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参与丹东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

2021-12-28 12:57贾梓陌
关键词:丹东民营企业农业

贾梓陌,张 丹

(1.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2.辽东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引 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但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这一年的任务的实现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全国上下既要对新冠疫情防控进行巩固,又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坚持奋斗。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方面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同时也鼓励工商资本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建设[1]。

在我国,工商资本参与“三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为大力发展经济广辟资金来源,其中一项就是农村经济的振兴,推行“谁新建、谁得益”的有偿使用制度,到21世纪初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我国加大了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 + 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2,3]。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4]从2012年末到2019年6月末,为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国务院共出台了10项文件,对工商资本进入“三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为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政策保障,而2019年6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5]中,更是对工商资本下乡的目的、环境、领域以及产业专门提出了方向引导,强调了工商资本对农民就业、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服务方面的作用。

民营企业作为工商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乡村振兴方面也积极进行对接,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本。在当前乡村振兴所有涉农资本的归类中,民营企业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态林业建设、农业救灾应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力量,尤其是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

一、民营企业参与丹东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

丹东辖区内669个自然村,其中有集体经济薄弱村433个,主要集中在东港北部、宽甸和凤城山区多的地方,很多村落分布零散,同为一个村落的住户居住也较为分散。为了精准施策,丹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丹东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 加快推进丹东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2018年消灭30%的无经营收益村,2019年消灭50%的无经营收益村,到2020年力争全部消灭无经营收益村”[6]的目标(1)在丹东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截至2020年7月底,这两个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2019年,丹东市委协调财政、农经、扶贫相关部门进行资金筹集,重点发展无经营收益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截至2019年11月末,有178个村依托“党支部+”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产业基地65个,牵头成立村办企业22个,累计带动增收1.97亿元;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已达到157个,超过100万元的村达到31个[7]。作为“党支部+”发展模式的主体之一,包括178家民营企业在内的丹东市工商资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程中,积极和贫困村对接帮扶,同时利用土地租赁、工商资本+农户、工商资本+集体经济等投资模式,进行跨界投资,向下游延伸寻找已经相对成熟的基地,在品种、技术、销售等环节进行合作;或流转小部分土地建立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民跟随种养殖;或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在合作社、农场、当地政府中寻找机会;或利用资产杠杆效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发展产业提供就业,解决医疗、教育等困难,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投资领域是在蓝莓、燕红桃、草莓等作物的种植业和加工业、以及特色民俗、休闲旅游业等产业方面。截止到2020年3月末,借助于丹东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和气候的便利条件,丹东大力发展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已经有20多个品牌,生产总面积达到250万亩。丹东蓝莓已经成为全国十大蓝莓品类中的佼佼者,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部分企业和种植大户开始规模化种植,仅振安区就形成了从楼房镇经汤山城镇榆树、龙泉、龙湖、石安等村的蓝莓产业带,截止到2018年末,丹东市蓝莓种植面积达到3 000公顷,产量1.2万吨[8]。东港椅圈镇的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年产3.2万吨,2019年4月4日广州喜农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就与椅圈镇签订了3 600万元的夏家村草莓田园综合体项目(2)数据来源:丹东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统计数据;丹东东港市委、市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2019年4月5日新闻。。包括燕红桃、软枣、板栗在内的种植业以及水产品养殖等也吸引了一定的民营企业投资。丹东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休闲旅游业也成为民营企业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截止到2019年6月,丹东地区内的农家乐等休闲农庄就有90多家,满族、朝鲜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村落因其风俗特色也成功吸引了民营企业的投资(3)数据来源:民革丹东市委经济委员会2019年6月丹东市地方农业经济发展调研会议。。

二、民营企业参与丹东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参与意愿低

民营企业根植于本土,愿意为家乡的振兴贡献一分力量。但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投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就是资本回报率问题,因而更偏好已经形成规模的行业以及国家进行财政补贴的行业,对行业回报率低、地方政府政策管制大、气候水土依赖度高、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参与热情不高。

借助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天然优势,丹东地区的经济作物多,板栗、草莓、蓝莓、杏梅等品质在国内均为上乘,丰富的水资源也催生了种类繁多的水产品。但从调研的情况看,民营企业参与丹东乡村振兴的数量相对少、比重小,有能力下乡的民营企业更是为追求利润,投资的行业偏重在蓝莓、草莓、水产品等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领域,随着加入的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草莓、蓝莓、水产品等行业形成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民营企业不顾自身资质进行盲目投资、跨界投资,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丹东水产品丰富,每年五六月份鳀鱼洄游到丹东黄海水域进行产卵,营养价值最高,然而丹东每年5月1日到9月30日的禁渔期的规定使得东港本地渔船停业,而大连、山东、日本海域的捕捞没有停止,捕捞上的鳀鱼营养价值没有其在丹东海域的高,但市场需求量大,每年我国的鳀鱼供给能达到5 000吨(4)数据来源:民革丹东市委经济委员会2019年6月丹东市地方农业经济发展调研会议。,因而一些想要进入鳀鱼行业的民营企业不得不选择其他城市。丹东辖区内的板栗多是村民自行种植,宽甸、凤城地区分散的村落与住户使得板栗种植难以成林,杏梅依托于孤山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难以形成如蓝莓、草莓等规模种植和生产,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吸引力不足。回报率低的其他行业如畜牧业也很难吸引到民营企业的参与,丹东畜牧业中具有规模的企业仅有两家,其他均为小规模的农户生产,与沈阳的辉山乳业相比(在辽宁省畜牧业融资中占60%),融资额度极低,无法扩大生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二)用地保障问题多

