己孩子造成的事故。最后好说歹说才勉强同意赔偿部分损失。小刘还是时不时把书包扔在地上,我慢慢就烦了,不再理他了。孩子们知道了,也不再理他。”
“发现问题,你能够及时处理,这说明你责任感很强。和家长沟通不太理想也是经常的事,但是不能影响我们正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工作不能半途而废,你丧失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学生就丧失了对你的信心、对小刘的信心,班级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呢?”
“校长,我下次处理问题一定善始善终,努力把班级管理好!”张老师想通了。
又该我上课了,我在黑板上写下“捡还是不捡”五个大字,然后请大家举手表决。不出所料,三分之二的学生同意“捡”,“捡”占上风。随后我请学生分别阐述理由。同意“捡”的学生认为:放在地上的书包容易引起事故,影响班级卫生,大家出行不方便,还容易造成书包里的文具损坏。同意“不捡”的学生意见比较统一:小刘看到有人捡起他的书包就打人,已经不是一次了,所以与其惹麻烦,不如不捡。
为了明鉴,我请大家第二次表决,出乎我所料,三分之二的学生同意“不捡”,简直弄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我迅速调整思路,问:书包丢在门口,对整个班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影响环境不说,最主要的是容易造成事故,而且事故已经发生过,好不容易才处理完。谁能保证下一个受伤的不是你自己呢?而捡起书包最大的威胁就是小刘,他每一次都打别人吗?从同学被摔和被小刘追打两个后果来看,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呢?捡起书包无疑是对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一点担当呢,对的就应该坚持。为什么不可以和小刘讲道理呢?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一脸的凝重。第三次表决时,大家都齐刷刷地举起手,赞成“捡”。
我接着说:看来大家都有一颗爱心,都是善良的孩子,都不愿再看到自己同学摔伤的惨状。我们是一个集体,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共同进步,一个都不能少,就像南飞的雁群,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学生不住地点头。进出教室的路畅通了,孩子们的心路也该畅通了。经过那次“唤醒”,五(1)班真的变了样!
学生优秀品行的形成,教师高尚师德的培养,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生成都是一点一滴、持之以恒积累的结果。俗话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生的人格修养往往从小事中体现出来,勿以事“小”而不“教”。处理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每一位教师应该善于抓住一个又一个细节,积极挖掘小事之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勇气和底气,深入到班级解决一些学生中的“小”事,让管理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