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影响下档案职业发展研究

2021-12-28 06:56
兰台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档案学工作者职业

李 健

从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到如今的数字档案、智能库房、智慧档案馆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广泛参与档案实践的背景下,档案工作者与档案的关系从诸多层面上发生了变革。手工编制复杂的案卷文件索引已被计算机自动标引所取代;更适应计算机化管理的按件整理方式取代了具有逻辑性的档案整理方式;更为全面、精准的信息检索技术取代了各种编制目录。对于档案本身而言,档案的构成更加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式逐步信息化,档案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更加“互联网化”。档案工作者在为档案工作中新技术革命欢呼的时候,却也对自身职业的定位、价值与使命产生了忧虑:档案职业是否会被计算机所取代?数字环境下档案职业是否会沦为信息社会的附庸?新的时代环境下档案职业价值与使命何在?

一、档案职业困境产生的根源及表现

众所周知,职业的形成源于社会分工,在历史的发展中,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社会分工的水平和性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最为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这种时代性的变迁意味着当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历史,重塑了世界,带来了社会形态的更新”[1]18。由此,起源于社会分工的职业分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的本质是社会的原始记录,在信息技术革新的推动下,社会记录方式也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社会分工也因此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要求。比如,如何应对档案的数字记录特征;如何维护数字档案的本质与核心价值;如何寻求信息时代对社会记忆的延续;如何确立档案职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等。在社会分工引起的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者职业形态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比如档案职业从注重管理技能转而更加关注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从关注机构和来源转而更加关注档案元数据的采集和维护,从以历史思维方式为主转而更加关注当下与未来。档案工作者在面临职业诸多特征变化和新的要求时,受限于理论与技术层面的革新,以及历史、制度及管理惯性的束缚,往往陷入无所适从或慌不择路的境地,我们称之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危机。综合说来,档案职业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身份定位危机。在信息技术影响的档案实践环境下,档案的管理要求形成了对档案工作者新的职业需求。当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未能发生系统性提升来应对职业需求时,对档案工作者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表现出对自身职业身份定位的不确定。一种职业身份定位表现出对自身职业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担忧,在档案学自身理论与技术力量未实现突破的情况下,过于相信计算机对自身的取代力量,当面临档案职业的种种挑战时无所适从。另一种是过早抛弃档案核心理论,无法坚守档案的价值取向,信奉拿来主义或对其他职业领域具有浓厚的依附性,认为档案工作者只有全面融于时代,脱胎换骨才能在新的时代延续下去,身份往往在文件管理者、数据操作员、信息发布员与历史研究者之间转换。

2.历史与逻辑思维的局限性。档案职业危机的另一典型表现就是档案工作者的思维局限性。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是档案工作者最为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是与档案本质密切相连的思维方式,至今仍是我们坚守的思维方式。在传统思维方式下,对于档案来源、分类与历史联系的关注是档案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档案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突破历史与逻辑的思维局限,吸收引进符合时代特征的计算思维、信息思维,去做符合时代需要的档案学理论阐释。

3.档案职业的核心能力危机。档案职业价值的核心在于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的本质及其存在价值的维护与实现。档案的本质是社会的原始记录及建构于其上的历史联系。档案职业价值的核心也必然是维护社会的原始记录并发掘其历史联系。当社会记录方式发生变化时,档案工作者如果没有形成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即没有形成维护数字时代档案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规范体系,以及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包括成熟应用的确保数字档案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的技术及标准体系,以及数字档案鉴定技术体系、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策略、数字档案开放共享技术标准等,由此引发的档案管理危机必然导致档案职业危机现象的产生。档案与图书、信息、情报有着本质的区别,技术虽然可以共享,但是如果忽视乃至背离档案本质及其核心价值,而一味追求技术的变革或者职能的拓展,那么必然会引起档案的职业失范,对维护整个人类社会的记忆而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4.知识与技能迭代更替的风险与挑战。传统的档案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面对来自数字档案的挑战时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价值的数据与记录无需经过档案工作者的操作即可实现获取、存储、传递、共享。我们的分类、鉴定、索引、检索知识与技能虽然在不断更新,但是当面对职业赖以生存的档案环境变革时,知识与技能未能有效迭代更新,以适应数字档案管理发展需要。知识与技能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通过更新知识结构及有效的学习培训来解决,但是当面对一类职业群体时,却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与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和培养体系。就目前档案职业培养的途径和内容而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档案工作者教学与培训,仍然面向的是传统的档案管理。虽然不同档案学者从不同层面、角度广泛研究、探讨了档案职业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建构面向整个档案职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体系,但落实到实际中仍是任重而道远。

