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1-12-28 06:56贾颖华魏歆媚
兰台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上海资源历史

贾颖华 魏歆媚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体育文化的输入尤为兴盛。上海现存的风格各异的体育历史建筑是对西方体育文化在当时中国发展传播的现实反映,也是对近代中国体育接受西方方式,萌芽生长过程的历史再现,作为记录上海体育历史建筑发展的档案真实地留存下了重要的时空信息。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体育文化建设列入九大建设工程之一[2]。做好体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开发工作,正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一、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分析

1.保护体育历史建筑,建构体育文化记忆。意大利建筑师、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波依托提出:“过去遗留下的那些历史建筑,不仅具有建筑研究价值,更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作用。”[3]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蕴含着体现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4]等多重信息,深度挖掘档案文献资料,有助于体育历史建筑在修复、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中保留并重现其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达到保护体育建筑、建构体育文化记忆的目的。

2.弘扬上海体育传统,打造城市体育名片。深入挖掘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信息中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内容,有助于理解上海体育传统的形成过程,具像化、形象化、情感化地打造上海城市体育名片。体育建筑档案蕴含着当时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能够加深人们对上海体育传统的认识,深化城市体育名片的时代内涵。

3.凸显体育档案价值,传承中华体育精神。20世纪初,上海多所有名的教会学校设计建造了当时功能齐全的体育馆,传播西方体育运动。对于学校体育历史建筑的开发不仅可以展示建筑风格的艺术价值,更能展现特定历史时期下,学生们通过体育锻炼、竞技比赛来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洗刷耻辱的精神风貌。

二、开发与利用的客体探究

1.上海体育历史建筑现状。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是指1949年前,在上海地区建造并存留下来的相关体育运动建筑和场所。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资源的开发客体是指所有与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有关的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从收集范围上来说,包括有关上海体育历史建筑的建筑工程档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成果、相关文化产品等。

上海开埠后逐渐接触到西方体育,并成为近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记载,在近代上海出现过的体育场所大大小小共有一百余处。然而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迁,许多体育场所都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要搞清情况,首要的是从上海体育历史建筑的存留现状说起。通过笔者的调查和梳理,目前留存的上海体育历史建筑共有15处,具体详见下表。

2.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保存现状。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对历史建筑的日益重视,目前15处上海体育历史建筑均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4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本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葺,但对其相关档案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现有的档案保存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体育历史建筑时代久远,档案资料的保存缺乏完整性、系统性。上海现存的大部分体育历史建筑建于20世纪初,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变革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建设等多个历史时期,在建筑名称和行政区划上多有更迭,档案散落现象严重,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也增加了档案开发的难度。(2)档案管理主体多极化,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上海体育历史建筑分布于不同的地方,档案系统又有层级隶属关系,所以其档案也存在于多个机构。目前,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主要分散在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城建档案馆、区县档案馆、各建筑使用单位档案部门等,如高校、中学、博物馆、上海市体育局等单位。管理单位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不对外开放,导致档案资源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存放的档案主要为工程建筑档案、建筑影像档案、与建筑相关的记载、编研成果等。(3)档案资源整体利用率较低,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缺乏有效整合,部分处于待开发状态。档案资源的共享度都较低,未充分挖掘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档案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档案数字化传播有待拓展。

三、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方式

1.建立馆际联动机制,全面搜集和保存体育历史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由于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资源具有分散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不可避免地涉及多个保管机构和管理主体,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档案存储在文博部门、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当中。因此,开展馆际联合,消除馆际壁垒,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应尝试建设区域间、馆际间的档案资源沟通交流共享渠道,完善合作的权责划分,超前规划、统筹协调,真正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可以由单一地方档案部门开发转变为地方档案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协作和个人参与的开发模式,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档案史料的全面搜集与保存,以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和特色记忆。

2.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构建体育历史建筑档案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网络。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档案领域技术的更新迭代。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档案存储、管理、保护、传播等多个环节的内在需求。将大数据技术用于档案数据的智能分析和深度挖掘,有利于档案价值的激活和档案资源的共享。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脱离物理空间,通过网络来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因此,可以借助云计算消除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的壁垒,实现异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联合应用,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实现对档案资源的高度保密管理。

在对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的开发中,可以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档案通过多元化的数字信息集成,实现结构化的IFC模型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的读取、保存、提取、集成和扩展。BIM技术还可通过与GIS技术的叠加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完成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形成一个具有分析、处理、管理、决策能力的智慧服务系统。同时,该项技术还具备模拟建筑物模型,对真实世界中的事物进行模拟实验的功能,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等[5]。该项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二维化的物质结构以三维化的形态呈现,增加档案内容的吸引力,让阅览者身临其境,达到与历史空间真实触碰的交互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Web3D技术、360度全景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6],通过网络的方式将历史建筑过去、现在丰富的信息内涵全面呈现给参观者。

3.搭建互联网平台,促进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在网络碎片化时代,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对于趋势的引领变得愈发重要,档案开发也需要运用受众的思维去理解上海体育历史建筑中的信息含义,才能制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才能落实开发的实际意义。各馆藏机构应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门户网站,组建多媒体展厅,开通微信公众号和专用APP,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增值。以共享数据库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数据资源,形成系统化、有序化的资源传播平台。并可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档案信息资源,并基于微博和微信差别化的平台定位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增加开发成果的传播形式,辐射范围更广的受众群体,实现传递体育历史建筑价值的目的。实现档案内容与受众的可视化、便利化、趣味化对接。

4.多方面措施共举,保障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化发展。多方面引进人才是保障档案工作持续化发展的关键一招。上海体育历史建筑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体现出跨学科的协作性要求,既需要熟悉档案专业的工作经验,也需要掌握历史信息的收集和研究方法,还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新媒体传播的配合。这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引进多方面人才支持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也将变得越来越迫切。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档案资源开发正常化、可持续化的基石。应重视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提升硬件和软件设施水平,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但在实际运作中,档案机构的相关经费往往捉襟见肘,非国家性的重点档案项目难以得到开发利用的资金保障。因此,资金来源需要广泛依靠社会力量,创新资金来源渠道,通过申请科研经费、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支持。

猜你喜欢
上海资源历史
上海电力大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