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载体,促使个性表达
——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的特点及2021年备考策略

2021-12-28 18:02安徽杨志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试题

安徽 杨志宏

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沿用了自2015年以来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形式,注重写作情境和交际任务的设计,增强了试题的导向性、限制性和针对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对材料作文的发展与完善,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的形式,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既保持了传统材料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的开放性,又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和交际任务,增强作文的限制性,防止宿构的情况发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试题通过材料和写作指令设计特定情境和典型任务。材料是考生行文的出发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规定了作文立意的方向与范围,规定了“写什么”;写作指令又包含了情境、主题和交际对象等内容,规定了“为何写”“谁来写”“写给谁”“怎么写”等内在要求,体现了生活化和实用性的命题导向。

综观2020年高考三套全国卷作文试题,它们都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情境和典型的交际任务,启发考生思考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考生领悟“自我”价值,从而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激发写作主体意识,促进考生以“我”的身份、立场去思考和表达,从而凸显考生的个性色彩。

一、材料更具思辨色彩,激活审辩思维

相较于前几年的作文命题材料,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命题材料更具思辨色彩,考生需要认真审读材料,辨析材料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才能较为准确地立意。思辨性的材料引导考生进行审问、慎思、明辨和决断,从而激活考生的审辩思维。审辩思维包括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角度、逻辑探究和推理论证的学问。具有审辩思维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和理性进行独立的判断。

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的材料是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及后人对他们的评说,要求考生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进行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对三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品德、精神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在充分权衡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评说。材料中,后人对这三个人物的评说体现三种倾向:一种是赞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种是赞颂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一种是赞颂鲍叔“能知人也”。材料暗含了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无论是齐桓公胸怀天下、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还是管仲的竭忠尽智、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鲍叔的公而忘私、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都有一个支撑他们的精神信念——国家认同。可以说,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使齐国强大。正是这样远大的理想,驱使他们去审视自身,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人生。

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的材料是墨子和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时的寄言、中国援助其他国家时的祝福语。这些名言寄语虽然时代各异、互不相关,但其中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考生要审读这些名言寄语,进行分析归纳,然后选择恰当的角度作文。

2020年全国卷Ⅲ作文的材料是一段关于“审视自我”的提示语,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材料虽然不长,但思辨色彩浓厚,需要考生思考多种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目的与方法——审视自我与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主体与客体——自我与“镜子”“自画像”;价值追问——“我是怎样的人”等问题。考生要在辨析材料中各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一主题进行立意。

通过对以上三道作文题的命题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20年作文试题的材料更具思辨色彩,在对考生进行“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同时,引导考生进行理性思考,然后做出选择,考查考生分析、比较、辨别等审辩思维的能力。

二、场景贴近真实生活,唤醒主体意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往往创设一种基于真实社会生活的情境,引导考生进行角色代入,激发考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从而促使考生进行个性表达。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结合考生的年龄特征、社会角色、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特点,设计了接近真实生活的场景,唤醒考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引导考生始终以“我”的身份、立场去思考。

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设计的场景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这一场景设置了“班级内学生的发言讨论”的学习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将自己设想为“发言者”。全国卷Ⅱ作文题设计的场景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这一场景设置了“青年代表在论坛上发表演讲”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将自己设想为“青年代表”这一演讲主体。全国卷Ⅲ作文题设计的场景是“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这一场景设置了“高三毕业生为高一新生写信”的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将自己设想为“写信者”。

这些生活场景的设计或贴近考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把写作者定位为班级讨论者、高三毕业生,更能激发考生的代入感;或贴近青年人的社会生活,把写作者定位为一个青年代表,激发考生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设置“发言者”“演讲者”,还是“写信者”的角色,其目的都是唤醒考生的写作主体意识,使考生始终以“我”的主体身份去思考,促使考生进行个性化地表达,也更能引发考生表达真实的思考和认识。

三、主题渗透价值引领,引导自我省察

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的写作指令中都设定了较为明确的写作主题,为考生作文立意规定了方向和基调,体现出作文试题“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相较于2019年“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劳动教育主题,2020年高考作文主题在价值引领的方式上有新变化:并不是直白地告诉考生“应该怎样”,而是引导考生在自我省察中获得领悟,从而实现德育渗透。

