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博 冯长明
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庐山碧龙潭拥有天然、独特的优美景色,但由于管理者缺乏对景区的深入挖掘,同时没有一个准确定位,导致其旅游形象的设计以及宣传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的提升。科学合理地设计碧龙潭的旅游形象,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详细了解景区形象现状,是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查游客,能够了解到游客的旅游偏好,同时能知晓其对景区的形象感知。基于此,根据碧龙潭实际情况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在假期实地发放。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9份,其中有效问卷270,有效率为90%。
性别比例,如下图,男、女比例为46%和54%,男、女比例差距较大,(见图1)。
图1 性别比例
游客来源情况,(见图2),省内(不含九江)的游客占38%,九江本地游客占56%,而省外游客仅占比6%。可以看出:碧龙潭游客中九江本地居民较多,江西省内游客次之,而省外游客所占比例极低。可以看出,地理距离远是一方面原因,景区知名度较低也是重要原因。
图2 游客来源情况
1 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调查
由图3可知,大多数碧龙潭游客信息的途径是来自周围亲友的介绍。现代媒体信息传播快,覆盖范围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由此可见,碧龙潭景区在旅游形象宣传上存在着很多不足。
图3 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
2 景区感知形象
从图4可以看出,53%的游客认为景区设施一般,需要改进,15%的游客认为景区设施很差,由此可见,该景区的基础设施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图4 游客对碧龙潭基础设施满意度调查情况
3 碧龙潭景区印象分析
56%的游客认为景区的自然风光很好,23%的游客认为休闲娱乐不错,14%的游客认为其名人轶事具有较强吸引力。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该景区在旅游形象设计时应突出自然风光(见图5)。
图5 碧龙潭景区印象
4 景区发展建议
游客中认为景区应加强宣传的占35.8%,认为碧龙潭本身形象存在很大问题的占30%,认为应该加强服务的占15.6%。5%、6%的游客认为卫生以及景点本身建设方面需要改善(见图6)。可以看出,景区应特别重视旅游形象的建设及宣传。
图6 游客对碧龙潭景区的发展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1)目前,由于碧龙潭没有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缺乏突出的旅游形象,游客对于碧龙潭的印象是模糊的。只是认为碧龙潭是风景秀美的一般景区,相比其他景区,缺乏鲜明特色。
(2)碧龙潭发展潜力很大,应该挖掘自然风光、名人轶事方面的特点及注重景区自身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碧龙潭发展应该注重特色产品。
(3)碧龙潭景区应该特别注重景区整体形象设计。良好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吸引游客,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地脉就是旅游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以及土壤等都属于地脉。文脉则是旅游地的社会人文背景、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等都属于文脉。
地脉、文脉的分析是碧龙潭旅游形象设计的一部分,旅游形象设计需要提炼旅游地的特色旅游资源或者要素,地脉与文脉的分析能够得出碧龙潭本身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碧龙潭景区位于庐山小天池东南,南邻五老峰、三叠泉,北傍吴障山,东望姑塘、鞋山,面积3750亩。距九江市区24公里。碧龙潭自然资源总体特征如下。
一是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空气湿度高,多云雾。
二是得天独厚的地势构造。潭内边浅中深,是为天然泳池。潭中一巨石横卧,其上视野开阔,周边及远景尽收眼底,可东望鄱阳湖。
三是自然景观独特。碧龙潭周边怪石很多,有正斜、凹凸、方圆、立卧等多种姿态。潭四周崖壁陡峭如削,树木森森,倒映潭内,犹如青龙戏水。由于潭内青苔生长不一,故潭水颜色渐变,犹如彩池。双瀑犹如双龙倚天,俯坠碧潭,声势浩荡,潭边建有观瀑亭。第四纪冰川石,犹以碧龙潭为典型,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这里考察冰川石数年之久。
四是优越的环境质量。景区内植被众多,空气湿润清新。好山好水好风光,置身其中,令人心神放松,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地处清幽之处,实为夏季避暑胜地。
