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作文教学不好搞!”“小学生的写能力难提升!”这是困扰很多一线老师的“顽症”,很多人为此寻医问药,但在学习和实践前人的“药方”时发现,“顽症”虽然有这样那样程度的缓解,但孩子写能力薄弱的“病灶”依旧存在。若想把“病灶”连根拔起,须要先溯病源。很多老师给出“顽症”病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生活不能给予小学生写作素材,学生无米下锅。有些老师说,电子产品的普及、留守儿童的增多等原因,加上学生每天两点一线,怎能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呢?其实不然,也许由于诸上原因,学生生活趣味性消退,但是,不能说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我们的学生并没有脱离生活呀!把病因归结于生活,那是没有研透病症。
其二,环境不能给予小学生学法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此处的环境指的是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按照部分老师的说法,学生“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家长没有能力辅导,老师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法教导。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专家做了很多尝试,研究出很多写作教学的模式,作文分格训练、快乐作文训练、百字作文训练等,就像开武林大会一般,各门各派“刷”一下竖起了自家大旗。老师们谦卑上进,各家学艺,一路治下来,却是治标不治本。通过上几节好课就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能力,这想法听起来就很幼稚,写作这件事,本身就是三分得益课内,七分得益课外。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写能力呢?需要固本清源,下面与大家分享我们在治疗这个“顽症”的思考和实践结果。
一、固本,以教学写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我们语文课程呢?那讲究的可就是“听说读写”了。这四个字可是融为一体。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能力,我们提倡融读写为一体,让每次阅读教学都成为学生习作的助力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养护学生言语生命,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力求目标指向写作,让阅读与写作在同一点上双重聚焦,阅读文本就是写作范本,阅读指导就是为写而教。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写作妙处,从而破译文本中蕴藏的写作密码。这样的教,学生怎么还能不会写?
接下来我们从《刷子李》一课的教学片段来体会阅读教学是如何助力写能力的提升的。
师:我们刚才讲了刷子李这个人物的“奇”,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总结作者是怎样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写得这样鲜活的?他用了些什么手法?
生:作者把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写得非常妙,非常细腻,让人体会到神奇。如:“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还有“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师:他的刷墙的动作,像舞蹈一样具有艺术的美感,描写多么细腻。
生:这句描写也很细腻,“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师:你看,他观察得多认真,会刷墙的确实要分先后。
生:“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和后面“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我感觉这两句话是相呼应的。
师:你是真的走进了文本,这其实是对曹小三的心理描写。这两处不仅互相照应,形成对比的同时还形成了一个悬念。让我们找一找是不是“身上真的有白点”呢。
生:“说着,刷子李用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奇了!”悬念解开了,白点原来是烟头烫的,原来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师:“美丽的误会”说得好。是呀,故事妙就妙在用一个误会来表现师傅手艺的高超。
生:“这是传说……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我觉得这句话描写了刷子李的奇,许多人都不信,表现了他的奇。
师:对,这叫衬托。
生:“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我觉得这个句子描写的屋子,我好像亲眼看到一样,描写得很美妙。
师:是的,这是因为作者在用比喻,用夸张。先把刷子李的手艺之绝表现出来,然后通过一件事情来真正让我们知道刷子李确实有这样的好手艺。
生:“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会非要亲眼瞧瞧。”曹小三听说过师傅的绝活,就说明刷子李非常有名。这里也为后面做了一个铺垫,还有就是曹小三观察师傅每刷完一面墙,就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
发现”。
师:发言水平高!她发现了这篇文章构思最奇妙的地方,作者还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来写刷子李,这是构思最精巧的地方。用別人的眼睛来看刷子李,比自己写要有力得多。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生:“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作者写刷子李刷墙,直接写他刷天花板,这是刷墙最难的地方,但是最难的活刷子李做得那样好,这也是他技艺高超的有力证明。还有“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里不仅用了比喻的方法来突出刷子李刷得墙非常美,还有声音描写,“啪啪声”,说明他干活时很带劲的。
师:必须来点掌声,这位同学不仅找出了文中重要的细节描写,还分析到位。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的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这里写出了刷子李穿上一身黑就好像跟那桶白浆较上了劲。
师:这也是《刷子李》中的一个极妙的点,就是穿黑衣服刷白浆。黑白分明,极有对比性地写出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在冯骥才笔下的奇人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俗世奇人》中人像,泥人张、苏七块、弹弓杨、张大力等。
师解说: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刻画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过:“冯老的《俗世奇人》阅世即阅人,那些小人物的浮世悲欢,酸甜苦辣,虽着墨不多,但让人过目不忘,值得再三拜读。”张祖庆老师这样说过如不会写人,就读《俗世奇人》。
在这段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总结写法,认识作者及了解作品,三者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文本内容,还有学习到可实操的写作方法,体现了教学“读以致写”的设计理念。
二、清源,以读引写
曹文轩先生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强劲和积蓄的力量非常重要。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才能写出好文章。
我们一边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一边引导学生增强阅读实效,用阅读为写作奠基,从而提升学生的写能力。可是,怎样读才更有实效?我们首要分清学段,明确每学段的任务,从而采用不同的形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低段教学我们采取的是绘本读写结合的形式。低段学生年龄小,喜欢玩,要读好玩的书,那绘本是首选。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演,一边说,他们受自己的兴趣支配和指引,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来阅读。
中段我们用的形式是随文微写。随文微写是依托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中的课文为载体,让微训练自然而然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这个切入点可以在文本空白处、总结写法处、强烈抒情处、发挥想象处、事件高潮处、读后感悟处。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巧妙的切入点进行练习,使随文微写与文本教学结合得自然而巧妙。
高段学生已具备自主阅读能力,我们阅读渠道也很多,有课程标准中指定书目,有当下的热门书籍……古今中外,种类多,方式多,收获也会更多,需要学生学会梳理记录积累。这个阶段的学生我们推荐的阅读形式是思维导图阅读。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段进行总体把握;领会字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具体含义,逐层深入,进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旨。
读写结合给提升写能力一片广袤的空间,应当予以重视并给予科学的合理指导。为了进一步让读写双剑合璧,使学生写能力得到真正地提升,我們还提倡两种形式的读法。一是精读,品读文本中的文字,可以查工具书籍,可以结合语境。关注特殊语句,反复读,追本溯源,体会作者创作的妙处。二是比读,读时做对比,不要只追求故事情节曲折。如读《水浒传》时,可把书中好汉李逵与好汉鲁智深对比读,也可与另一部书《三国演义》中张飞对比,同样是勇敢正义,但性格也有不同之处。这样一比较,人物性格特点就更清楚了,就更能体现阅读与写作合二为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固本清源,以教学写,以读引写,相信有了阅读这味好药,我们学生的写能力所患的“顽症”一定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