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粉团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丹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盘州 553502)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是提升玉米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具有增产保湿、提升肥效的作用。在应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时,可以减少除草的工时,解放农村的劳动力,同时在科学的资源结构中,农业生产的玉米产量增加,土壤的蓄肥、保湿能力较好,能够通过覆膜的方式提升土壤温度,那么土壤中的一些病虫害基数就会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玉米植物的成活率。从实践的角度看,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土壤的墒情,增强了肥效,为玉米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所以玉米作物的产量得以提升,而且玉米的品质更好,故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大范围的推广。
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明显增加,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所需的热量,从而促进了玉米的发芽、生长。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时期,平均可增温2℃以上,尤其在玉米拔节前的5-6月份,5厘米土层平均温度可增加3℃以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加大,增温效果趋于降低,上下土层间平均相差1.5℃左右,但下层土层依然有一定的增温效果。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情况,覆盖地膜以后,由于土壤蒸发量的减少,土壤水分一般比未覆膜增加1%-3%,最高可增加7%,由于地膜阻隔了雨水的进入,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增加速度缓慢平稳,不覆膜土壤在降雨当天水分就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迅速下降。而覆膜后,由于水分散失减少,土壤含水量保持了相对稳定,使得大部分的土壤在覆膜状态下可以循环水分,而土壤的保水能力更好,所以能够体现出保墒的效果。
地膜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可以防止水土及养分的流失,如果雨滴落在裸土上,可能会出现土壤板结的问题,但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中,却不会出现这一问题。经过地膜覆盖以后的土壤温度较高且水分含量十分稳定,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有益微生物会增加50%,可以加速土壤中的养分转化,有效的提升了土壤的肥力,至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随着土壤肥力的提升,氮、磷、钾的含量也更高,在种植玉米作物时也能够保持足够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覆盖地膜可以使作物的生长更加健壮,同时光合的效率也大大增加,对于膜下的水滴能够形成光的反射作用,近地空间的光亮得到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土壤的情况适合玉米密植的要求。
覆膜后的土壤,肥料可以深施,因为地膜的阻隔,肥料会停留在土壤中,不易挥发,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非常活跃,可以加速养分的分解,所以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下的土壤环境更适合保水保肥,对养分的利用率也非常高。
选择抗逆性强、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搭配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才能发挥玉米种植的潜力。一般来说,高产的玉米品种生育期较长,苗期耐荫,而且要株型紧凑,才能达到高产的要求。玉米适合在低温12℃以上时播种,以便于玉米种子发芽。
2.2.1 整地。地膜玉米播种前要深翻,把土壤中的残留物清理干净,保证土壤的疏松和细平,此外,还要勤查墒,确保土壤的良好墒情,有利出苗。
2.2.2 施肥。在播种前的10天,可以在预留行之中开出15-20cm的深沟,每亩地施用有机肥750kg、缓释性比利夫40kg,还可以使用其他三元配方的复合肥每亩地50kg,均匀撒入沟中即可。
2.2.3 覆膜。施肥结束后立即覆土作厢,要施足底肥和水,土块要整细,厢面要平整,宽度为50-60cm,用70-80cm的薄膜覆盖之上,再用细土将薄膜的两侧压实。平整的厢面土壤可以达到集雨保墒的要求,地膜拉紧能够保证土壤的密闭性。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播种要比普通种植提前7-10天,以等距的人工直播形式即可,播种的深度控制在3-5cm,覆土的厚度控制在5cm以内。应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种植的土壤应在种植密度上增加20%-40%,或者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规划种植的密度,如果玉米是耐密且植株紧凑的品种,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在播种时,应当在靠近薄膜两侧边缘的5cm处进行打孔点播,行距控制在55cm,窝距控制在33-40cm,每窝放2-3粒种子,在种子出苗以后,每窝留2株苗即可,如此一来,玉米的种植密度就可以保证在每亩地3500-4000株以上。
第一,要及时放苗。玉米播种后,我们要多进行观察,当玉米的幼苗长出触及顶膜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放苗,放苗时间最好安排晴天的日出前或者日落后。同时还要注意补种定苗,发现缺要及时补种,在玉米3-4叶时要注意定苗。
第二,要注意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风雨或者畜牧践踏破坏薄膜,一旦发现破膜的情况,要及时覆土封闭。待玉米苗长得稍大后,就要考虑进行中耕追肥,、灌水和除杂草。到玉米生育中后期,覆膜3个月后,我们要根据近期雨水和稳定的情况,将薄膜揭开,以促使玉米苗的茁壮成长。
第三,要对玉米进行适时收获并回收残膜。通常采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玉米比普通玉米早10-15天成熟,此时雨季可能尚未结束,所以要及时收割,避免成熟的玉米发霉或者浪费。
地老虎、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主要的虫害,纹枯病是玉米种植中主要的病害。对于地老虎的防治,可以在玉米点播、移栽之后,将青菜叶中拌上50g/亩的地虫克,撒于田间即可。
在覆膜之前,可以先用药剂除草,用38%的阿特拉津0.2-0.25kg/亩,搭配乙草胺乳油150-200ml/亩,加水稀释,在土壤相对干燥时喷洒在土床上,即刻覆盖地膜。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旱地玉米种植的困境,使土壤中的水分供应得以优化,能够有效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地膜覆盖的形式改善了玉米生产的农田环境,将土壤中的水、热、气、肥等方面条件得以优化,可以增温、保墒、保肥、增强微生物活性,并优化了土壤的光照条件,尤其是玉米在伏天中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
土壤覆盖地膜之后玉米产量增加50kg/亩,以玉米市场均价2.2元/公斤计算,每亩地可增加农民收入110元,其经济效益的提升空间比较可观。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要将水利作为主要的农田建设,加大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配合有机肥、磷钾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和保墒能力,为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基层农业种植中,应当积极的推广高产、耐密型、抗倒伏玉米品种,增强玉米作物的适应性,加快对耐密型品种的筛选工作。农业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新品种筛选试验,做好品种改良的工作,基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研究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与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搭配使用。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第一,增加种植的密度,争取每亩地增加植株300株;第二,该种耐密型品种,大力推广半紧凑型和紧凑型品种;第三,选择配方肥和磷、钾肥,搭配少量的氮肥使用;第四,将种植的方法改为人工直播或者机械直播的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农业生产者的劳动强度,提升种植收益;第五,加强对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农业生产所承担的经济风险。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我国玉米种植的状况,实现了玉米的增产、增收,也提升了玉米的品质。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影响下,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高,土壤的墒情越来越好,应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让广大农民认可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并通过应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