1.土地流转速度慢、费用高

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保障。在调研中发现,流转土地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流转速度慢。丹东辖区内的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76479亩,但是流转到企业的面积仅为33 541亩(5)数据来源:综合土地资源网丹东站与丹东市人民政府官网回复丹东市人大代表数据。。东港北部、宽甸以及凤城地区山区多,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由于村落分散、村民居住分散导致土地不能连成片,企业不愿意流转,平川地区土地少,农民不愿意流转。而流转土地的使用方面与当地乡村振兴政策不符合,损害农民利益,流转的土地往往是用于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和其他规模养殖业,种植于山区地带的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面积减少,使学习能力弱的村落留守人员产生更大的不安全感,对土地流转速度形成障碍[9]。在流转费用方面,民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也难以调和,企业想给的流转费用低,农民不愿意流转,农民想要的流转费高,企业不愿意流转,特别是农民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存在等待观望等现象。他们对企业投资项目不了解、缺乏信心。

2.建设用地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在涉农企业建设用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执行力差,导致政策实施不当,使得有意参与乡村振兴的民营企业在申报建设用地时面临审批、拆除等诸多困难,为企业项目的实施进程设置了障碍,最终使得相关涉农企业错过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10]。

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有意愿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土地使用手续繁杂、申报获批难度大,而且建设用地指标供应量不足。尤其是乡村旅游、包括农家乐在内的休闲农业以及农渔产品加工等产业所需的餐饮宾馆、娱乐设施和储藏库的建设用地不能得到保障,无法合法修建。在丹东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中,不管是民俗馆的建设还是田园综合体的开发,都需要大量土地作为基础,同一民族多个村寨的情况使得单一村寨开展特色村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建成的设施占地范围小,狭小有限的空间不能吸引旅游者再次光临。丹东渔业发达,但是每年的禁渔期使得仓储需求加大,东港地区具有规模的海产品储藏库仅有2个,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尤其是禁渔期的生产需求,使相关企业和商户遭受经济损失。

(三)涉农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金融资本充足与否是关键,虽然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进入农业产业振兴中的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后续的生产发展方面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强烈。在调研中,民营企业后续资金来源主要是从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而商业银行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后,在信贷方面主要表现出抵押物缺乏或是抵押物不符合信贷要求,因而无法获得信贷审批,或是如生长周期长的涉农项目则因为投资长、见效慢,导致贷款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风险加大、融资成本提高等不利情况,致使商业银行不愿意进行贷款,成为民营企业涉农投资的瓶颈[11,12]。丹东“一村一品”建设过程中,对于集体经济空壳村而言,由于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和收益好的产业,留守的老弱妇孺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排斥的对象。

丹东虽然是普惠金融的试点地区,但是辖区内28家商业银行不是每家都有普惠金融的业务,金融产品种类少,小微企业和“三农”市场对资金的旺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获得充足的资金不得不接受高成本的借贷。由于与抵押贷款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抵押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各商业银行难以进行有效量化,导致抵押贷款额度不好掌控,而针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开发、配套支持政策等金融服务又不到位,农业保险品种又受到多方制约,不能有效弥补抵押贷款风险,使得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强大的金融支持,无力持续经营。

(四)涉农技术、人才匮乏,创新难

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后,除了资金之外的另一项障碍就是技术和人才。企业化生产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因此对本地高技术人才需求大,这两项生产要素对丹东地区的种养殖业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从当前丹东农村的情况来看,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乏力,技术、人才是严重缺失的。“高学历、高技术、高体能”的劳动人口外流,留守在农村的人口多为老弱妇孺。这类群体的相似之处在于劳动能力较低,学习能力差,接受和传承能力弱,没有高体能进行生产、没有高技术提高产值、没有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面对这样的农村人才现状,进入涉农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果没有农业背景,盲目进入农业领域后,就将面临技术人员匮乏的情况,人才难聘使得生产乏力,聘请到后又因为农村医疗、教育等条件滞后导致人才难留。

技术和人才的缺失使得产业创新,尤其是农业产品种类及加工技术的创新成为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对接农业的一大短板。丹东地区的支柱产业中,水产品行业因为技术缺失,研发不力,主要出口的是原材料或粗加工产品,经其他国家精细深加工后,原材料每千克2元的小海鱼价格可以翻到10元一盒(0.6千克)。这种技术差价不仅仅存在于水产品行业,丹东的板栗品质上乘,在质量上并不比广销全国的迁西板栗差,但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同时也因深加工技术缺乏,只能进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贸易,经济效益低。即使形成产业规模的蓝莓、草莓等小浆果的深加工技术以及相关高级科研人才也是匮乏的,这使得盈利预期与实际不符,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无法实现农业产值增效,进而无法完成农业产业链条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三、民营企业参与丹东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