二、档案职业发展困境形成的原因

究其原因,档案职业发展困境在外是因为信息技术影响下档案工作发生变革的必然结果,在内更主要的在于档案职业自身特点与发展条件。

第一,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数字记录形式与记录方式逐渐取代传统以纸质载体为主的记录形式与记录方式。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架构的协同办公系统、业务支持系统、生产研发系统、创新试验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等广泛应用,不依赖于人主动参与的数字记录形式已广泛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档案以及档案工作从深层次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于数字记录形式与档案内在关系的认知,建立面向新的数字记录形式的档案管理与技术应用体系,对于以传统档案理论模式和管理实践为主的档案工作者而言形成巨大的挑战。

第二,档案的来源及开放性限制了档案工作者不能像图书管理员或者新闻记者一样追求广泛性的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档案内容中数据、信息与知识并存的异构性特征和较长时间跨度使得档案工作者角色具有多变性和兼容性。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种种特性使得社会对档案职业形成了某种误解甚至偏见:浓重的神秘色彩或者守着旧纸堆过日子。档案职业也被视为逐渐“被边缘化”[2]59或处于“式微”境地[3]16的一种职业。

第三,从档案行业而言,档案从业群体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决定了档案职业应对档案及档案工作面临的环境变革的能力。根据学者吴雁平和刘东斌编著的《中国档案馆发展40年——改革开放40年档案馆事业发展统计研究报告》,档案馆专职人员数量从1983年至2016年的年均增速仅为1.33%,特别是最近10年,专职人员数量增速为负。而同期档案馆规模呈现翻倍增长,馆藏数量也保持着年均9.76%的高速增长。该报告虽未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但考虑到档案专业教育层次和规模以及职位较低的流动性特征,档案职业的群体构成影响了职业整体应对档案实践环境变革的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档案机构往往依附于政府、企事业单位或一定社会组织而存在,在机构或组织内部人员调整时,对档案的专业性要求缺乏足够支持和有效的从业引导,档案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职业群体的稳定性以及对其发展境况的认知。此外,档案行业的薪资、激励机制、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种种限制,对亟需的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技能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档案行业的创新发展。

第四,在档案人才培养与职业促进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档案工作依赖于档案专业人才,特别是面对档案工作的新形势,对于档案职业素质和专业品质的要求更加突出。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象主要是档案专业学生和各行各业的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专业学生而言,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而档案行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吸纳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职业发展的独立性和持续性。诸多学者对本地区、本行业以及本院校的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如桑毓域、蒋冠发表于《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2期的《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下)》,赵春庄发表于《档案学通讯》2016年第2期的《档案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状况与专业知识满意度调查研究》,饶圆、玉敏圆发表于《浙江档案》2017年第2期的《基于档案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从业状况分析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陈艳红、张文磊、乐贞红发表于《档案学通讯》2019年第4期的《新时代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分析——以湘潭大学2004—2018届就业数据为样本》等。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当前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与当前的档案行业对档案职业素养的需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如档案学人才培养中缺乏对信息素质的关注,忽视对“自主发展性课程模块与实践应用性课程模块的设计”[4]110,“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5]21等。相较于档案学专业教育,各行各业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从业者通过职业发展与促进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档案职业群体而言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范围广、难度大、挑战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现有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再规划。”[6]1从当前来看,学者对于档案职业发展与促进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实际上,档案从业者获得档案职业发展与促进的机会也是乏善可陈。档案职业发展与促进,一是通过档案行政机构开展的专项档案业务培训;二是通过档案会议、现场参观等方式形成的工作交流。就目前的档案行业而言,尚未形成有效的、规模性的职业促进体系,档案工作者通过职业促进提升知识体系和管理技能的途径已经与当前档案职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破解档案职业困境的思路与途径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档案职业仍具有其独特的职业魅力。档案作为真实记录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自其产生以来就在留存社会历史记忆、提供真实凭证、维系社会情感、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形成了档案职业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前提。虽然社会记录方式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职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但也同时给予档案职业发展新的机遇。我们要从新的发展形势中寻求破解当前档案职业发展困境的思路与途径。

1.坚守档案初心是破解档案职业发展困境的根本前提。在信息技术革命引发记录形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档案工作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档案的本质不会改变,档案的价值不会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档案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的体现方式。档案的本质及其价值存在是档案职业赖以存在的根基。因此,在数字时代维护档案的本质,通过技术革新创造性实现档案价值是破解档案职业难题的根本途径。