全国卷Ⅰ作文题的写作主题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主题以要求考生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权衡的方式,引导考生知古鉴今,通过分析比较三个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来实现自我启发、自我观照,从而写出“感触最深”之处。前文已述,齐桓公具有胸怀天下、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管仲具有竭忠尽智、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鲍叔具有公而忘私、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无论选择他们中的哪一个人物,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能启发考生自我省察,从而有真实感触和深刻领悟。

全国卷Ⅱ作文题的写作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的设置方式近似于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劳动教育的主题,比较直白地规定了文章的立意,即必须围绕“携手”“共创”进行写作。这一主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现实背景,引导考生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从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全国卷Ⅲ作文题的写作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目的是引导考生“审视自我”,在为自己画像的过程中为自己定位,从而思考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这个作文主题思辨色彩最为浓厚,直接以自我省察为写作内容。主题中的关键词是“如何……画好像”,要求考生反思的是“怎样画”,即为自己画像的方式,“怎样画好”即如何更加准确地认识自我,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利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有助于自己树立正确的方向。

三套试卷中的作文题都以明确写作主题的方式,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启发考生自我省察,渗透对考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体现高考作文试题“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四、表达具有明确对象,凸显生活化特征

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的情境任务都设计了明确的交际对象,写作者要面向特定的读者对象进行“言说”,这也凸显出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实用性的表达。

全国卷Ⅰ作文题设计的情境是班级读书会,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写作者要面向“本班同学”进行发言;全国卷Ⅱ设计的情境是“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论坛上发表中文演讲,写作者要面向“论坛与会者”进行演讲;全国卷Ⅲ作文题设计的情境是“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因此,写作对象是“高一新生”。三套试卷的写作任务都规定了交际对象,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考虑如何表达,才能使“读者”(或“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理解自己的意图、引起情感的共鸣。“读者”(或“听众”)对象的设计丰富了社会生活情境,进一步强化了写作的生活化特征和交际性的实用功能,使写作成为有着明确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的主体言说。

五、2021年高考作文的备考策略

综上所述,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命题材料、写作情境和写作任务等方面所体现的新变化,也给2021年高考作文的备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地方。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思辨能力。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贴近社会生活,紧扣时代主题,不回避热点、焦点,甚至以热点事件为材料。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的“劳动教育”、全国卷Ⅱ作文题中周年大事的材料,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中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寄语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材料都来自社会热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2020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来看,作文的命题材料更具思辨性,给考生作文立意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更能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应该说,这样的命题材料更符合考试选拔的需要,也更能科学地考查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设计兼具时代性和思辨性的命题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阐发材料中蕴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提高思辨能力。

二是创设写作情境,兼具真实性和主体性。高考作文试题在写作情境的设计上,创设了贴近考生真实生活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导考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从而激发考生的主体意识,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杜绝过去作文“假大空”的弊病。因此,写作情境的设计要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考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年龄和心理特征等要素,尽可能贴近考生真实的生活。2019年全国卷Ⅰ的面向本校学生演讲,2020年全国卷Ⅰ的班级读书会、全国卷Ⅲ的“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等场景,都贴近考生真实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考生的代入感,从而使他们“有话说”“说真话”。

三是确定写作主题,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高考作文试题作为一道综合性的语言表达试题,融合了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能体现高考命题“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因此,作文试题中写作主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作文的化育功能,凸显导向性和启发性,引导考生在积极主动的观照和省察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启发考生反思自己在时代发展中的任务和使命,强化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019年全国卷Ⅰ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引导考生树立劳动观点,增强责任意识;2020年全国卷Ⅰ中对选择的历史人物进行评说,引导考生知古鉴今,引导考生思考什么样的品质最为重要。这些写作主题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应该是高考作文情境任务设计中写作主题的主要类型。

四是强化对象意识,表达任务凸显实用性的特征。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认为,应该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场景和比较明确的问题要求,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因此,高考作文试题的情境任务设计具有实用性,即解决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如,2020年全国卷Ⅲ中“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就是要考生提出想法和方案,解决自我认识之困。另外,写作任务都有明确的交际对象,是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而写作,而不仅仅是“自我抒写”。因此,作文备考要强化考生的写作对象意识,即始终要明确“为谁而写”的意识,写作任务的设计要凸显实用性的特征。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试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强弱之辩——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述评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