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丁石
(滑县农业农村局,河南滑县 456400)
在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农业生产的再发展就必须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把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以实现农业健康、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并重点强调了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5 000 多年的农业发展史,传统精耕细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好的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条件。同时,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的多样性使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再加上农业生产本来有众多特性,这就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在我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还要在此基础上大量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技术[1]。
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4 点。1)注重资源节约,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高投入、高消耗,资源透支、过度开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2)注重环境友好。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农业和环境最相融,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都是“生态之肺”。近年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重显农业绿色的本色。3)注重生态保育,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4)注重产品质量,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当前,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2]。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国家食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业绿色发展应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以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应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与教训,坚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在弘扬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提高农事工作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利用科学手段建立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农业,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的原始农业,到使用畜力农具的传统农业,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19 世纪30 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到蒸汽犁和拖拉机的发明,到现在农业机械已高度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发掘了植物的增产潜力,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信息化农业是指以农业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农业信息技术为工具,用信息流调控农业活动的全过程,以信息和知识投入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农业信息化既是一种信息形态,又是对农业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在农业领域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可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培育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进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信息化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经营,更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态化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及信息化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机械化及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拥有量很大,但整体农机化程度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平原地区农村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很大,在一些农业大县平均每667 m2耕地就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3338 万千瓦。但在一些山地丘陵或水田地区,平均每667 m2耕地拥有的农业机械动力较少。在平原地区,虽然每667 m2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很大,但在主要农作物上农机化程度才达到80%左右,经济效益较高的瓜菜作物和设施栽培作物农机化程度较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领域内发展不平衡且有倒挂现象,即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机化程度反而不高[3]。
农业机械存在科技含量较低、形式多乱杂、系统化和配套率较低的问题。总体是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同时,农机化发展中还存在结构性矛盾。1)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在一些特色产业中应用,但应用的范围仍较小。2)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3)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4)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5)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6)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有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我国农业机械在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1)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差距。2)在农田作业各主要环节上,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收获机械化是目前水平较低需求量大的类型。3)在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上还不同程度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重复投入较多,投入效益偏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由于农业生产有自身特性,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条件下农作物的种植存在很大差异,农业机械化与信息自动化水平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与信息自动化结合不够,机械化产品不够先进,水平偏低。
基层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不够规范,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农机经营总体效益较差。
在许多地区农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1)“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 万~10 万元,小型的需要0.3 万~1 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效益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2)“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
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及信息自动化的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很难发展高科技的机械产品。同时,要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对于机械化标准也有了更高要求,旧型号的机械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需求,应采取如下对策[3]。
要加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为机械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在发展机械化的同时,应走节约、绿色化道路。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多使用低消耗、高效率的机械设备,对于农业使用的机械化及自动化设备要懂得循环利用,对于以后生产的机械化设备更要注重走环保道路,为以后的使用提前做好准备。在发展机械化及自动化产品的同时要节约能源,这也是我国机械化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发制造更先进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会给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带来更多帮助。
根据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发展适宜的农业机械化产品。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开发利用,必须围绕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避免重复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结构调整模式做好全产业链农业机械产品开发,形成完备的农业机械体系。如中原地区要研究“小麦-玉米”“小麦-甘薯”“小麦-大葱”“油菜-花生”“大蒜-玉米”等每年或一个生长周期内的全过程农业机械产品配套。另外,还要加大对一些生产效益较高且用工量较多的经济作物和设施栽培作物的机械化配套产品的广度研发,努力提高其机械化程度。对当前规模生产过程中相对滞后的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机械产品进行强力攻关研发,提高其自动化、科学化程度。
将更多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化中去,使机械化与信息自动化技术有机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机械产品的发展也将运用到计算机与电子技术,将小型、微型芯片技术应用到机械化中,将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实现完全智能化提供更大空间。电子设备的完善将会带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适应更多的不利环境,也会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带来更多便利。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从现代农业走向机械化信息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阶段,应充分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以机械化和信息化有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