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进行乡村振兴过程中,民营企业投入乡村产业振兴的行列,一是资本逐利的作用,二是政府的引导。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营企业应正确分析把握政策,剖析自身优势,发展适合企业化生产的种养业,为避免民营企业的逐利偏好引起的地方产业振兴发展不均衡,丹东地方政府应做好引导、严格准入,将民营企业与地方的实际情况对接,共同振兴地方乡村产业。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成立国有或集体性质的投资开发公司,吸引民营企业加入,由该投资开发公司作为管理者和运营者,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与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结合;鼓励民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找准产业定位,避免民营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引导民营企业投资有前景却没有规模的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当地劳动人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对于鳀鱼的捕捞,由投资开发公司根据鱼类的繁衍规律以及产量,进行政府、企业双方的协调,进而合理化捕捞,以发展当地经济。

其次,政府根据本地财政状况对相关投资的民营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尤其是对期限长的产业如板栗种植进行财政补贴;设定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准入条件,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以正确的方式投入乡村产业振兴中,保证民营企业在投资中能够掌控风险,避免盲目跨界投资。

最后,由村集体出面与民营企业实现产业对接,村集体出人力物力,民营企业出资,双方签署对接协议,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宽甸县望江村地处偏远,村里的燕红桃销路不畅,2019年4月,望江村村集体出面与一些民营企业(个人)进行“桃树认领”的对接协议,由企业(个人)出资认领桃树,村党支部担保到秋收季节出资者可得70斤燕红桃的协议,2019年这项对接协议完成度非常高。2020年村集体又再次牵头,目前项目进行顺利,这为其他基础设施差的偏远山区提供了更多与企业对接的发展思路。

(二)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政策落实力度

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土地流转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不同,一般都有地方政府和村委会的介入,由于流转的期限一般较长,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连片土地流转,为民营企业下乡提供用地保障。根据丹东村落分布零散、村民户数少且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应加强推进零散村庄的撤并和搬迁,尤其是对于文化习俗一样的少数民族村落进行合并,形成合力发展的态势。这种做法可使目前丹东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出现的同一民族两个村落的问题得以解决,合并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会以更强大的力度发展乡村旅游业。

撤并搬迁后的农村区域连片的土地可以更加吸引民营企业的注意。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加强土地流转审核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同时要确保经营项目符合当地产业政策,保证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此外,要杜绝非农化的圈地占地行为,对无意经营农业的民营企业要坚决予以拒绝,承包地租赁期限一律不得超过土地二轮承包剩余的时间,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农村集体资产入股、农户土地资源入股、企业利用农村资源吃上定心丸。在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切实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搭建好为农服务、为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有效平台,简化用地审批程序,为民营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同时,加强丹东的土地流转信息、投资产业信息、涉农技术以及相关管理服务平台的集中整合,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效应强的民营企业下乡项目,建立民营企业下乡重点项目库进行重点支持,为民营企业正确评估自身条件提供参考。

(三)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支持民营企业持续性投资农业领域,丹东市各商业银行应加强农村金融创新,丰富融资产品,建立征信信息共享平台,为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合作,加大农业保险、涉农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信贷担保补偿基金对涉农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惠农金融产品,为涉农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金融机构对接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行差别化服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在信贷增量、风险容忍度、所得税缴纳等方面应有所放宽。在现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有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力度。

作为普惠金融的试点地区,丹东应抓住普惠金融的政策,除各商业银行积极推行相关惠农信贷政策外,还应加大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为资金需求方提供更多的信贷信息。借助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的普惠金融优势,为民营企业低融资成本开辟新的途径,尤其是加大数字化乡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为丹东市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信贷服务与支持。目前东港地区的渔业方面获得信贷支持力度很大,丹东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为加大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于集体经济空壳村以及弱势群体已经开始提供无抵押的信贷支持,但更多的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需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尤其是当前中央政府要求商业银行让利给中小微信贷主体,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遇,进而对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民营企业以及当地农户的收益产生刺激作用。

(四)大力推进农业创新工程

生产是各要素的集合,缺一不可,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留住人才、提高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支撑民营企业的投资,当地政府应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大力度,在满足自然人对教育和医疗等需求的同时,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引入专业技术人员,留住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支持农业创新工程发展,为农业产品的技术研发提供助力。东港合隆满族特色村寨吸引了民营企业回乡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懂得种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丹东的板栗、水产品等深加工企业急需高素质人才,为产品的价值赋能,提高产业收益。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创新工程的研发力度,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牵头为当地的研发企业争取更多的中央、省政府的相关专项研发资金,广拓资金来源,激发科创活力,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丹东市人大代表宋雷认为,“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目标,也是主体实施者,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开创精神,激发调动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13]加强丹东乡村的人才培育、强化当地农民职业培训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将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当地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结 语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一些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制约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新目标,为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提高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引起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成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上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

对丹东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消除无经营收益村,更要通过引入民营企业这一“活水”,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进一步实现产业兴旺,集群众之力、产业基础之便,全面促进各产业与乡村的融合发展,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丹东民营企业农业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