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近年来,区域教育向好向优发展,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教育均衡推进有力,形成了改革提质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区域学生持续、健康、全面、个性化成长,涌现出了一大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素质优良、教育科研扎实、教学业绩突出、学生发展全面的优质学校。
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以“人”为本、秉持“新”字理念、夯实教学常规。只有过程落实好了,结果才不会差。学校要重点加强落实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督查。我们只有坚定地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才能推进区域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度推进,开州区遵循“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构建人文化管理,各校多元化地开展校本研修。区域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无论是学科专题培训或“国培计划”培训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许多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张扬生命之力,快乐地生活、学习,享受成长的喜悦。
学校要引领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系统研读专家论著,通过学习竞赛、读书分享会、主题沙龙、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逐步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资源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生本意识等,只有意识改变了才可能有行动的改变。
我区开展了“两学一做一研”。“两学”是指要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这是教学和考试的指路标;“一做”是指要做高中考试题,不少学校组织过教师做高中考题,但是方式有待优化,不能把做高中考题的得分纳入考核,而是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研究;“一研”是指要研学高考命题的政策文件和理论文章,要树立学段统整的意识,正确理解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自觉用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导向教学”的考试核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察内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的命题要求等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
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质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和保障机制,让每期的主题教研真正扎实有效。注重研究教学现实问题,使校本教研具有针对性,聚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或困惑,积极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改进教学实践为指向,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追求,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校要积极开展旨在理解和落实常规的校本研修,优化研修生态,培育常态化研修机制。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效益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每个单元(或章节)至少召集教师集体备课一次,实现问题共研、难题共解、智慧共生、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教师备课要对课标、教材、资源、学情等进行深入研究。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设计理念,精心确立明确、具体、适切可行的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合作性、逻辑性和延伸性的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学校的集体备课是以教师个人独立备课为前提,要落实好个人深入研究、集体思维碰撞、团队智慧生成等关键环节。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教案展评、个别辅导等方式指导教师科学备课。
上课是实现学习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要严把课堂教学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醒和鼓舞。”教师应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操作性,与课堂内容相关,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目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要准确适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拓展适当有效;教学资源要运用合理,积极开发,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及多种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要井然有序、顺畅清晰、展示合理、过渡自然、节奏适当、循序渐进。教学方法要灵活实用,启发诱导全体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适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通过指向学习目标的结构性任务,将学生全程卷入学习活动,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建构师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综合性。课堂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评价要多元实施,精心预设,注重生成,适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反馈及时,作业适度,教学效果要达到拟定的教学目标,让课堂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师生共长智慧、共生快乐、共享幸福的场所。
作业设计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大纲要求,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而定,如预习性作业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预习目的和要求;反馈性作业要便于教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活动性与实践性作业则要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直接用于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的量,做到精讲精练。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又要考虑到教学进展。在精选的前提下,精巧选择预习、学习、复习和练习内容,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设计作业时,要从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出坡度性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差异性作业,即在作业的量、质、完成时间与方式上,设计出“弹性作业”,提倡设计作业“超市”或“套餐”。例如设计单元综合练习时,可设计A、B、C三种层次的作业,A部分是基于教材的基础练习,B部分是提高题,C部分是拓展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作业既要面向学优生又要面向学困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在积极的状态中完成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作业设计不仅仅停留在书面表达或抄写形式上,还要重视作业的研究性与实践性,设计一些动手操作、资料收集、调查统计等不同的活动类型上,让学生可以自动补充、自主作业;要增添团队作业,如共同完成一个对话或表演一个场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探究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为培养学生主动作业与自主作业搭建平台,使学生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愉悦,实现作业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校要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教师的学情诊断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因材施教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促进每个学生最优化发展。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合理确定所教学科培优辅潜对象,定期开展培优辅潜工作,做到对象明确、计划精细、目标清晰、内容合适、措施精当、效果显著。对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做到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细组织、常态实施。
课外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是个别指导。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学习薄弱之处或特点及时了解、准确掌握,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计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性开展个别辅导,既要补习文化知识,又要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辅导,培育学习信心和兴趣,促进其心智健康发展。
学校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和体验式学习,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教师要认真预做演示和分组实验,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分组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应达到100%。
学校管理者要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使教学管理能更好的服务教学、激励工作。学校的管理理念要实现由控制性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变、由结果监管向过程指导转变、由材料点到向内容分析转变、由形式创新向实效考量转变。
强化学生纪律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塑造社会合格人材的前提。不少学校的运动场尽管狭小,但其课间学生活动仍规范有序、丰富多彩。还有一些学校坚持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学习新知移风易俗”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助推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应落在实处。校领导要多听“推门课”,发现问题及时寻找措施。学科领导小组坚持做到“四严”,即严明制度、严格管理、严谨治学、严肃检查,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到课外辅导、考试、监考、听课等,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教学问题得到及时诊断,教学行为的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提高常规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区教育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集体表彰、个人表彰,有40余所学校获得国家级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称号。
总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升质量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教学常规考核、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等管理制度,通过领导评价、教研组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级多维度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发放、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干部选拔等密切挂钩,激发教师落实常规、提升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