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芦家湾乡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2021-12-28 04:03李关勤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环县全乡枸杞

李关勤

(中共环县委党校,甘肃环县 745700)

2013 年底,环县芦家湾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 405户5 727 人,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县处于后进之列。经过7年多努力,目前虽然全乡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其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脱贫成效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基于此,对芦家湾乡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做简单分析,以期推动芦家湾乡经济社会发展。

1 芦家湾乡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1.1 地膜玉米是农民增收主导产业之一

在满足口粮种植后,为了增收及养殖需要,群众基本都把玉米作为主作物,全乡年均种植地膜玉米1 300 hm2以上,除农户留作牲畜饲料外,出售玉米产值超过1 000 万元,是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

1.2 草畜产业是新时代农民增收的主要潜力股

全乡有天然牧草2 000 hm2以上,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保有量超过2 400 hm2,羊存栏6.3 万只,发展畜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羊畜饲养量也逐年增加,羊羔肉素负盛名。

为进一步巩固发展草畜产业,芦家湾乡把种植优质饲草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机械化作业、全方位服务”为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公司实施、农户配合”的模式推进,由环县荟荣草业公司牵头抓总、统一规划,庆阳天富润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实施、订单种植,通过发动村组干部和农户积极参与,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同时与农户签订协议,以每吨干草不低于1 000 元的保护价统一打捆收购,建立了由种到收等各个环节一体化服务、机械化操作的格局,推动全乡完成梯田订单地膜种植340 hm2,满足了本乡畜牧业需要,也保障了县域内畜牧草业的供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在养殖项目、养殖模式、扶助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按照“村托社养、社托户养、户托社养、借鸡生蛋、带动发展”的模式,主要依托小尾寒羊基础母羊繁育项目,推进环县鹏翔养殖等专业合作社的巩固提升。村委会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利用帮扶资金购买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20 只委托合作社饲养。合同期内,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交回22.5 kg 以上雌性羊羔60只,其余收益归合作社。2)抢抓湖羊养殖政策机遇,积极探索试点“331+”“20+1”等产业扶贫模式,扶持建立养殖合作社18 个,培育养殖大户1 000 多家,推动湖羊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逐步提高群众自我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了贫困户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

1.3 枸杞产业得到很大加强

芦家湾乡与宁夏固原接壤,土地沙化严重,但地下水丰富,当地群众受到宁夏群众影响,很早就有栽植枸杞的习惯。2016 年,宋家掌村被确定为全县4 个千亩枸杞种植示范点之一,芦家湾乡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两种模方式组织乡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30 多人在宁夏考察学习后,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注册成立了环县先锋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103 户群众加入合作社组织。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共引进“宁杞1 号”“宁杞7 号”“宁杞9 号”优良品种苗木32 万株,全乡共栽植枸杞110 hm2。

经过2017 年的大面积扩植,目前全乡成年枸杞保有量达到400 hm2以上。2020 年,仅枸杞一项年收入就达到3 000 万元左右;按目前2 元/kg 的鲜果采摘价格,仅采摘鲜果就可为群众创收近700 万元[1]。

1.4 小杂粮产业发展稳中有升

芦家湾乡特殊的土壤、气候和降雨量,广阔的土地资源,保证了洋芋和小杂粮等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芦家湾乡洋芋含粉率高,是加工精淀粉的上乘原料,洋芋年种植面积超过1 200 hm2[2]。芦家湾乡小杂粮年种植面积超过1 400 hm2,特别是生产出的胡麻油清纯香郁,荞面雪白劲道[3]。

1.5 中药材这一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芦家湾乡土壤以黄绵土为主,适宜种植中药材。为拓宽增收渠道,助推脱贫攻坚,芦家湾乡充分依托川地资源优势,借助中药材产业政策支持和中小微中药材联盟专家技术支撑,通过用活闲置土地、吸引外商投资、动员群众参与等方式,在李小掌组、范小掌组集中流转土地64 hm2(包括村级集体经济7.6 hm2),探索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中药材种植超过100hm2,为周围群众就近就业提供了方便[4]。

