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震
一座古老的城市,总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有人们书写的历史文献,有人们建造的古老建筑,更有那些栉风沐雨默默屹立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树。无言的古树目睹着城市里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歌舞升平,还是战争离乱,也无论是人间悲欢,还是气候变化,它都忠实地记录着。古树,是承载城市记忆的绿色活化石。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的发展史。
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城市绿化水平举世闻名。在南京生活的几十年间,我几乎走遍了南京的道路、街巷和公园,深感南京无愧“绿都”之盛名。中山陵园挺拔的雪松,中山北路、中山东路、黄埔路等主干道旁高大的法桐,太平北路、进香河路、御道街边高耸的水杉,北京西路秀美的银杏,还有苜蓿园大街春天盛放的月季……郁郁葱葱的树木令南京人自豪,让外地人羡慕。除了这些近代和当代植下的树木外,更有那历经沧桑,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树。
要论南京的古树,堪称“老祖宗”、无可争议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六朝松了。1500年前,唐宋的春天还未到来,六朝松便已生长在了南京的土地上。它走过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无数的人看到过它,甚至仰视过它。
前些年,细心的南京市园林局为1263棵古树名木制作了它们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每棵古树的牌子上写着它的名字、树种、编号和树龄,六朝松名列南京市古树名木“053”号。
闻名遐迩的六朝松,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梅庵南侧。南京“六朝古都”之六朝,是指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在南京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如今六朝松所在的位置,当年曾是六朝宫廷的中心区。南朝梁时,梁武帝亲手将一株桧柏植于宫苑之中,因是六朝遗物,故名六朝松。隋军灭陈时,隋文帝出于政治目的,将六朝城邑宫苑平为耕地,歌舞升平的皇家林苑和巍峨宫殿就此消失。“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但这株桧柏却自兵火中幸存下来。六朝皇家烟云散,唯余古柏空悠悠。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离六朝松不远处,还有一处六朝遗迹,就是位于鸡鸣寺景阳楼旁充满悲情与屈辱的“古胭脂井”。
六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世称陈后主),偏爱寻欢作乐,不关心国事。他在位时,前方常传来敌情紧张的报告,但陈叔宝依然沉湎于饮酒作乐。公元588年,杨广带领51万隋兵分八路向都城建康(今南京)进攻,并最后攻陷建康。当陈后主听到宫城外面杀声震天时,顿感大事不好,慌不择处,匆忙带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妃躲到了景阳楼下的枯井里。隋军攻进皇宫,用绳索把三人从井里拉了上来,陈后主被俘,两名妃子当场被杀。
据传,两贵妃进出枯井时,浓艳的脂粉蹭到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迹。后人因此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辱井。
明朝建都南京后,在这株桧柏所在的南朝宫苑旧址上建起了国子监。永乐年间鼎盛时,校舍达1200余间,曾有学子9900人,且有日本、高丽、琉球、暹罗各地的留学生,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清顺治年间,这里又建起了文昌书院。至民国初年,老树旁又建起两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再到如今的东南大学。在六朝松旁的体育馆里,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作过演讲,吴有训、吴健雄等大家曾在它身边徜徉。
六朝松,穿越千年,历经战火而不屈,历经风霜而不息。它见证了梁朝的兴起,也目睹了韩擒虎大兵入城和陈朝的败亡;它见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也目睹了两江师范学堂的兴衰和东南大学的百年发展。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目睹了城市的繁荣。那年轮和枝叶间隐藏的千古故事,成为金陵文脉流传千年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我刚到南京工作时,曾慕名专门前往东南大学(那时尚叫南京工学院)校园拜会六朝松。
高约十米、遗世独立的六朝松,屹立在幽静的校园西北角梅庵南侧,被两层铁栅栏“保护”着。不知何年何月,雷电将树干从顶部一劈两半,垂下两根巨大的枝干,树皮已经完全裂开,树干内部已经镂空,完全靠树皮输送养分。四季苍绿的松针,绽放着生命的倔强力量。
为了保护历尽磨难的古树不至于倒下,人们往镂空的树干里注满了水泥砂石,顶部用三个铁环固定着,两根钢管支撑着苍老的树干和枝叶稀疏的树冠。面前的六朝松,整个身体都被搀扶着,一如打着绷带、拄着拐杖垂垂老矣的人。不,他并不垂垂老矣,他是从未失去斗志的倔强汉子。
30多年后,我因事去东南大学,重访六朝松时,几乎没有感觉到它的丝毫变化。也许相较于千年时光,30来年的瞬间确实太过短暂了。站在六朝松前,感受到森森古意的同时,仿佛还有时间的停滞。
在东南大学的百年历史中,六朝松一直被视为学校的标志。时至今日,六朝松仍是“东大人”的精神图腾。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著名科学家顾毓琇,在《齐天乐·忆南京》里曾这样描写六朝松:“南雍记取,想月影梅庵,风翻琴谱,老干苍松,仰天迎翠羽。”民国年间,国立中央大学校徽上的主图便是六朝松。校徽中的太阳在六朝松树冠和紫金山之间,深紫色的外圈上环绕着校名和校训,上方是“国立中央大学”,下方是“止于至善”。2002年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时,很多从海外归来的老校友,感慨快要不认识当下的南京了,然而当他们走到六朝松前,曾经熟悉的一切瞬间清晰起来。六朝松是校友们多年未变的情结,和六朝松合张影是一届又一届校友们的心愿。
东南大学的朋友告诉我,为了这株古树,师生们还曾进行过一场“保卫战”。原来,2003年底,有关部门计划在距离六朝松仅十几米的地方修建一座公厕。如此选址,遭到学校师生和一些南京市民的极力反对。六朝松已经生长千年,根系早已扎入地下数十米范围的土壤,厕所地下施工必然会伤害古树根系。再者,如果化粪池严密性不够,必然改变土壤的营养成分和性质,这对脆弱的六朝松而言也许是致命的。最终,有关部门听取了保护六朝松的呼声,重新选址修建了厕所。
为了保护这棵古树,东南大学每年召开两次专家论证会,请园林方面的专家来给古树体检,对它生长的小环境进行调整,比如排水系统、光照、适当修剪周围的树枝,为老树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就像精心呵护家中的老者。
在人们的悉心照料下,如今的六朝松,老而弥坚,依旧苍劲挺拔。
凝视六朝松,我想到南京这座城市的命运和性格。历史上,曾有多个王朝在南京建都,但或短命,或偏安。1937年,南京更是遭受侵华日军屠城。因此,人们赋予了南京“悲情城市”的色彩。其实,南京虽历经劫难,但从未倒下,就如这六朝松永远屹立着。
南京,是一座不屈的城,一个永不倒下的硬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