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东兴
借着国培授课的机会,我顺便访问了商丘市文化路小学。因为校长是教研队伍中的好友,我主动提出要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一节课。
我上的这节课是自己开发的,课题是“画里有话”。即借助一些图画,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催生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创意的文字表达。我很想了解孩子们对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某种教育》的个性化解读。
本来这幅漫画是对模式化育人方式的一种刻画,但是我隐去了这幅画的标题,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理解。于是,孩子们的看法就因此鲜活、生动进而精彩起来——
班长先声夺人,他认为这幅图讲的是“人生的轮回”。这答案真够让人大吃一惊的。我赶紧请他到讲台上,讲给大家听。他说,这个作者创作了很多的作品,他的生命会有尽头,但是他的作品却能够传于后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一个男孩子说由此想到了“女娲造人”:女娲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用双手创造了人类。这是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又回味了一番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世界上没有人,就没有生机活力。女娲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另一个男孩儿又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拉到了秦始皇兵马俑。他认为这是给秦始皇制作兵马俑的匠人,他用工匠精神制作了传世的艺术珍品,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财富。
接下来,我将这幅漫画的标题“某种教育”揭示出来,再让孩子们谈感受。孩子们只能谈到是教师在培养很多的学生。毕竟,让他们对“教育”进行深刻的思考,还是难了一些。
不过,孩子们的精彩仍然在继续,我请孩子们选出他们班上嘴皮子最利落的一个人作为代表,去现场采访坐在教室后边听课的老师们,看看这些“教育工作者”是怎样想的。那个男孩班长又被推举出来,他拿着话筒走向他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其他孩子也都异常兴奋地站起来,回转身,开心地等着一场好戏的上演。
班长的采访彬彬有礼,老师的发言可谓中规中矩。她谈到要用一种工匠精神去培养学生,让学生优秀起来。我听着觉得不过瘾,就逗这位班长。我说我也有个问题特别想问问王老师,可以不?男孩子顺势让我跟王老师对起话来。我问王老师:“您希望您培养出来的孩子们都一样呢还是都一样呢还是都一样呢?”我的话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王老师好像也感悟到了什么,她说:“我希望培养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很出色、很优秀!”
采访结束了,但是带给老师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丰子恺先生是画里有话的,我们中国的教育太过“趋同”了,太过模式化了。而这样的教育是没有办法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的。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我们对习惯于向孩子们灌输“标准答案”的教育积弊进行反思。
孩子们是受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怎样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育》引发我们思考,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则应该让我们看到别样的“某种教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