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飞,李国靖,唐 川,晏志华
(白志祥骨科医院骨科,贵州贵阳 550004)
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直接影响着机体膝关节的伸展功能,临床上髌骨骨折发生率为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1]。接近70%髌骨骨折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但当骨折出现明显移位,或关节运动协调性受到破坏,则需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的原则为解剖复位骨折断端,使髌骨关节面恢复平整,为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并减少并发症[2]。临床上在髌骨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时,常用髌骨钢板、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记忆合金髌骨爪进行固定[3],但对于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比较的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应用克氏针联合髌骨钢板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白志祥骨科医院收治的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5.60±4.39)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60±0.80)d;受伤原因:8例交通事故伤,22例摔倒伤。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5.47±4.55)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55±0.75)d;受伤原因:10例交通事故伤,22例摔倒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白志祥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髌骨粉碎性骨折[4];②骨折分离超过3 mm,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③具备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包括活动性感染或骨髓炎、骨质疏松症、妊娠及哺乳、麻醉药物过敏等;②保守治疗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为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麻醉满意后取平卧位。采用碘伏对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将患肢抬高,采用驱血带实施驱血处理,并采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止血带压力控制为350 mmHg。手术切口为前正中切口,方向为纵行或横弧行,将筋膜层逐层切开,使骨折断端得到充分暴露。使用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将血肿组织清除,复位骨折后采用点状复位钳维持。手术治疗过程中,借助C型臂X线机检查关节面复位情况。取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平行髌骨采用2枚或多枚2.0 mm克氏针打入,应用钢丝进行“8”字环绕捆扎,将克氏针的尾端折断。将患者的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观察是否存在骨折微动。检查后可将止血带松开,并反复冲洗。彻底止血后,可逐层缝合切口,并采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观察组患者接受克氏针联合髌骨钢板治疗,具体如下:麻醉方法、体位、消毒、铺巾、对患肢的预备处理同对照组。前正中纵行切口暴露骨折端,清理关节腔与断端的异物后,选择合适的穿针方向。将2枚或多枚克氏针钻入,经由髌骨下极处穿出,当针尾没于骨折断端时,对髌骨实施复位,过程中须注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采用巾钳进行固定后,克氏针逆行钻入骨折近端,通过髌骨上极穿出,在上、下极各开2~3个1 cm左右的小孔,将髌骨钢板的上、下爪分别钩于髌骨上缘小切口与下极,并锁定螺丝。检查患者是否存在骨折微动,然后进行缝合切口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所有指标的评估及观测由单独的医务人员执行,且未参加过治疗整个过程,即实行盲法评估及观测。①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其中,术中失血量评估方法为先将无菌纱布称重,然后将手术中用过的纱布再次称重,两者的差值加上吸引器中的失血量。②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髌骨功能。依据博斯特曼(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5]进行评估:相关关节(膝关节)活动未受影响、具备正常功能,无疼痛症状者为优;具备平整髌骨关节面,膝关节可正常伸展>120°,无明显疼痛或劳累时有轻微疼痛,具备正常步态者为良;膝关节功能异常,伸展角度可>90°,平路行走正常,劳累时中度疼痛者为中;膝关节伸展角度不足90°、行走困难,日常活动疼痛者为差。优良率为优、良的例数占总例数之比。③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螺钉松动、克氏针松动及钢丝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占总例数之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或校正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66.35±8.52)min、(68.40±8.86)min,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 为(175.62±26.35)mL、(170.42±25.28)mL。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27、0.793,均P>0.05)。
2.2 两组患者Bostman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Bostman功能优良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ostman功能优良率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髌骨骨折在骨科属于常见病,髌骨骨折的发生会对下肢功能产生影响。为恢复肢体功能,需开展有效的复位固定,避免膝关节出现永久性损伤。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目前在临床上属于髌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方式,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操作难度低,可实现抗张力与加压的作用,在单纯髌骨骨折治疗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6]。但是,当骨折较为复杂,尤其是髌骨出现粉碎性骨折时,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难以充分固定骨折块;同时,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可能导致钢丝松动、断裂及克氏针退出,从而对周围软组织产生刺激,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7]。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时,无法提供强烈的压力,术后容易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发生骨折移位[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Bostman功能优良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王军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提示克氏针联合髌骨钢板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可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效果优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分析原因,相较于其他治疗用材质,钢板的生物相容性好,同时组织反应小,在骨折线上垂直打入拉力螺钉的难度小,可实现对骨折断端的有效加压。钢板可使冠状面上张力带无法修复的骨折碎片得到有效修复,可对碎骨折块进行固定,使骨折得以复位,同时和关节表面保持一致,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另外,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髌骨钢板具备稳定固定作用,可促使粉碎性骨折的骨性愈合,与克氏钉联用可减少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类似效果在余专一等[10]运用髌骨爪联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中也得到证实,该联合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
综上所述,克氏针联合髌骨钢板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相比,能更好地提升术后髌骨功能,疗效确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