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武广
众所周知,《倍的认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材通过创设“小兔吃萝卜”的情境,比较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之间的根数关系,观察和思考“3倍和5倍”的含义,进而引出“倍”的概念。但笔者调研发现,学过例题之后仍有部分学生对“倍”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如何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倍”的概念呢?
课始,学生根据教材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这个问题,有谁会做吗?
生:3倍,因为红萝卜里面有3个胡萝卜的根数。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6里面有3个2。
师:说得好!为了看得更清楚,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我把2个胡萝卜画一个圈,红萝卜每2个画一个圈,一共3个圈。
师: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一圈,再判断关系。
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因为有5个胡萝卜的根数。
师:你是怎么圈白萝卜的?
生:2个2个地圈。
师:看来画圈这种方法挺好的。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不管是2倍,还是5倍,要判断某种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需要看什么?
生:只要看这种萝卜包含几个胡萝卜的根数。
“倍”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当提出倍数问题时,教师顺势让学生讲讲其中的道理,然后借助画圈,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几倍”,感悟“倍”就是“几个几”,促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倍”的直观形象。然后再运用画圈的方法,表示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关系。可以说,画圈是学生建立“倍”关系的一种重要的直观操作方法。
(课件展示:增加一根胡萝卜。)
师:胡萝卜的根数多了,它们的关系变了吗?
生:变了,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生:因为胡萝卜是3根,红萝卜是6根,有2个3根,所以是2倍。
师:奇怪了!我们只让胡萝卜增加了一根,为什么倍数就变了呢?
生:因为原来有2根,红萝卜6根,含有3个2根,是3倍的关系;而后来变成3根,红萝卜6根,含有2个3根,是2倍的关系。
师: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看胡萝卜的根数。
师:比较这两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红萝卜的根数相同,胡萝卜的根数不同。
师:是的,这个胡萝卜不管是几,我们都是看作1份,一般叫标准量;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它叫做比较量。
(课件展示:飞走一根红萝卜。)
师:同学们,红萝卜少了一根,白萝卜和红萝卜根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生:红萝卜现在5根,白萝卜有10根,包含2个5,所以是2倍。
师:刚才我们知道,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变化前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生:不同的是,标准量和比较量的根数都不一样。
生:相同的是,下一行的根数是上一行的2倍。
生:比较量都含有2份。
学生初步感知“倍”之后,还需要继续深入理解。本环节改变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根数,在比较变化中让学生领悟概念的本质。当增加了胡萝卜的根数时,红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发现红萝卜不变,胡萝卜变了,倍数关系也会变,根本原因在于1份量(或标准量)变了。当减少红萝卜的根数时,都出现了2倍的关系,学生追根究底,发现共同之处,倍的关系确立要同时看两种量,从而为抽象概括出“倍”奠定基础。
(用若干个正方形和圆形表示2倍关系。)
师:虽然大家所画的图形个数都不一样,但要满足2倍的关系,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生:只要让圆形包含2个正方形的个数即可。
师:像这样的情况能写完吗?
生:写不完!
师:是啊!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情况都表示出来。(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师:这条线段表示几个?
生:表示1个。(迟疑)不一定,也可以表示许多个。
生:表示1份。
师:是的。那么圆形这一行怎么表示呢?
生:两条线段。(课件展示。)
生:也就是2份。
师:同学们看这种表示方法,不管正方形和圆形多少个,正方形作为标准量总是1份,圆形作为比较量总是2份,所以它们是2倍的关系。
师:从数目来看,(课件展示对应线)圆形的个数是正方形的2倍,也就是圆形包含2个正方形的个数,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看。
( )÷( )=2
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了能够抽象概括数学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我们非常注重概念的多元表征。本环节以2倍为例,先让学生用图形表示,数量多少不一,大大丰富了“倍”的直观认知,是学生理解“倍”的感知材料;接下来的线段图表示为学生抽象“倍”建立了桥梁。同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数量,联系学过的除法算式,将“倍”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完整地认识“倍”,实实在在经历了必要的抽象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