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琛(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经贸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党和国家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红色旅游资源是乡村地区的重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资源是实现乡村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稳定农村地区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村地区的经济产业主要是农业,农民增收致富手段单一,乡村建设落后。红色资源是乡村地区独有的文化资源,近些年红色旅游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新兴旅游产业,乡村地区的红色资源也凭借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迅速打开市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在红色旅游发展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收入,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理位置较偏僻,在道路、照明、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够完善,致使相当数量的农民尤其是青年人进入城市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遥遥无期,从而产生恶性循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专项建设基金,能够在道路、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上不断强化建设,逐渐实现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红色旅游还能使农民获得工作机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稳定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使当地居民了解家乡的革命事迹,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参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切身体会当年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更加深刻地热爱自己的家乡,这能够有力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1]。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考察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农村地区经济产业单一,靠山吃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恢复速度又过慢,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改变过去靠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老路,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减轻环境压力,留住青山绿水,实现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我国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但在具体的开发程度和成效上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各地在红色资源开发中缺乏规划,没有整合好当地的文化资源,致使一些相似文化资源重复出现。重复建设增加了投入,也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最终影响了红色旅游的长久发展[2]。
由于红色资源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导致现代化的宣传手段不能合理利用,宣传渠道仅限于传统媒体,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不多,再加上红色旅游的周期性较长,致使红色旅游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严重浪费。此外,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较单一,没有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耕文化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不能吸引游客,影响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样离不开专业人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前需要进行红色文化的挖掘,需要专家学者的支持,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旅游人员,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需要专业的营销人员,但目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少专业人才的支持,致使红色旅游同质化现象普遍,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同时,大量年轻人进入城市,农村地区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缺乏相关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致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限[3]。
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农村地区环境承载力水平有限,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的破环。从目前来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更加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重视不足,同时村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再加上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红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此外,游客的环保意识不足,在游览时不注重保护环境,也给红色旅游资源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压力。
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且丰富,但具体到某一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就显得比较分散,同时在红色旅游开发上呈现出规划不合理的问题,致使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挖掘程度不充分,跟风开发现象频发,红色旅游资源被严重浪费,为解决这一局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考察和论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多次调研,充分听取各方建议,制定出合理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各地区具体负责旅游的相关部门,要认真领会国家相关政策,在各地区政府总体规划下,结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情况,并参考全国红色旅游的成功案例,做出具体的配套措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各地区之间要加强联系,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整合各地区优势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红色旅游多集中在乡村地区,长时间不被大众所知,要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就必须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积极打造出红色旅游品牌,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借助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对富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各地区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把红色旅游资源推广出去,使其走向全国、面向世界。其次,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单纯地依靠红色文化,要对其他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将当地的风景资源、美食资源、农产品资源等进行整合,形成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在体会红色文化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从而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红色旅游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获得更多关注。最后,学习借鉴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知名红色旅游地开展的研学旅游项目,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当地红色研学内容,使游客在旅游时感受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提高游客的精神获得感,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4]。
红色旅游开发主要涉及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使游客在游览景区时感悟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一次洗礼,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为红色资源开发服务。首先,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红色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地讲述当地的红色故事和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红色文化推广员。其次,引进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加强景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呈现上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如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了平型关大捷的宏大画面,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平型关战役的场景。最后,各地区政府要在人才政策上下功夫,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设立专项人才资金,吸引当地人才回乡参与经济建设,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目前来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总是伴随环境被破环的痼疾,最终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此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要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和谐发展。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快旅游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以国家强制力进行行为约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其次,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前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合理规划,以便在实践中做到有规可循。再次,景区要借鉴国内外类似旅游资源的环保措施,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的环保举措,在日常管理中要按章执行,并建立相应的环境整治机制,避免生态问题的出现。最后,红色景区要向游客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引导游客自觉保护景区环境,并要设立足够多的宣传标语和垃圾回收设施,实现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5]。
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目前旅游产业中的重要项目,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要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紧跟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把红色文化发展成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的特色资源,不断创新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文化焕发时代生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