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构成要素与价值意蕴

2021-12-28 06:18王增福
理论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谱系建党中华民族

王增福,王 敏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构筑的精神谱系是其能够开辟正确道路、创造历史伟业的力量之源。这种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根本标志,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勇于革命、改革创新的内生源泉,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诞生并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所接受、为中国人民所认同的关键要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抚今追昔,以马克思主义者特有的历史视野回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即“伟大建党精神”,并首次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作为表述这一精神的内涵要义。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是在“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今昔对话中,在“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流相继中定义和定位伟大建党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构成要素、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不仅是阐释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需要,也是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发生学和溯源研究的理论要求。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必然结果。伟大建党精神并非凭空产生,它孕育于挽救民族危亡与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活动中,有其确定的实践来源;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精神结晶,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传承与血脉赓续,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从实践之源、理论之基和文化之根三个方面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是进一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要义和价值意蕴的学理前提。

第一,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实践之源。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伟大民族,曾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人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民族面临着濒临灭亡的危机。中国人民在先进分子的率领下掀起了一次次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在实践中探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救国救民方案,寻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方。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塌,打破了西方列强迅速将中国殖民化的企图,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力求推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革新,对社会改良向社会革命的思想转变产生了催化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民主共和理念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尽管这些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并未真正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仍然处于危亡的困境之中,但这些运动为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为民族解放实践走向深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启迪,成为推动中国人民开启新的救亡运动的重要动因。

越挫越勇的中国人民从未停下探索救国救民方案的脚步。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引领了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新的思想解放大潮。新文化运动曾推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救国救民方案,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社会矛盾,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了深刻怀疑,并对挽救民族危亡的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此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势力因忙于欧洲战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松懈,中国民族工业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随之成长壮大。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全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中国工人阶级因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不仅受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直接和间接剥削与压榨,更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最具革命性的阶级。救亡运动的新方向和工人阶级这一中国新革命力量的成长壮大,深刻呼唤全新革命思想和全新政治领导组织的出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工人阶级参与的新的社会革命所形成的全新实践场域,就不可能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活动,也就不可能孕育出伟大建党精神。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之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本。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所系,指明了人民解放之路,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强大的理论武器。较早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那批先进分子,几乎都受到了《共产党宣言》的政治启蒙。恰逢中国救亡图存活动迫切需要全新革命理论和全新革命组织之时,中国先进分子中的一部分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则以现实的巨大说服力更加唤起了正在探索救亡新方案的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关注和研究指导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和信仰者。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根据这一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论,就需要充分考量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特殊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般性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在实践中的真正结合。

五四运动的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众多有着不同救亡经历的先进分子纷纷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于同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第一次从历史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运动论的角度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迈向了新阶段。陈独秀于1920年倡导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主张用革命手段建设属于劳动阶级的国家。《新青年》于1920年迁到上海后进一步聚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列宁的《论民族自决权》、陈独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陆续在《新青年》刊登。同时,《东方杂志》《湘江评论》《觉悟》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新青年》一道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强大阵地。此外,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8月正式出版,这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和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先进分子不仅通过多种渠道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且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力求将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从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嘉兴闭幕,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基础上经历了从酝酿、筹备到诞生的曲折历程,而伟大建党精神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氤氲化生。

第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传承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各族人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文化精粹,是支撑中华民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民族辉煌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全面彰显了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精神动力。在理论上武装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这种结合必然内在地包含同中国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曾有过深入阐述:“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自觉,它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主是一个民族走向独立和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而文化自主只能建立在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上。因此,我们在逻辑上也就不难得出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无产阶级建党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必然流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和血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中华民族精神视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母体。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众多元素中,爱国主义最能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弘扬。李大钊在国家倾覆、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口,挖掘出蕴含于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资源来唤醒中国人民的反帝意识,并在《厌世心与自觉心》中喊出了“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的警言。“临患不忘国,忠也”(5)《左传·昭公元年》。表达了爱国与“忠”这一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苟利国家,不求富贵”(6)《礼记·儒行》。强调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天职,中共二大明确把完全的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最低革命纲领,也就必然将爱国主义这层最深沉和最鲜亮的底色涂抹在伟大建党精神这面新的精神旗帜上。此外,中华民族精神中关于个体修身和社会理想的精神要义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重要精神渊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7)《孟子·离娄上》。表明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个体通过修身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践行远大志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8)《周易·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论语·泰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0)《孟子·滕文公下》。等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自立、勇担责任、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等精神要素在伟大建党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传承。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互动角度来说,伟大建党精神诞生的实践也是探索理想社会模式的实践,从而也就必然包含着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中理想社会美好构想的传承与发展,表达着对理想社会的深切向往。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构成要素

