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让课堂教学复其本然

2021-12-28 20:21:49河北省教育厅刘凤彪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堂教学

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自古以来,教师就是通过讲授知识及其广泛引伸,并附加言传身教的示范、人格魅力的影响,承载起传承文化、塑造灵魂、培育人才的重任,引领着受教育者的人生成长。所以,身为一个伟大的师者,“教书、育人”从来就是其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也一直是其约束自身言行、警醒自身举止的人生格言。

教师是“一岗双责”的特殊职位。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仅仅传授书本上表面的知识,好比停留在传话筒、留声机的层面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价值。这样的老师有被机器取代的可能。

但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老师(如果可以的话)的,只是“教书”的那一部分。对于“育人”这种充满思想智慧和人性温暖的工作,冷冰冰的机器是绝不能胜任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课堂教学,绝对不是打开教材照本宣科、合上书本下课走人那样线条简单、没有温度的样子。假如我们的教师如此这般冷冰冰地教书,培养出来的也只是空有理论知识、没有道德情感的机器。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育人。只不过这种育人有时是碎碎念,有时是直奔主题,有时是蜻蜓点水,有时是暗度陈仓。总之,育人是一种动态的、随机的工作,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的工作,需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需要教师的良苦用心和真情投入。

一岗双责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强化了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德育功能,强化了教师的师德示范、师风引领,成为教师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形式,成为新时代教师职业的最终价值旨归。教师作为施教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把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的主动权,深入挖掘理论课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认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其实就是在实施课程思政,就是在践行育人职责。所以,书本上表层的教学任务和背后蕴含的思政内涵,构成日常教育教学的两重任务,构成教师“教书、育人”的“一岗双责”。

课程是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综合体现。教育是传承文化、传递文明的社会实践;教师是塑造生命、培育新人的灵魂工程师。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人类文化的凝结,都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所以,任何一门课程都和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理论教学、实习试验、社会实践以及相关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都可以而且也应该从中挖掘出开展人生教育的重要思政元素,也只有挖掘了思政元素的课程才是完整的课程。仅仅简单、机械地讲解甲乙丙丁、ABCD将是多么索然无味!而当黑板上的字母符号、图形公式、原理定律与它出现的社会背景或当下的社会现实充分联系起来的时候,师生就共同融入了活生生的社会大课堂,那又是多么真切、生动的教育呢!这种联系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帮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思想认识的最好过程。

比如,文学作品鉴赏不仅仅是语法修辞、中心思想,也有时代主旋律、核心价值观;理工类专业课程不仅仅是科学原理、公式推导,也有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即便是幼儿园的各种活动课程,如认颜色、唱儿歌、学舞蹈等,也有协作互助、礼让奉献、勤俭节约、勇敢坚强等教育内涵。所以,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来就应该包括知识传授和精神熏陶两部分内容,完整的课堂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书本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在完成知识教授任务的同时,也要关注道德情操、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也要围绕学生走向社会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展开,也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教学相长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阵地。做人的修养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有着不断修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成才是职责,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也是职责。这后一个职责,赋予了教师“一岗双责”又一重含义,即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递做人理念的同时,还要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除了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培养培训规划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随时学习、积累沉淀,也是有效途径。把课堂教学做好、做优、做到极致,这是教师自身成长进步的基础。一句话,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阵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应接不暇。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时代,信息、观念的多元化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各种恐怖惊悚、赌博诈骗、造谣灌水、谩骂恶搞、低级庸俗等有害信息和其中暗含的不良价值观、不良“习俗”,对中小学生乃至成年人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不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只要打开手机,和我们课堂传授的观念相左甚至完全背离社会道德乃至科学认知的各种信息就会扑面而来。这个时候,提升学生的辨别力和认知水平,就成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思政建设也相应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唤起、培植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坚持终身学习、自觉学习,主动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一潭水”,培育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应对矛盾、辨别是非的本领,掌握说服、引导的艺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明确提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广大教师要主动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念、人格魅力和学识、阅历、经验,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每一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都离不开课程思政。所以我们说,正是课程思政建设,让我们旗帜鲜明地高擎起教师“一岗双责”的大旗,重新明确了课程是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综合体现,明确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阵地。也正是课程思政建设,让课堂教学恢复了本来应有的面貌、回归了本来应有的状态。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堂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