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教育“六联动六融合”效能机制的探索

2021-12-28 12:57李富全
辽宁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中职

李富全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中职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中职教育面临的时代责任和重大课题,需要注重效能原则,以创新的思路推进。

一、加强和改进中职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事关产业一线建设者的素质

“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主力“蓝军”。因此,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产业一线建设者的素质。

(二)事关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

中职学校以工科为主,肩负着培养各种实业与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为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智能型人才,培养具有精湛的技艺、严谨的职业精神和多维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塑,特别是职业精神教育极为重要。为此,学校应把思想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紧密融合起来,互相促进,从高质量人力资源上保障制造强国目标实现的可持续性。

(三)事关社会长期稳定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主动性和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比较自卑、敏感。以我校为例,中职生中单亲家庭的比重约占40%,贫困家庭的学生约占35%左右。这些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出现内心困惑和矛盾,如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行为习惯比较差等心理问题。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将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骨干力量;引导不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看不到发展的前景,容易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员,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隐患。因此,学校必须教育引导中职生践行爱岗敬业、自信自立、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引导他们以感恩的心学习专业技能,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目前中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设计,育人合力不强

在许多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整体设计,责任体系不健全,各部门、各环节补位意识不强,无法形成集结力量,无法汇成育人合力,德育功效大打折扣。

(二)师资建设薄弱,名师优师匮乏

中职学校大部分的思政课教师及思政教育管理人员,缺乏社会实践和阅历,因此职业实践知识和教育材料积累相对匮乏。学校对思政课名师、优师的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投入不足,有计划的培训更不够。这使得有影响的深受学生爱戴的思政课教师及思政教育管理者比较匮乏,相较于班主任群体,就显得更薄弱一些。

中职学校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专业课教师,更有利于与学生沟通并建立感情,而思政课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不是很了解,接触也很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思政教育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中职学校因其办学职业性的特点,往往更重视学生专业的培养、技能的提升,对专业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比较大,但对思政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尤其是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教学资源有限导致思政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德育体验和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也严重不足,教师往往只拘泥于理论教学,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很难开展,也影响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学生构成复杂,教学要求较高

新时代蕴含着新矛盾,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中职学生群体构成特殊,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社会思想观念也不一致,学校统一的教材滞后于学生的思想变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对思政课感兴趣的方向也有差别,接受程度也不一致。这些问题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思政课教师没有提升的渠道和空间,比较迷茫,很难适应新时代中职教育发展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五)考核体系松散,激励机制滞后

思政课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以及考核机制不完善。以辽宁省为例,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岗位津贴,各市对班主任也设立明确的岗位补助津贴。然而在中职学校,思政教育本身就比较薄弱,对思政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却没有任何津贴补助,激励机制滞后,这使得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吸引力,中职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也比较困难,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重视行为管理,轻视精神引领

中职生普遍是学习的失利者,往往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心理比较脆弱,很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消极心理,缺乏自信,自卑感强,对未来迷茫较多。而中职学校往往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更重视“短平快”的行为管理,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精神引领、思想引领和信仰引领等方面都严重缺失。

三、中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效能的新路径,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强力实施“六联动六融合”,效能机制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能。

(一)总体设计与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联动融合

中职思政教育教学既要重视总体设计,更要同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为此,思政教育教学管理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强领导,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由高到低、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地安排教育内容;更要改变思政课管理的条块化现状,将其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此同时,应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思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名师为引领,加强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最新理论成果与经典理论学说联动融合

职业学校应把最新理论成果与经典理论学说联动融合,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创新。特别是把经典理论学说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内容融合起来,既体现一脉相承,又突出最新成果。

(三)非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联动融合

非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联动融合,是思政教育战线的创新。教师育人要全员覆盖,全课程覆盖,包括职业道德规划等与专业发展教育都要有机融合。中职学校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要相互融合、借鉴和促进。一方面在非思政课程的讲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挥育人的功能。例如:我校所有的课程都设置“每课三分钟”环节,在三分钟整顿纪律的过程中进行实事宣讲,让学生知道国家的政策方针、最新的发展成果等,有效地将“每课三分钟”的内容结合到中职学校课程的理论知识中,打破学科界限,整合非思政课程蕴含的隐性育人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职学校课程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注重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其它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育人模式,准确把握中职学校非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整体性。这样有效地融合互动,强化了教师的全员育人意识,提高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

(四)课上理论教育与课下体验教育联动融合

思政课上的理论教育与课下的体验教育联动融合,在手段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最主要的是改变“重教轻管”的现象,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纳入体验教育的范畴。学校不是单纯地去管学生,而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增加学生爱校、爱专业、爱国的荣誉感;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有更为直接的机会体会到运用理论知识开展实践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产生思想理念上的变化,从而对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职业自信教育与就业帮扶工程联动融合

抓好就业是中职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思政教育。职业自信教育与就业帮扶工程联动融合,是关爱学生成长方式的创新,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初心。学校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自信心,加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改善和优化就业渠道,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中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让学校教育适应社会需要,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使中职生毕业之后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师资建设联动融合

思政队伍建设与专业师资建设联动融合,就是使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师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重视,同步投入。在某一特殊阶段还要对政策进行倾斜,思政优先。学校选树一批深受学生爱戴的专业教师,要求其抽出一定的课时兼做思政课教师,或者承担一部分思政课兼职教师的工作。总之,要把思政教育的师资打造成为政治强、自律严、人格正、思维新,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教师队伍,使两支教师队伍真正融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我校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效能为先导,构建“六联动六融合”的效能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中等职业学校育人课程和实践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实践和完善,不断提高中职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与途径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推中职学生活出人生的风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中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