伟大建党精神的独特生成逻辑赋予建党精神以丰富的内涵。我们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涵盖理想信念、实践指向、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等多元要素的精神系统,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应该笃定什么信仰、担当什么使命、培塑什么品质、忠于什么主体等事关建党的科学理论、行动目标、特有品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要素构成,科学揭示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深刻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要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着重从理论建党和信仰立党的视角呈现了建党精神的思想性与科学性。在近代民族救亡运动陷入困境之际,马克思主义凭借其无与伦比的真理性吸引了大批中国先进分子对其的研习和传播,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基石。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学说,伟大建党精神才具备了科学性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核心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更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分析,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建基在科学阐述而非诗意想象之上,以其深刻的科学逻辑成为饱含真理的理论火炬。列宁指出:“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11)《列宁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71页。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党强党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的本土实践中将其真理的形式普遍性转化为具体普遍性,从而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创造人间奇迹。正如习近平所归纳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深刻认知,中国共产党才牢牢确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从而积淀为伟大建党精神中“理想”之要素,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信仰立党的精神风采。我们知道,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基于现实之上的科学想象,为之奋斗的是“能有”而不是“应有”,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立为奋斗目标,并主张采用革命手段去实现这一社会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系中,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社会理想,但“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6、497页。。中国共产党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激励自身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将其塑造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要素,必将在社会基层深刻触动乃至重建普通中国百姓的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来沧海桑田般精神谱系重建中所作的一个重大贡献是,让原本热衷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大众看到并最终相信,还有一个被马克思主义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纯粹为了信仰而完全忘我、奋不顾身。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守,以深远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辐射力牵引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构,推动着中国人向着建构美好精神家园的目标努力。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准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内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组织建党和制度建党的视角呈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指向。习近平强调:“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6、497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依旧青春永驻,根本在于它是舍小我、为大我的“行动派”,这种对初心和使命的矢志不渝的践行担当,使其总能在面对各种艰难挑战中赢得民心、凝聚民力,聚起磅礴的精神伟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曾创造无数辉煌,也曾历经种种苦难,荣辱交替的历史体验让中国人民深知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可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也就自然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心理必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历史任务的承接和兑现之中。承此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作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诞生于中华大地之上的,而建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开端。

中国共产党通过久久为功的组织建党和制度建党,充分释放了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起强大的动员能力、执行能力、武装能力、斗争能力和统战能力,把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如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团结起来”,从而让谋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第一次真正成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集体事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将原来如散沙状的中国人动员组织起来,根本上只能归结为其卓越的组织建党和制度建党能力。中国共产党由具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但先进分子也需要按照科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否则其先进性就无法得到彰显。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而是一个有着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的有机体。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16)《列宁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5页。中共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贯穿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为动员组织人民提供了制度条件。中国共产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装的无产阶级先进代表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建党和制度建党工作,充分保证了无产阶级和革命武装在战略上不偏离正确轨道。中国共产党因为找到了动员组织革命力量的有效方式,从而拥有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组织建党和制度建党,为其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品格特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视角呈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品格元素。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历史境遇使得最初十分弱小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伴以无数先烈的生命和鲜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也就必然成为铭刻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鲜红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正义事业不畏艰难、苦干实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并甘愿在关键时刻付出一切乃至宝贵生命的高尚品格,充分彰显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中从不缺乏敢于斗争、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座座令世人崇敬的精神丰碑,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品格。比如,早期党的卓越创建者之一李大钊就身体力行为革命舍生忘死的初心,把鲜血和生命奉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在受尽酷刑折磨后选择英勇就义,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激励着无数革命者,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激励后来者继续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内在品格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正是从对真理的坚持和理想的坚守中,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一方面,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具有道义性和正义性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目标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基于规律认知的真理和基于价值认知的理想交互建构,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内在动因。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性质看,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无欲则刚,没有任何私利的中国共产党必然具备钢铁般的身体和意志,能够做常人看来不可能之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为人民打江山,也必将为人民守江山。循此思路看,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要素和行动要素,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品质要素的内外根据。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生动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属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党性和人民性的视角呈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归属。对党忠诚是对中国共产党组织成员的刚性要求,也是有效发挥其基本组织功能的重要保障。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9页。。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保证革命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正是做到了对党忠诚的基本要求,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才得以有组织、有规划、有效率地实现建党目标。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与每一位组织成员签订的精神契约,入党之时便是该契约生效之时。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基于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革命是集体的事业,无条件地忠于党是在党组织中发挥个人才能的前提。深入一步看,对党忠诚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固有属性即党性所决定。列宁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20)《列宁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73页。这表明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其党性内涵亦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利益的坚守决定了其党性的独特内涵,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就具体层面而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其党性的本质规定。伟大建党精神中不负人民的要素内容本质上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规定的彰显。“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4、395页。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拯救人民于水火、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中,人民立场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4、395页。这里的立场指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可见,党性和人民性在中国共产党这里实现了高度统一。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建党岁月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和座右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伟大事业攻坚克难、书写辉煌,从而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多元要素的互动交融、相互作用,不仅充实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也使伟大建党精神呈现出强大的作用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深藏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中国共产党凭借着伟大建党精神,开出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良方,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赓续发展、枝繁叶茂,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内涵与内容。同时,我们还应自觉站在时代之中,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来探讨和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蕴涵。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和精神标识。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和精神需要。人作为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其精神不仅包含理性内容,还包含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理性与非理性的结构性搭配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缘起。列宁强调:“工人阶级的决心,它实现自己‘宁死不屈’口号的坚定意志,不但是历史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能夺取胜利的因素。”(24)《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6页。这充分肯定了意志作为人的精神要素所蕴藏的强大功能。政党作为由个人构成的社会组织,是人的一种群体化存在方式,能够把成员的个体意志上升为集体意志,实现对无序个体精神意志的整合,从而呈现出特有的精神内容。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5)《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这实际上指明了政党具有精神内容的本体论依据。

