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困境及途径分析

2021-12-27 15:40尚晓萍
南方农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

尚晓萍

(中共舟曲县委党校,甘肃舟曲 7463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与指导思想。长时间以来,“三农”问题始终都是党与国家关注的焦点及工作重心。但是,长期受“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影响,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2]。为此,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原有乡村治理为核心对象,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目标与治理方式,以便实现乡村治理转型目标,切实带动乡村及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1 乡村治理模式

1.1 乡村治理内涵

乡村治理是通过优化村镇布局,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配置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促进乡村经济、乡村社会发展及乡村环境状况得以改善,全面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准及精神文明水平,改善农村脏、乱、差等现状,强化基层治理,为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1.2 乡村治理思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成效,为乡村居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支持及物质保障,应潜心研究乡村治理的新思路。乡村治理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2 点: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全面尊重乡村居民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及政治生活监督权等,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大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2)要时刻秉持科学发展观念,严格规范运作程序,合理配置资源,注重完善配套设施,主动参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家园。

2 乡村治理转型实践困境

2.1 制度困境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会吸引更多乡村人口离开乡村涌入城市。然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加以辅助与支持。但是,现阶段城市化建设与乡村振兴间存在巨大矛盾。从乡村振兴角度分析,若想改变原有乡村社会推动方式,就需要充分留住乡村资源及乡村人才。但城市化发展导致乡村资源流失,使乡村社会缺少活力,进而增添了一定的治理难度、转型难度。事实上,乡村振兴绝非是重复城市化发展的轨迹,但目前乡村主体与乡村生活严重割裂,致使乡村治理存在复杂性、不稳定性,为乡村治理带来了重重阻碍。

2.2 组织困境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后,村级组织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乡原始关系有所突破,很多乡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人口剧增,而乡村人口流失,致使乡村缺少后备建设力量,乡村治理难度加大,乡村治理成效大打折扣。此外,在城市化发展及新型乡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原有的村庄基层党组织开始消失,这些组织数量的减少及组织功能的衰减,会直接制约乡村治理工作的进行。

2.3 社会困境

乡村人口外流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严重威胁乡村治理工作,导致乡村发展速度滞缓。目前,乡村社会空洞化现象明显,加上乡村治理转型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很多村民不愿意参与到乡村治理及乡村振兴中。此外,乡村公共性日渐衰落,直接威胁乡村社会的基本运作,导致乡村治理转型工作紧迫。

3 乡村治理转型实践途径

3.1 优化制度,完善职能

1)应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有效协调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实际上就是促进乡村社会全面改革、优化乡村治理环境,若想有效振兴乡村,就需要高效治理乡村。城镇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本质,都在于为人们营造美好生活。因此,应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治理的转型,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为乡村振兴及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乡村治理内涵逐渐丰富[3],乡村治理有多元主体参与,如乡村基层组织、乡政府结构及乡村居民等,这就需要明确各主体的角色与职责,尤其是乡级政府及乡基层组织,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乡村治理实效。

3.2 夯实根基,扎实基础

全面优化党建布局,发挥“互联网+组织”的功效,聚焦乡村社会空心化问题,应用互联网技术展开全新的治理方案,以互联网为基础,针对乡镇辖区的各个村级组织进行统一管理。结合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计划,同时要全面优化乡村人才库,动态追踪乡村人才情况,并进一步改革基层组织人员结构。在传统党组织中,成员年龄普遍失衡,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备。因此,应创新人才引入机制,打造乡村人才库;了解乡村成员的具体情况,并将所有人员进行分类,如可以依据文化技能、生产技能等进行组合。同时,针对在各领域中的拔尖人才,乡政府及其他部门应投入充足的资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机会,促使其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以便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此外,可以采取积分考核方式,针对所有乡村拔尖人才进行动态化管理,按照组织现实需求,定期吸收新党员,为优秀的乡村居民提供入党的机会,以便能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3.3 多元治理,诱发活力

1)要推进自治计划,有效调动乡村居民的力量。乡村自治主要是动员所有乡村居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发挥主体力量,以强化乡村公共性成效。因此,基层乡村组织需要为乡村居民指明乡村治理方向,指导乡村治理路径。在乡村委员会指导下,关心村庄公共性事务,并为乡村治理提供有益建议,增强人民群众成就感、参与感。2)要提供充足的法制保障,高效解决乡村社会的各种纠纷与矛盾,以便构建和谐且平安的乡村环境。目前,在乡村社会中出现很多矛盾纠纷问题,这就要求乡村治理转型中应格外关注法治问题,打造“乡村法庭”,努力构建平安乡村[4]。打造“乡村法庭”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人民法庭数量,而是要在人民法庭综合指导下,在乡镇地区组建“诉调对接中心”,通过网络系统并结合视频方式,促进县法院与人民法庭的对接,以在法律指导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乡村地区村干部及村民的普法教育,促使村民形成依法办事的意识。同时,还要选择一些综合素养高、表达能力强、法律基础良好的乡村党员,组成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箱村各地区的矛盾纠纷。3)应实施“德治”,促进乡村社会和平发展。“德治”的本质在于充分挖掘优质乡村文化,以乡土文化为依托,塑造新型农村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促使乡村生活更和谐、更有序。应定期举行乡村传统文化节、文化活动等,吸引新一代乡村群体参与其中,进而加强乡村文化的培育效果,促进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养成,确保乡村治理工作顺利落实,建成美好乡村。

4 结语

在乡村治理转型之际,应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5],宣传乡村价值观念,打造社会协调治理体系,引导乡村居民的加入,获得强大的群众基础,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使乡村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