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语句辨析题命题探讨

2021-12-28 13:35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原句语句参考答案

湖北

语句辨析题是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出现的新题型。山东省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其高考语文学科试卷的命制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的考查要求,而语言文字运用题作为题型创新的“试验田”,在“四翼”方面的探索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下面笔者试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为例,对该类题型的命题进行探究。

【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该题原句将成语“心满意足”拆成两个短句“又心满,又意足”,且单独提出来放到句末,形成倒装句式,并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的风格特点。所以,考生答题时应从“倒装句的特点”“结尾句的作用”“语体风格”等角度对两个句子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一、命题思路分析

语句辨析题位于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该题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侧重考查具体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兼顾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并着重突出了应用性的特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在“情境在命题中的运用”一节中对“应用性为主的试题”有如下要求: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选取工业生产、产品制造、技术论证以及政策讨论等实际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命制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应对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学科素养,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应用性’。”

具体到语文学科中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应用性”也有明确要求:“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增强语文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体验,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语句辨析的命题本质乃是基于学习、生活、社会等语境而设置问题情境,将两个内容相同或相近,但句式有明显区别的句子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辨析两个句子在内容、句式、结构、修辞、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实现对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考查。命题的出发点在于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用情境中,准确地把握句子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四翼”的考查要求。正如教育部所要求的:“高考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回归人类知识生产过程的本源,还原知识应用的实际过程,符合人类知识再生产过程的规律,为解决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如何通过考试引领教育回归到培养人、培养学生形成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二、命题方式探讨

2020年高考之后,语句辨析题这一新颖的题型引发全国各地广泛关注,各式各样的仿拟试题纷纷在各地模拟卷中出现,极大拓展了语文学科素养的考查范围。综合各地模拟试题,考查方式大致如下:

1.通过比较文本内容设题:比较修饰语、限制语以及语体风格的不同,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该语句的基本内容,还要理解作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赋予该语句的含意,以及作者的意图、情感等“句”外之意。比如修饰语的生动形象,限制语的准确严谨,口语化表达的活泼俏皮,等等。

【例1】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内容不同。原文使用了“参差隐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樵夫钓客身影的若隐若现和景色的朦胧之感,从而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改写后的句子删掉了“参差隐现”,无此表达效果。

2.通过比较句式特点设题:比较长短句、倒装句、疑问句等常见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独特用法,以及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比如短句的节奏轻快,句式活泼,富有表现力;倒装句将重点词句独立成句以加强表达效果;不确定的疑问句往往采用商讨语气,表意委婉,更易传达浓郁的情感。

【例2】

某些特殊的地域、状态,也是乡愁的催化器。比如,余光中若非孤悬海外,饱尝家国阻隔之苦,未必能写出那愁肠百结脍炙人口的《乡愁》吧?比如黄昏,也是乡愁的酵母,尤其对于独在异乡、对新环境充满陌生、疏离感的过客,“黄昏莫凭栏,凭栏欲断肠”。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余光中如果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乡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句式不同。原句运用了疑问句式,表达一种不确定的商讨语气,语意委婉,易于传达浓郁的愁情。

3.通过比较词语的位置设题:词语在一句话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不同位置,有时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考生要比较并判断修改后的句子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比如有时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对调,语句强调的内容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例3】

间苗后的玉米,一天一个样。六七月份雨水多、光线足,一场雨水后,玉米就能蹿出几节高。夜晚走到地头,层层蓬勃舒展的叶子随风舞动,墨绿色的波涛此起彼伏,“咔咔”的拔节声让人陶醉。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此起彼伏的是墨绿色的庄稼,让人陶醉的是‘咔咔’的拔节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语句强调的内容不同。改句强调的是“庄稼”“拔节声”,而原句强调看到庄稼、听到玉米拔节声的感受,更显回味悠长。

4.通过比较修辞手法设题:修辞手法在散文中,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或表达深沉强烈的情感;在说明文中,可以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具体;在议论文中,可以更形象深刻地阐述道理。

【例4】

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修辞手法不同。原句中的“慢动作”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雨仿佛有了人的情态,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且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猜你喜欢
原句语句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我喜欢
冠词缺失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作文语句实录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