与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政党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自己独树一帜的精神内容。恩格斯强调:“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9页。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有科学理论武装、崇高理想追求的先进政党,能够在全体党员的奋斗实践中铸造顽强的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精神品格,获得战胜困难、完成崇高使命的内在精神支撑。面对当时已千疮百孔、危如累卵的文明古国,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境况,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带领全党在建党实践中铸造了伟大建党精神,点亮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之火。

心怀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高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英勇斗争、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钢铁般的身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锻造了如黄金般的精神世界。诞生于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实践中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得以屹立在革命潮流的最前头,带领和团结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建功立业、勇往直前,谱写了可歌可泣、浩气长存的精神史诗。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上来说,伟大建党精神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身上的具象化,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共性,也从思想要素、行动要素、品质要素和价值要素多个方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初始密码。我们党带领和团结中国人民创造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史和道路探索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精神构筑史与文化发展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构筑起了一脉相承、样态丰富、体系庞大的精神谱系,以谱系的视角探照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领域,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的源头、脉络和旨归,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一概念的内生意义。从历史时序和内容要素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它精准定位了精神谱系的源头坐标,蕴藏着把握精神谱系的初始密码。

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淬炼出一系列新的精神样态,构筑起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上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具体样态,尽管具有各自独特的内容要素和时代内涵,但也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实质,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换言之,伟大建党精神是一条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线,其内容要素是对精神谱系中各种具体精神样态的进一步凝练和概括。伟大建党精神以跨越时空的精神魅力,推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的具体实践。例如,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中,上下同心的团结奋进精神、尽锐出战的先锋担当精神、精准务实的实干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创新创造精神、攻坚克难的斗争决胜精神、不负人民的忠心为民精神等内容,不仅具有新时代的精神特征,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行动、品质和价值要素上的精髓要义。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动能和力量源泉。当前,中国共产党已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征程上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叠,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众多新特征和新要求,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带来了众多新矛盾和新挑战。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2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伟大建党精神因其所具有的要素和品格,能够通过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党和人民应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精神武器,汇聚起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能。

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作为一种精神支撑助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8页。伟大建党精神能从根本上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提升其思想觉悟,提高其理论水平,进而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二是能够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2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5页。伟大建党精神包含的组织建党和制度建党的要素内容,能够在新时代转化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容,在优化党的组织体系、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能够强化党的纪律意识和为民意识。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30)《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的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禀赋,使得我们能够牢牢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仅如此,伟大建党精神还能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上凝神定向,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能,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伟大建党精神促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并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共同目标追求。但实现共同的目标需要形成来自各方的现实合力,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人民共同奋斗的实践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发展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此画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同心圆,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的价值公约数,为调动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总起来讲,我们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中厘清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红色精神样态的历史合理性,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构筑其精神谱系的精神自觉;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构成要素中掌握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红色精神样态的理论合理性,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构筑其精神谱系的精神自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中明确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红色精神样态的现实合理性,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构筑其精神谱系的精神自信。伟大建党精神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科学性、人民性、革命性、政治性、实践性等鲜明品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思想指引、价值追求、制胜法宝和根本保障。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概念、新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自觉、精神自省和精神自信的必然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对其百年奋斗实践的精神总结和理论升华。历史不停,精神不息。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构筑中国道路、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智慧,能够提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境遇中的精神状态。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因的历史性总结,还是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以怎样的理想信念、实践路向、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团结带领人民形成抓住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的现实性认知。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关键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调动中国力量的重要精神源泉,成为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内在精神支撑。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在继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理认知的基础上,增强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行动自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铸就新的精神丰碑,持续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猜你喜欢
谱系建党中华民族
神族谱系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春秋》公羊学胡毋生师授谱系补证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