2.适应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理论是突破职业发展困境的思想基础。冯惠玲教授在其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一书中指出,解决档案尤其是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为人们认识档案与档案管理现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武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学基础理论建立在文件、档案及其关系界定清晰的前提下。在当前的档案实践环境下,档案的原始性、本源性、真实性等特征受到挑战,文档边界模糊不清,档案工作者对于如何认识档案与数字记录形式的关系,如何系统科学认识数字形式档案的管理现象,以及如何认识档案工作与社会信息治理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显得无所适从,这也是档案职业发展面临现实理论困境的主要表现。虽然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关于档案本质、档案价值、档案结构、档案属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档案职业的实践仍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对档案学基础理论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阐释,对于武装档案工作者的头脑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赵跃、梅梦娜在其《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坚守、转向与进路》(《档案学通讯》,2019年第3期)一文中强调,档案学研究要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从档案定义和档案思维领域。相较于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成果颇多,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具体指导档案工作者实践的工具和方法,对于提升档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言尤为重要。

3.创新发展档案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是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基础和保障。档案职业技能是档案工作者围绕档案活动形成的关于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利用等的工作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的汇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档案职业技能的培育是‘夹缝时代’决定档案职业地位的关键要素”[7]131。档案职业技能,特别是核心技能的培育与更新对于档案职业发展而言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职业技能是面对纸质档案的实践环境,对于文档关系的认知,对于档案业务流程的认知,以及所有的收集、鉴定、整理、保存技术与方法都建基于此。当档案实践环境发生变革时,档案职业核心技能必须及时更新,以适应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核心技能培育与更新的基本逻辑应是基于档案本质和数字环境下档案管理需要为核心构建的,保证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可读等基本特性,适用于数字记录形式与现代信息环境,服务于社会信息需要的知识、技术与方法体系。具体而言,培育与更新档案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加强对涉及档案核心专业能力的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包括档案元数据核心集的构建、档案数据转换与封装技术体系、数字档案资源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档案智能检索技术、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技术体系、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技术与策略、电子档案容灾备份策略等。同时,面对社会信息治理的需要,应推动强制性档案技术标准的立项和应用,从文档一体的角度加强对电子文件管理的专业性指导等。

4.新时代赋予档案职业以新的使命与担当。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资源就已经和土地、资本、人力并驾齐驱,成为人类社会的关键生产要素[8]48,信息越来越成为理解国家治理的关键钥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49。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为我们获取信息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信息爆炸、冗余、失真、信息孤岛、网络不良信息等现象同样充斥于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信息治理成为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与挑战。档案所具有的独特本质,以及为保证档案(包括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与长期可读而形成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方法,恰恰能够为信息治理提供可以信赖的实践方案。档案参与信息治理成为新时代对于档案职业的新使命和新挑战,也是档案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苏君华等学者就从信息治理的视角提出了优化档案服务质量的新发展思路[10]23;张江珊等学者从参与式语境下档案信息公开传播的角度出发,提出档案信息公开传播模式的专业性优势以及参与语境下的档案信息鉴定方法,并更加深入探讨了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参与者管理以及档案信息的质量控制等问题[11]89。参与信息治理是这个时代给予档案职业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自我革新的勇气与信心。

5.档案机构改革背景下档案职业发展的活力和空间得以释放和发展。2018年以来的档案机构改革对于档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局馆分离后,“不仅实现了档案工作‘政事分开’的职能优化,也使得档案职业取得了发展和提升的空间”[12]30。档案工作者将职业发展重心转移至档案实际业务上后,可以更专注于其职业能力的培育和发展。而且通过政府职能发挥,能更为有效和科学地实现对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档案资源的配置与协调、档案执法与行政监督、档案职业促进,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6.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档案职业新军的崛起。从当前档案职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档案职业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内的档案机构的档案工作者构成了当前我国档案职业的主体。根据吴雁平、刘东斌编著的《改革开放40年档案馆事业发展统计研究报告》来看,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部门档案馆的专职档案人员数量规模相对稳定,甚至略有下降。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档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在档案服务业企业中形成相当规模(未有确切统计,仅从档案服务业企业数量和规模采样分析)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档案职业新军,以其专业优势在档案技术研究、服务外包以及档案产品提供等方面直接从事或服务于档案工作。通过辽宁大学崔秋实所做的《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研究》中可以看出,档案服务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对于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的档案服务业企业而言,在面对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需求时,以其技术、人员等优势能够较快且准确地识别、更新、响应档案管理需求,可以获得更好的适应性、创新型、灵活性。

面对新形势下档案职业发展的困境,只要档案工作者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坚守档案初心,努力寻求新时代自身的职业价值与使命,不断进行思想革新、理论创新、技能更新,发展培育核心职业能力,终会背离档案职业“边缘化”趋向,推动档案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档案学工作者职业
关爱工作者之歌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青岛市档案学会举办2020年档案学优秀成果和优秀论文评选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