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忠宏,彭伟华,卢忠存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河池 547000)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肩关节运动损伤,近年来,运动损伤、交通事故以及高处坠落等事件发生率逐渐上升,我国肩锁关节脱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占肩部损伤9%左右,常伴喙锁韧带损伤、肩部关节囊断裂等,对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1]。手术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方式,临床多采取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佳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但大量研究证实,患者接受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出现患肩外展、肩部酸痛不适等症状,甚至可发生应力骨折。随着运动医学理念的发展与普及,已有研究发现采用自体肌腱、缝线以及人工合成材料重建喙锁韧带,可从解剖与生物力学方面解决肩锁关节脱位,恢复肩锁关节稳定[2]。本研究旨在探讨喙锁韧带重建术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0~65岁,平均(50.21±1.07)岁;左侧42例,右侧18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2例、运动损伤19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5例。试验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3~67岁,平均(51.24±1.85)岁;左侧40例,右侧20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4 例、运动损伤20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由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骨关节病学》[3]中肩锁关节脱位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在入院时均伴有肩部疼痛等症状,且受伤至手术时间<3 d。排除标准:①合并锁骨骨折等其他严重骨折者;②患有心、肾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患肢进行前臂吊带悬吊,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在伤后3~4 d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侧垫上软枕,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对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沿锁骨中外段向外肩峰作一弧形切口,暴露肩锁关节。若存在软骨盘碎裂,需将关节中碎骨与软组织清除,暴露肩锁关节,塑形锁骨钩钢板,促使其贴服锁骨。在肩峰插入锁骨钩,下压锁骨远端,促使其复位;随后使用螺钉固定锁骨钩钢板,进行常规缝合处理,术后选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周。试验组患者接受喙锁韧带重建术:患者体位、麻醉、消毒等操作与对照组相同,自肩关节前方经喙突、肩锁关节,沿皮肤Langer线作切口,逐层切开。分离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腱联合外侧,切断联合腱远端、保留喙突止点。暴露喙突,于根部拧入3.5 mm铆钉,使用铆钉缝线编织加强联合腱,经皮下隧道翻转联合腱至锁骨远端;暴露肩锁关节,咬骨钳去除锁骨远端0.5 cm骨质并清理关节腔;于锁骨远端喙锁韧带止点处使用2.0 mm克氏针打2个骨道,将铆钉2根尾线穿过骨道,按压锁骨远端复位,打结固定缝线;再将事先准备的联合腱翻转埋在锁骨远端髓腔内,经锁骨远端髓腔自上方打孔,联合腱缝线穿出骨孔打结固定。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确定肩锁关节位置满意,随后给予冲洗、缝合。术后患肢前臂吊带悬吊外固定,实施肩部制动。术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肩关节锻炼。对照组术后6~12个月将锁骨钩钢板取出,试验组无需再次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X线片了解肩锁关节有无再次脱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断裂、肩峰下撞击、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②治疗后随访1个月,依据Rockwood评分量表评估肩锁关节复位情况,量表包括关节活动范围、肌力以及日常受限情况等项目,分值越高则表明关节复位越佳[4]。③治疗后随访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定两组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其中无痛为0分、最痛为10分。④治疗后随访1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6]进行关节功能评定,评分越低则表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佳。⑤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举活动度及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展上举活动度、前屈上举活动度,同时使用X线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与再次脱位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次脱位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15.00%),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再次脱位发生情况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Rockwood、VAS及ASE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ockwood、VAS、ASE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Rockwood评分高于对照组,VAS、A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Rockwood、VAS及ASE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Rockwood、VAS及ASE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ASE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
组别 例数 Rockwood VAS ASE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40.28±1.35 72.11±1.50* 6.55±1.11 4.18±0.97* 63.88±4.17 52.13±3.87*试验组 60 40.21±1.25 83.62±1.87* 6.58±1.08 2.54±0.48* 64.25±4.01 41.25±3.65*t值 0.295 37.191 0.150 11.738 0.495 15.84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外展上举与前屈上举活动度及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比较 随访12个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展上举活动度、前屈上举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上举活动度及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上举活动度及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外展上举活动度(°) 前屈上举活动度(°) 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m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92.35±10.42 102.32±10.11 14.36±3.51 5.43±1.05*试验组 60 139.62±10.25 143.58±10.21 14.21±3.58 3.22±0.36*t值 25.051 22.243 0.232 15.422 P值 <0.05 <0.05 >0.05 <0.05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肩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针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以改善其肩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手术为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满意等优点,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上升。钩钢板固定可使锁骨骨干与钩钢板移行处应力集中,极易引起锁骨应力骨折,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并发症、再脱位发生率低(均P<0.05),表明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原因可能是喙锁韧带重建术对肩锁关节损伤程度较低,手术创口小,且无需实施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以此提升手术安全性。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ckwood评分均升高,而试验组患者的Rockwood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喙锁韧带重建术可有效维持肩锁关节复位与固定。由于喙锁韧带重建术中主要使用铆钉缝线重建喙锁韧带,可从解剖与生物力学方面复位肩锁关节,促使肩锁关节稳定性恢复;且铆钉材料费用较低,柔性固定,使用铆钉缝线穿过骨道打结固定,可分散应力、增加稳定性[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而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喙锁韧带重建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锁骨钩钢板术后产生摩擦易诱发无菌性炎症,而实施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不会对关节囊造成破坏,肩部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因而疼痛程度更轻,这与张贵民等[9]结果相似。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者的ASES评分较对照组低,说明喙锁韧带重建术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最后,本研究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进行了随访12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外展上举活动度、前屈上举活动度较对照组升高,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减小。上述结果说明喙锁韧带重建术可促进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进一步证实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比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疗效更佳,可降低再次脱位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其疼痛程度,提升肩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