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程立海
高考议论文写作时论据的选择,应牢记“精准”“独特”两个词,即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并凸显新鲜、独有的特点,具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优势。正如古人所说:“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效。”只有这样,文章才能胜人一筹。
那么,在写作议论文时,应如何选择论据来成就高分作文呢?
论据为论点服务,是为了支撑、论证论点。这就要求论据的选择一定要能有力、有效、有质地证明论点,并且能紧扣论点,充分支撑论点,与论点保持高度统一,而非貌合神离,似是而非。
请看为《“小我”与“大我”》这篇文章选择的论据:
“改革先锋”王启民,是大庆油田副总地质师,他坚持科学思维,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大胆探索实践,以“钉钉子”的精神,勇闯禁区进行勘探,挑战开发极限,几十年呕心沥血,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成功解决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从“吃肥”“吃瘦”“啃骨头”到“砸开骨头吸骨髓”过程中的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5 000万吨以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可以说,这个论据的选择就做到了精准:王启民的奋斗经历告诉年轻人,只有把“小我”自觉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成就真正的“大我”。
再如,为“勤能补拙”这个论点选择的论据:
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这个论据也很准确、恰当。梅兰芳的确是“拙”——口吃,但经过“勤”——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补拙”——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代大师。
再比如,同样为论证爱国,但因侧重点不一样,选用的典型事例就有差异。
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
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写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该诗句凸显了陆游深沉的爱国思想。
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毅然写下这首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表现了坚定的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侧重于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鲁迅誓为中国人民奉献的革命精神。
可见,精准选择论据,体现出作者的能力和智慧。
“真实”是议论文的“底线”和“生命”。议论文的论据不同于小说的故事,不可虚构。在叙述事实、引用名人名言时,都要力求真实、准确,不可张冠李戴。
如围绕“不惧,本是青春模样;不退,彰显青年担当”这一分论点选择的论据:
从广州市团委广泛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5 552人次投身疫情防控,到电子科大“90后”博士黄山带队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病区调试人工智能机器人;从面对疫情,各行各业青年写下“请战书”,到成都客运段值乘G1983次列车长韩继童“对于疫情肯定害怕,但如果我们都退缩了,乘客怎么办呢”的迎难而上;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供水、供电等单位组建“青年突击队”奔赴现场,攻坚克难,到吉林省团委招募一万余名志愿者开展医疗支持、办公协助、社区服务与排查、心理疏导、公共场所测温等工作,在这个防控疫情的战场上,青年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誓言。
上述事实论据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抗击疫情中青年一辈的身影,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令人信服。
请看《谈爱国》一文中的理论论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誓言。屈原以他的爱国行动实践了他的誓言,临死时还高喊着“还我河山”的口号。古人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人的爱国精神更令人敬仰,如伟人毛泽东少年读书时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上论据把顾炎武的话及岳飞的名言说成是屈原的,把周恩来的话放在了毛泽东身上,张冠李戴,破绽百出,论据严重失实,背离了真实可信的原则。这种情况在学生写作中应尽可能避免,以免贻笑大方。
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要优中选优。在选择论据时,首先要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作为论据。请看下例:
齐白石先生在晚年时毅然决定改变画风,从追求形似的工笔描摹变成追求意境与神似的写意。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挫折,但白石老人依然坚持改变。最终,画风更新之时,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也迈向了新的高峰。不难想象,倘若白石老人晚年自闭门户,抱残守旧,那么他的艺术生命或许会就此止步,任凭多少次的练习也难再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正是由于白石老人接受更新、勇于更新,才使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
作者以齐白石的事例论述“接受更新、勇于更新”这一论点。这则材料源自一篇人物传记阅读,叫作《齐白石的晚年变法》,体现了典型性。
再看在论述“业精于勤”这一论点时,有这样三个事实论据,应如何选择?
①×××同学学习上做到三勤:勤用手,勤用脑,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同学曾一度在学习上放松,贪玩,成绩不理想。从上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勤奋学习。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是当天完成,并坚持不懈。
③×××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记吃了。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论据①侧重于“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论据②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才能取得好成绩”;论据③强调的才是“勤奋”的问题,所以应该选择论据③。由此可见,要善于选择典型的论据阐释和佐证论点。
论据要尽可能地选用名人名言或是著名人物的事例。请看高分作文《中国味》的片段: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
中国味是庄子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
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中国味是……
该文选择的理论论据分别出自屈原、鲁迅、庄子、杜甫、范仲淹等,所具有的论辩力和说服力不言而喻。
力避陈旧、落俗的论据,而要用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如俗话所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写议论文也不例外,新鲜的论据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一位资深时评作者曾说,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这就告诉我们,在论据的选用中,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银子,而弃用石子。
比如,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常提及、写到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居里夫人、瓦特、爱迪生、张海迪、史铁生等,就显得老套,缺乏新意。
请看下例:
动漫大师宫崎骏,完美诠释了“人云随他去,我自任逍遥”的含意。他从开始接触动漫,至最后一部作品《起风了》结束,成名前后,都不曾被他人的言语左右分毫,保持着童心和对生命的真诚,创造出一部部伟大的作品。这世上有许多动漫大师,但为何只有宫崎骏红极数十年而不退?只因大多数动漫师小有名气便飘然,在他人的言语中摇摆,最后早已忘却了自己的初衷,难以赤子之心做动漫,又如何能有好作品问世?
文中用宫崎骏和大多数动漫师的对比,论证了“人云随他去,我自任逍遥”的观点,突出做自己的意义。前者不在乎他人毁誉,创造一部部好作品;后者在他人的言语中摇摆,没有好作品问世。作者选择的这一论据就很新颖,给人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有位考生在《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一文中这样写道: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作者选择的理论论据,既贴切又没有被很多人使用过,具有出新的效果。
再看下列片段: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了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围着花盆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其实,只要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偏离这个圆圈,就会发现花盆周围的松针,就能避免死亡的命运。毛毛虫在七天七夜后饿死,是因为它们循规蹈矩,没有一只走出与众不同的第一步。
作者选择法国科学家做实验的例子,论证了“只会机械化做事,缺乏创新精神不可取”这个论点,论据非常新颖,具有新意和吸引力。
还有一篇高分作文《超越之光》的片段,值得借鉴:
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克雷蒂安,面对自己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的现实,选择了超越自己的生理缺陷。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巴含着小石子讲话,任凭嘴巴被石子磨烂也不放弃。他对自己的母亲说:“每一只美丽的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说:“我要带着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被选为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试问,克雷蒂安如果自暴自弃、自怨自艾,放弃超越自我,会赢得人们的信赖与尊重吗?他能连续两届担任一个大国的总理吗?正如高尔基所说,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因为超越,克雷蒂安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作者选择克雷蒂安的实例和高尔基的名句,深刻地论证了“只有敢于超越自己,才能踏入成功的殿堂”这一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