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亚峰
(山西大同大学 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山水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繁荣发展。从文人风骨到富丽堂皇,从清新淡雅到炉火纯青,从唐代、宋代到明清,画家们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独具艺术魅力的画景。山水画是中国画精髓的凝练,其中蕴含着十分深厚的东方艺术与审美,能够带给欣赏者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有着切身的意境美感受。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意境表达,为欣赏者打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其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满足了欣赏者的意境与审美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意境表达不仅局限于平面绘画,更多的是通过深层次的构造体现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作者绘画过程中超凡脱俗的精神诉求体现出来。例如在八大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意境表达的要求则相对较高,要求绘画者以灵动的构图形式以及含蓄的笔墨色彩,将山水画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进行有效处理,通过山水抒发自身内心的情感。一方面,意境表达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山水画创作,表达的手法可以是情景交融,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绘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变化与对艺术的认知进行融入,进而实现整个艺术作品氛围的渲染,同时也为山水画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意境表达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始于我国国画大师李可染。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而言,充分表达其意境,使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韵味,带给欣赏者更好的感官体验。现如今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意境表达是创作者始终追寻和重视的内容。另一方面,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审美中的思想境界。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意境表达,意境表达是创作的核心内容,绘画手法仅仅是辅助手段,不仅能够强化山水画的整体效果,同时能够充分凸显其艺术特征。山水画创作中意境的表达要求绘画者对事物描述的同时,融入自身情感,使山水画呈现出更加深厚的哲学内涵。创作者通过在虚实之间创设想象空间,让欣赏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自然景物,还能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内在情感,进而形成新的感悟。
纵观我国历代大家的山水画创作,能够发现中国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对于用笔有着较高的讲究,用笔技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山水画的呈现效果以及意境表达。因此,要求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掌握用笔技巧,才能不断提升山水画意境表达效果,增添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古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用笔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行笔和执笔。行笔主要包含顿、提、按、挫的差异,执笔涵盖中、侧、疾、缓等区别。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均对创作者的用笔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不同用笔方法则呈现出的山水画风格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例如,《淮扬洁秋图》山水画作品,用笔技巧十分娴熟,创作者通过合理的用笔技巧将淮扬秋季美丽的景色呈现出来,作品描绘的景物主要是秋水和芦苇。在用笔技巧方面,创作者主要采取浑厚和细笔两种形式,进而呈现出的艺术效果疏密有致,通过仔细欣赏,则能够感受到山水画作品所传递出的秋季微凉的意境之美。
中国山水画也被称之为水墨画,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对于着墨技巧十分注重,并且整体的效果与着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着墨技巧是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表现手法,所运用的墨色主要分为黑白。其中黑墨又被分为浓、淡、黑、湿、干五种不同的类型,而白色的运用主要是基于宣纸本身的颜色,五黑一白被统一称之为六彩,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运用十分广泛。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意境的表达仅仅是通过渲染的形式,可以从五代时期说起。但是着墨技巧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是在六要概念被提出之后,且伴随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画家展开了深入研究,仔细钻研了中国山水画的着墨技巧。现今,着墨技巧也不断发生变化,且形成了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等诸多用墨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用墨形式和表现,配合有效的渲染技术,能够将悠然的山水画意境更好地呈现出来。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构图,通常是借助墨色与宣纸的白色,实现空间画面的合理分割,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能够使整幅画更加清晰、明朗及协调。空间构图的巧妙性,不仅对于自然景物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能够将画面中描绘物体的主次进行划分和凸显,让这些不同的物体真正与作品建立衔接。另外,在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表达过程中,空间构图还有助于深入地传达作者的思想以及核心内容。例如,在著名山水画作品《春山积翠图》中,整幅画均是通过巧妙的空间构图,使主仆二人协调统一。其背景选用了远近不同的自然景物,配合合理的空间构图呈现,画面的视觉感官体验更佳。除此之外,在这幅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戴进采取了交错空间的构图形式,巧妙地打造了虚实结合的画面感,呈现出主仆的辛苦面色,在景物与人物的相互衬托之下,很好地呈现出作品的意境。
纵观我国从古至今的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方面累积的经验,想要真正传递出高雅的意境,实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那么在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创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情、景、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具备高超的绘画表现手法,继而实现三者的完美融合,才能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提高,意境凸显,画面更有韵味和气质。无论是宇宙或自然界,万事万物均是在不断变化的,且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变化,才赋予山水画家更多的创作灵感,使其能够通过多变的形式进行展现。不过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灵活性与生动性,如果仅仅是生硬的照搬,那么则很难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意境。此外,想要进一步提高山水画的意境,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才能实现意境的表达更高级,真正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如何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进行意境创设,始终是画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评价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过程中,意境的构图和立意是两项重要指标,而画家所运用的创作理念、经验、技巧以及其艺术修养,是对山水画艺术效果产生影响的关键。所以,画家在进行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则是创作意境,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合理的构思和立意,这样才能为意境的升华与表达夯实基础,提供稳固的根基。构思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优质的构思是呈现优秀山水画作品的基础和前提,画家在开始创作之前,需要在脑海中进行山水画的整体构思,并将自身为创作采集的素材,在脑海中进行率先的加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形象。随后,开始对山水画创作进行立意,明确山水画创作的核心主题。中国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可以选取的主题范畴十分广泛,类型繁多,包含古朴型、简约型、雄厚型等等。无论画家最终确定的主题是哪一种类型,均需要创设意境更好地呈现艺术效果,实现情景交融的良好画面感,进一步增添山水画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构思与立意对于艺术价值凸显、意境表达的重要价值。
合理的意象选择,是关乎中国山水画意境表达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画家在创作山水画过程中,构图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我国人物、花鸟画有所不同,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更加具有独特性,创作过程中题材选取大多来源于自然界,即将自然景观或人物,通过画家的笔墨点缀和渲染,达到理想的创作效果。大自然中的人与物是不断变化的,且伴随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使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和立意体现出很大的差别,同时也将画家想要表达的寓意、创作意图更好地呈现了出来。自然界的复杂和多变为画家意象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局限,意象的选择和表达同样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画家能够精心挑选以及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艺术效果,创设出高雅、淡然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意象构图有相应的规律,只有遵循其规律,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创作效果,实现虚实和远近的结合,以及山水画创作内涵的彰显。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主题确立之后,则需要画家合理地将创作内容与画面的布局结构结合,加之配备相应的艺术创作手法,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融入绘画之中,进一步增添山水画的表现效果。画家在选择意境构图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创作题材的基础上展开合理与巧妙的设计,才能提升意境创设的有效性以及山水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例如在我国北方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家李成和范宽的作品中,所运用的构图形式十分新颖和别致,并且由于两位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优势表达有所差异,最终所呈现出的山水画作品,形成了一张一合、一文一武的意境表达效果。两位画家在创作领域擅长的内容也有所区别,画家李成更加善于呈现北方的雪景,采取平面构图的形式将雪景的萧条和凄凉完美地呈现出来。其中国山水画主要以山川作为绘画内容,在用笔技巧以及着墨方面,更具有挺拔之势,整体的画面效果更加壮观和雄伟。
综上所述,在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意境表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始终融于中国山水画的构思、立意以及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伴随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山水画的创作手法不断改变和创新,然而意境表达始终是山水画创作的根本。在创作实践中,通过科学构思与立意,凸显山水画艺术价值;合理的意象选择,提升山水画意境表达;规律性意象构图,达到完整的创作效果等方式,进行意境创设与深化表达,进而呈现出山水画的内涵,提高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