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强
(曲靖市公司师宗分公司,云南曲靖 655700)
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地方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病害种类繁多且频发一直阻碍着烟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云南烟区是我国烟草的主要产区,也是病害严重的产区,因此应重点防治,以最大限度降低病害的负面影响,走现代烟草农业绿色发展之路,使烟草成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在烟草各类病害中,真菌类病害占比相对较高。据统计,烟草真菌类病害达40 余种,其中常见的主要有黑胫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和煤烟病等。黑胫病在云南产区为害严重[1],该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根部,由下到上发病,并受气温、湿度影响大。在整个烟草生育期均可发生,但是对于大田期的成株烟草破坏力最大,且传染性极强,一旦有某一植株染病,极易使周围大片植株染病。
细菌与病毒感染所表现出来的病症具有一定相似性,为了更好地研究两类病害的解决办法,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种类有十余种,其中普通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和烟草脉斑病的感染率最高,为害最严重。病害感染症状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单株感染,有时连片感染,由于感染叶片的代谢不良,会呈现出变形、褶皱、弯曲、萎缩及退绿等变化,使得叶片外观质量也大为降低。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温室效应愈发严重,其中云南产区作为病害高发的烟区,烟草病害问题更加凸显。1)温暖的环境有利于多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因此病害数量不断攀升,消灭起来更加困难,无形中增加了防治成本,更难以做到降本增效;2)气候条件变化导致温度带的北移,引起病害种类的变化,使得科研人员以往研究成果和烟草种植者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种植经验逐渐发挥作用,不仅“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很难贯彻,使研发成本和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种烟主体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烟草作物对环境污染问题非常敏感,尤其是对雾霾、酸雨等。空气及降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烟草生长和采烤影响巨大,在影响烟草产量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原烟制品的内在品质和感官质量,如口感,这样生产出来的烟叶既不绿色,又不生态,更不安全,不仅无法响应烟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2],也难以保证中式卷烟核心原料供应。
一部分农药在研制时,往往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害,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副作用,比如对烟草根部,烟田土壤和病害天敌的伤害等。我国烟草农业绿色防控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因而一部分农药的灭菌原理,采用的是以毒攻毒的方式,但若使用不当,对病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尤其是在烟草各类病害集中爆发时期或危害严重的地块,部分烟草种植者常常“病急乱投医”,过于关注防治的速效性,农业生产中过于依赖化学农药,在用药时对其使用方法、适用条件及副作用等考虑较少,事实上很难做到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烟草作物加以保护。尤其是当使用一种农药后,药效不明显或药效缓慢时,就会出现反复用药、轮换用药的现象,造成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田间有害物质的积累、农药残留严重和降低烟草的病害抗性等一系列问题,在恶化烟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断恶化烟草的种植环境。
烟草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注重烟叶品质,但在实际生产中,品质高的优良品种往往抗病性差,即烟草品种的品质与抗病性是反向关系。在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为了追求高品质,往往舍弃其抗病性,长年累月下来,抗病性逐渐下降,导致烟草病害越来越猖獗。
在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物联网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导入等[3]。1)通过开发小程序、软件和平台等,不断丰富烟草病害信息和防治技术数据库,并加强针对病害发生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相关因子(气候、土壤、环境等)关系规律的研究,从而不断加强实时监测,以加强预测和预报的精准性。2)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改变原来传统的防治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无公害技术,保证烟叶的绿色、生态、安全。3)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规章制度和生产规程。4)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发展思路,按需组织生产,满足工业企业对烟叶品质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4]。5)做好病害的调研与统计上报工作,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当地烟草生长情况,对烟草病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合理预测和有效控制[5]。6)根据本地区种植主体和服务提供主体的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技术宣传和培训,促进科技兴烟。最终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以物理防治为辅助,以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治体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市场进一步开放,出现了一些新的药检标准,已经成为烟草贸易的“绿色壁垒”。与此同时,烟叶生产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工业企业对烟草品质的要求更加严苛,而纯天然烟叶往往更受青睐,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大自然中各种有益的生物(病害天敌)自身或者其代谢物来抑制或者消除其他有害生物的技术,通过“以菌杀菌”等生物方式达到病害防控目的。与其他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畜和作物安全,不产生抗药性。要想完全发挥生物防治的功效,就必须有目的地对天敌加以保护。1)要提供适宜自然天敌生长的田间环境,如在田间地块隔离带或专门留一片块地,种植有利于病害天敌繁殖和栖息的作物或杂草(不为害烟草作物)的场地,保证其维持足够的种群数量。2)通过人工培育天敌及引进天敌(需注意加强植物检疫,防控植物疫情)达到生物防治目的。3)在用药方面,考虑到传统化学农药可能对天敌造成误杀和其对土壤、植被的污染而间接造成对天敌的伤害,应加强新型生物产品的研发,尤其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植源性农药技术。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都会通过土壤、空气和水体而直接或间接为害烟草作物,如空气污染引发的各种症状的气候性斑点病。这些污染物质往往会降低植株自身抗性,更易感染病害,严重影响原烟的内在品质和外部感观质量,因此烟草的种植应远离焦化、电镀、煤气、冶炼和化肥等工厂排污区域。
通过对烟草主要病害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查找出病害高发的诱因,最终在统防统治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在烟草病害防治问题上提供解决思路,促进烟草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