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旭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关注文艺工作、文化问题,作为其实现思想领导、贯彻革命主张的重要途径。
从古至今,人民群众始终是物质生产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可以说,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正是在劳动人民的双手中诞生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历史上任何杰出人物必然是产生于群众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他们也只有与人民站在一起、凭借群众的力量才能发挥他们个人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使文艺走进群众,发挥文艺的作用,构建政党形象,是延安时期文艺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毛泽东指出,只有深入群众、转移立场、转变感情,才能真正摆正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才能产生属于人民大众的新文艺。毛泽东针对文艺的一些负面作用,给出了文艺应该歌颂人民群众、歌颂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文明。从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革命文艺把工农兵作为描写对象的重大意义,及其所肩负的把人民创造的文艺还给人民的历史使命。总之,毛泽东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是他观察一切文艺现象的基本出发点。由此不难看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块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提出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要满腔热情地讴歌历史的创造者们即广大人民群众,进而为构建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奠定重要的基础。
“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将共产主义文化思想确立为新的革命思想。由于共产主义文化思想这一生力军的出现,不但克服了旧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软弱性,而且它吸引了广大农民的加入,使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了空前浩大的声势和前所未有的深刻性。而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比起它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不但绝无领导作用,而且几度从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中分化出去,向复古势力妥协,甚至帮助帝国主义文化镇压新文化运动。正因如此,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才能凸显出它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无比正确的。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1]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这个“新”就新在它是无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具有某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个“新”还在于它是由人民大众参加并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不同于以往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这正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区别于旧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原因,即根本性质不同。也正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旧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区别,才凸显出了延安时期利用文艺构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必要性,才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重要性,成功建立了领头雁的形象。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找到了创作方向、创作动力和创作源泉。1942年4月,周扬在鲁迅艺术学院作了整顿三风的动员报告,拉开了文艺界整风的序幕。自此开始,在各个解放区开始了有条不紊、轰轰烈烈的革命文艺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边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文艺座谈会讲话,一边在贯彻中搞创作。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批判了以王实味等为代表的错误文艺思想,推动了工农兵文学运动的勃兴与发展,取得了“新的人民文艺”的胜利,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中央总学委强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事业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2],各级党组织都努力做好传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工作,使讲话精神真正地落实到群众中去。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延安时期文艺界的整风,使文艺工作有了新的开端,开始以崭新的面貌用文艺创作的方式贡献革命力量。一部部一批批文艺作品走向群众、走向革命一线、走向各个解放区。新的文艺创作之风结合老百姓的生活、结合群众的心声,反映真实的存在,是能够为革命鼓劲、为群众鼓舞的有价值的文艺。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顿文艺之风,改变文艺创作思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进一步拥护和爱戴,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的一次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升。一些文艺作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中国革命,进而,形成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老百姓、为了解放事业进行革命的光辉形象。
在全国范围内,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文艺整风运动,认真检查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文艺界存在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平均主义、极端民主等严重问题,开展了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经过了一些反省、讨论和实践尝试的过程,许多已经脱离实际,或者正在逐渐脱离实际的小资产阶级倾向逐渐受到清算,表明了错误的、不正确的思想开始被纠正。同时文艺工作开始从知识分子的小圈子走向工农群众,街头上和群众中的文艺活动成为这时期重要的工作方式[3]。通过文艺界的整风,教育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也使广大文艺工作者认识到了文艺工作的真正意义是为人民创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坚持正确道路和方向。同时也让广大文艺工作者认识到创作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要不断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请教,才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素材。文艺整风带给延安时期文艺的变化是巨大的,使党内的一些错误思想、歪风邪气得到了校正、修正。
加强和改进文艺工作,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通过对讲话精神的贯彻以及发扬,通过文艺活动将党与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更符合当时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解放的实际情况,文艺思想在斗争中发展,真正把人民动员起来,把人民组织起来,将其作为革命武装力量的文艺武器。抗战时期的实践表明,民间文艺思想已体现出强大的政治功能,在党的领导下对于民族解放具有重大的价值。文艺创作的革命武器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发动了人民群众踊跃参加革命,积极支持革命事业,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深厚的党群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延安时期,在1941年前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封锁加之自然灾害,老百姓日子非常紧张,但公粮征收不减反增,让老百姓负担变重且压力增加,曾出现了老百姓咒骂毛泽东事件。这是延安时期党群关系一度紧张的时期,但经过开展更大规模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以及整风运动的开展,使党群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到了1946年,边区老百姓给毛主席送了牌匾,写有“人民救星”四个字。在这个党群关系变化过程中,整风运动中的文艺整风功不可没,如边区镇政府通过实行一系列真正看得见政策,极大地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为党在抗战中获得普遍支持奠定了广泛地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灵活多样的文艺活动开展形式,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抗战结合起来,与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结合起来,为党团结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早就说过:“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说所有的人,我们这些人也在内[4]”。要不断加强全党的思想建设,因为党的思想建设是加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一个政党、一个执政党唯有思想正确,才能够领导一切,才能够挑起治国理政的重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贡献、是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都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应不断吸收延安时期利用文艺构建党的形象的生动实践经验,持续注重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推动党的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领导力量。
延安时期就总结出了文艺工作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工作。周恩来曾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5]。每个文学家艺术家经验阅历、知识素养、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反映生活、艺术表现的特点。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地熟悉生活、了解现实。但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却是每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必由之路,不能有半点犹豫和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建设新生活的社会主义热情空前高涨,同时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世界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当代世界环境中,更需要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行列,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联系,以具有时代特点的文艺作品歌颂我们的伟大时代,称赞我们的伟大的人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由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具体方面组成的。文化建设是着重培养各行各业建设需要的大量专业专门人才,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提供智力保障;思想建设是提高全体人民的觉悟、素养,为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包括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社会风尚、审美情趣等等。两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基础,筑牢了根基,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光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