1.6 裸仁南瓜产业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芦家湾乡按照壮大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的思路,在抓好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和劳务产业的同时,依托易地搬迁点,主要在桃李湾、王庄、大堡条、盘龙和小堡条等村发展裸仁南瓜产业。2020 年带动145 户群众(其中贫困户90 户)种植裸仁南瓜200 hm2,创收300 万元、户均增收3.1 万元,为全乡按期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

2 芦家湾乡发展农业产业的优势

2.1 地理优势比较明显

芦家湾乡位于环县西部边缘山区,现有耕地10 500 hm2,人均约1 hm2。台、塬、掌地遍布,堪称“环县小江南”,适宜大规模耕种和畜牧业发展[5]。

2.2 群众基础较好

群众脱贫致富意识较强,吃苦耐劳,生活简朴,乐观进取,便于各种致富项目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规模化种养殖业的开展。

2.3 绿色健康产品发展条件优越

全乡无环境污染,化肥农药使用较少,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3 芦家湾乡发展农业产业的劣势

3.1 产业优势不明显,增收缓慢

芦家湾乡的荞麦、燕麦、葵花、洋芋等种植量大,都属于绿色产品,且全县闻名。但由于耕作方式粗放,产量比较低下,且没有建立品牌,导致“质”优而“价”廉,严重影响群众收入水平[6]。

3.2 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明显

1)“行路难”问题仍然比较普遍。近几年,通村公路虽然已经实现,但等级不高,加上保护措施不到位、毁损严重,农产品出售较难。同时,由于地域广阔,通向个地块的道路极其难走,机械使用比较困难。2)“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没有改变。虽然地表水比较丰富,但都在深沟里,缺少可利用灌溉条件。3)土地等级不高。近年来各种梯田建设项目大量实施,大部分耕地实现梯田化,但由于规划不科学,加上土质因素,遇到大、暴雨,损毁比较严重。同时,梯田化时间短,土地改良技术不高,土地肥力不足。

3.3 劳动力资源不足,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困难

由于地域偏远、立地条件差,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务工,有些村组外出人口达到2/3 以上,土地荒芜,也没有流转意识。有些农民创业略有成就,就立刻进城安家落户,不愿返回农村,导致许多村组产业发展中的“人”“地”两大决定性因素无法解决。

3.4 群众文化素质较低,科技致富受限

芦家湾乡40 岁以上群众文盲占多数,年轻人虽然大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基本全部外出。专职农民年龄大、不识字,接受新事物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枸杞、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中,坚持老办法或者生搬硬套,导致产业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思想认识不高,对乡村综合治理不重视,对环境保护认识有偏差,对卫生保持不严格,可能因疫病传播而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7]。

4 芦家湾乡发展农业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4.1 提升农民素质

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已经落伍,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使农业提质增效,就必须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2],对“专业”农民进行全员培训,使农民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培训中要突出实践性,结合当地产业技能需求,既让群众有收获,更不能让国家项目投资“打水漂”。

4.2 强化品牌意识

芦家湾乡许多农产品品质优良,但走出环县,则无人知晓。无论是自养的猪、羊等,还是自种的胡麻、豆子等,营养、口感都极好,但好货得不到好价钱。因此,既要重视优良品种的选择,更要注重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和宣传。

4.3 坚定不移做产业

要立足当地生态现实,树立生态产业化理念,动员群众继续做好玉米、枸杞、小杂粮产业,把新兴的中药材、裸仁南瓜等产业做好做大做强。同时,借助全县湖羊产业发展大势,依托“羊财”促发展[8]。

4.4 整合农村资源

农村不发达,源于产业本身、源于资源匮乏、源于自然条件多变、更源于人口基数大。因此,发展产业振兴乡村,1)要分流农民,让一部分人通过务工转化为城镇居民;2)要整合土地,珍惜土地资源,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强制,流转撂荒土地,让其发挥应有作用;3)要统筹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务实求进。

4.5 重视项目带动

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前各种政策优势,发挥种植、养殖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使广大群众从合作社中获益,从合作社中学到技术和技能,增强他们发家致富的能力。

猜你喜欢
环县全乡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宁夏六月枸杞红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行走环县
环县的土
环县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的现状研究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