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贵
【摘要】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创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必须要注重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说,这一任务的推进更加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自身的各项基本能力以及思想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容易出现变动。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对此,班主任一定要及时意识到工作中的问题,并做好合理的改进。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策略;细节;人文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46—02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会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由于教学天平出现了失衡状态,学生的发展自然就会出现缺陷。综合来说,当前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班主任的及时关注,通过有效的改进以及优化对其加以处理。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理念落后。现代教育倡导教师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很多小学班主任还是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甚至以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在班级中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对待。这一错误思想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不愿意与班主任沟通。
第二,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在面对犯错学生时,不主动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直接批评,甚至有些班主任所讲出的话语和对应的行为会直接刺激到学生的心灵,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1]。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改进策略
1.侧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在小学生入学之后,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比如,很多小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依赖教师,让教师帮自己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步入小学之后,这些习惯就都需要得到改变。所以,在新生入学时,班主任需要构建完整的习惯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应侧重发展如下几种能力及习惯。第一,创新能力。能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大胆探索,大胆的创新;第二,合作能力。能够和其他同学组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并能够达到有效的沟通,相互帮助;第三,表达能力。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以有逻辑的形式表达出来;第四,自主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生活常识,能够达到掌握,对于一些日常生活劳动,能够独自完成。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科学客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快速的转变思想,为班级的后续发展以及自身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注重班级管理工作细节。当前,很多小学生都会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喜欢说一些网络用语,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了不尊重别人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偏低,思想单纯,很容易受到错误引导。教师需要做好细节教育,细节教育并不是耳提面命的讲道理,教师需要将其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细节中体现,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比如,在班级的墙壁上,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悬挂一些与尊重相关的标语,或者组织学生以“尊重”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手抄报活动以及黑板报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尊重意识。除此之外,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换位思考”的小活动。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以及不容易,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和尊重别人[2]。在这一状态下,整个班级的氛围必然会逐渐和谐,学生也能够达到统一发展的状态。
3.结合情感,打造和谐班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班主任只是用冷冰冰的制度限制学生,不仅无法让学生信服,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班级氛围过于压抑。情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对学生实施管理时,班主任必须要融入真挚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尊重与诚挚,从而愿意打开自己的心门,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与指导。
首先,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辨别意识,使之能够了解何为真善美,何为假丑恶。其次,教师要注意转化自己的教育管理語言。比如,在与学生交流时,应尽量应用一些欢快、明朗的语言,而不是一味地训斥批评。通过这一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信,也能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素质。最后,班主任要做到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评判学生的好坏,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班级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
4.注重对学生实施合理评价。小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获取他人的关注以及认可。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十分淘气犯错,主要原因在于其想要获得外界的关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构建完整的班级评价体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从而产生较高的自主学习欲望,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班主任需要注重手段。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大方,班主任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对其实施评价。但面对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的学生,班主任则需要另辟蹊经,这类型的学生比较敏感[3]。因此,在对这类学生实施评价时,班主任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例如写信或者家访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逐步接受评价,并能够在班主任的鼓励下产生学习热情,自我提升。
5.全面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前行路上的引导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形成直接的影响,也会促使学生形成相对应的习惯。所以,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促使班级学生统一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德育意识。比如,在遇到其他教师时,主动向对方打招呼;在学生帮自己完成了某项工作时向学生表示感谢;在日常工作中穿着简单、大方、得体等。在这种状态下,无需言语,学生也能够受到有效的教育,提升自身的综合品质。
6.构建德育渗透体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正所谓育人先育德。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德行,即便学历再高、能力再强,也无法在社会中立足[4]。小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十分的纯洁、简单。如果没有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及教育,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注意学生所创造出的生成性资源,把控机会对学生实施德育。比如,有的学生在课间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在班会上,班主任便可以提出表扬;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需要在课下对其实施情感指导,使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够主动改正。德育并不是理论性的课程,班主任需要以多样的形式,通过耳濡目染的渗透培养学生德育素养。
7.班级管理中运用好人文原则。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感受到集体的存在,有助于整体班级的共同进步。当代小学生由于接受信息的途径扩大,个人意识会更加的强烈。在班级中,班主任不能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而是应该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将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予以其一定的自主表达权利,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锻炼。
比如,在制定班规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听取学生的想法以及意见,酌情将学生的建议融合到班规体系中;在选拔班干部时,班主任一定不能武断抉择,而是需要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筛选。这样一来,班级学生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学生也更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管理。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包含较多的细节,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班主任必须要转化自己的思想认知以及工作理念,全方位的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學习中。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遵循现代化的教育原则,全面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性、稳定性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芦学忠.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教育革新,2019(11):(05).
[2]魏霞.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N].达州日报,2019-09-21(04).
[3]王晓萍.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分析[J].才智,2018(34):93.
[4]吴德琴.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