可以看出,庐山碧龙潭不仅气候宜人,其环境质量更高。且自身生态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拥有独特天然的奇秀景观。而且景区内除了必要工作人员外,基本无人居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在设计碧龙潭旅游形象的时候,我们要着重突出碧龙潭的奇秀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特色。
碧龙潭不仅拥有奇秀的自然风光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着丰富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
一是“山北绝胜”碧龙潭的由来。20世纪30年代以前,碧龙潭鲜为人知,直到近代著名大诗人陈三立来庐山游览,发现了尚无人知的碧龙潭,并发出了 “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感叹。“山北绝胜”之称由此传开。并在此立碑,刻《听瀑亭记》赞叹。由于景色奇秀,引得陈三立先生亲自题名“碧龙潭” 。
二是国民政府及欧美达官贵人的休息地。景区被发现后,迅速吸引世人前来游览。当时,与国民政府交好的各国政要都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游玩,度假休息。由于潭内构造奇特,为天然泳池,马歇尔夫人常来此地避暑消夏,宋美龄女士更是全程陪同,因此,当时碧龙潭多是戒备森严,常人更是望而止步。
三是庐山第四纪冰川最具代表U形谷的科考地。碧龙潭景区不仅风景奇秀,还有第四纪冰川最具代表U形谷。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此居住,考察数年之久,其后电影《李四光》的许多景点都是拍摄于景区谷内。
五是名人石刻。庐山名胜多石刻,“山北绝胜”的碧龙潭当然不差,陈三立所著《听瀑亭记》和《王家坡观瀑》等诸诗石刻,加上一些名人学者前来观光赏景,抒发胸臆,为碧龙潭的历史文化添上浓厚的一笔。综上所述,碧龙潭的“龙”是其文化特色主题,辅之以“奇”。再有双瀑俯坠入潭,犹如蛟龙出岫。景奇,又与龙相关,龙是中华的图腾。因此,在对碧龙潭的旅游形象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围绕着“龙”来展开,辅之以“奇”。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环境、服务、管理、交通、人文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所形成的认知与评价,所以景区的旅游形象必须高度提炼、概括,要全面、概括、精准地反映出景区特色,让景区在游客心中难忘、独特、突出。旅游地形象是在现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标志。不仅代表景区目前的形象定位,也标志着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1]。形象定位结果通常具有高度概括性,用简单、概括、凝练的语句来表示。不仅要求凝练概括,更要突出景区特色,如地脉、文脉或者社会文化的独特性。而且还要能够在旅游者群体中广泛传播,为大众所铭记[2]。
碧龙潭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要着重开发碧龙潭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特色资源,要形成一个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脱颖而出。要借助庐山的“神”,来打造碧龙潭的“龙”文化,要开发碧龙潭的“奇”秀特色自然风光。碧龙潭拥有“山北绝胜”之称,可以将其定位为“庐山北绝胜,唯有碧龙潭”[3]。
旅游形象口号是旅游形象设计系统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要求高度概括、凝练、精简,最好向大众传递出旅游地的形象定位,是旅游宣传的基础[5]。口号必须凝练精简,而且要做到新颖独特,要简单生动,朗朗上口,让旅游者听到就被吸引,被注意,并能记住口号,使其产生前来旅游的欲望。不同的市场群体应该要提出不同的针对性口号,比较科学、合理[4]。
针对九江地区市场群体的宣传口号是:“到了碧龙潭,不愿把家还”。九江市人民距离碧龙潭景区距离近,因此来往方便,但是不愿把家还,更好地突出碧龙潭景区的优越,让人流连忘返,不愿回家。
针对外地游客的宣传口号是:“庐山北绝胜,唯有碧龙潭”。借助庐山知名度来对碧龙潭进行宣传,打响景区品牌。“山北绝胜”“唯有”显示庐山碧龙潭的独特性,更是让庐山碧龙潭直接定位到大众的心中,不仅仅是其形象定位,也是其绝佳的宣传口号[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独特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旅游形象将在游客市场中获得巨大反响,保持自身特色,才能够吸引游客,通过对碧龙潭旅游形象设计得出如下结果:一是碧龙潭应对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合理的提炼整合,打造新颖独特的旅游形象;二是碧龙潭应该根据不同的市场群体,提出针对性的宣传口号;三是通过旅游视觉符号的设计,来突出碧龙潭景区的奇秀风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