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凤荣
【提 要】2014年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是其重要内容。在国际安全合作中,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习近平的新安全观思想,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合人类命运与共、休戚相关、需要加强合作解决众多安全挑战的现实。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践行新安全观,推动国际社会在全球安全治理、地区和新领域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合作,促使各国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以建设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世界,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安全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和平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仍十分突出。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被各种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大国间的冲突所打断,需要树立不同于以往,特别是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安全理念。冷战结束后,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践行新安全观的典范。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也积极倡导树立新安全观,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扩展到世界。新安全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建设永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永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离不开新安全观。中国是新安全观的提出者,也是积极践行者,中国在积极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构建安全共同体,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2014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就强调:“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打造以共同安全为目标的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运用。
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首次正式提出亚洲新安全观。他说:“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1]这一安全新理念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认同,峰会通过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海宣言——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写入了这一亚洲新安全观。此后,习近平又把亚洲新安全观扩展为对世界普遍适用的新安全观。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我们要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2]中国发布的关于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立场文件也明确提出了这一新安全观。从此,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亚洲,而适用于全球,成为中国解决世界安全问题的重要方案。
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不断重申新安全观对于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7年1月,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时,强调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提出“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3]。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传染病不分国界,中东乱局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世界特别需要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2020年9月,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单边主义没有出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4]当今世界安全格局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变化,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习近平的新安全观是对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维护安全的可行之策,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
一是要相互尊重,追求共同安全。安全应当是普遍、平等、包容的,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习近平强调:“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我们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5]各国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争端,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建设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6]实现共同安全需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
二是统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综合应对安全问题。当今世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常常交织在一起,“一个看似单纯的安全问题,往往并不能简单对待,否则就可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恐怖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滋生蔓延受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单纯一种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7]。无论在维护地区安全,还是全球安全问题上,都要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安全治理。
三是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安全合作。合作是维护安全的根本途径,有合作安全才有共同安全。习近平强调:“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8]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各地区安全,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四是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可持续安全。发展与安全相互促进。“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9]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10]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和基础,聚焦发展主题,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夯实安全的根基。
习近平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其核心要义是尊重每个国家的安全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安全。新安全观是基于道义、理念的安全,有利于推动开放、透明、平等的国际安全合作,展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安全维护者、共同发展促进者、国际体系建设者的形象,并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走出一条维护国际安全的新路。
新安全观是习近平根据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与安全问题的中国方案。
第一,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追求共同安全势所必然。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新安全观顺应这种全球化日益发展,各国命运紧密联连的新现实。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病毒的迅速传播,对此是极好的证明,正如习近平所说:“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11]无数事实证明,当今世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局部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彼此转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的利益已经紧密融合在一起。合作才有出路和未来。
第二,世界面临的安全挑战复杂多样,很多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网络犯罪、毒品威胁、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全球性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树立新的安全观,加强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是解决人类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此次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与大国关系不睦、合作受限直接相关。美国把中国、俄罗斯当成竞争对手,追求本国优先,严重影响了国际合作抗疫,此事也从反面证明了合作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冷战思维解决不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新安全观应时而生。冷战结束后,中国率先提倡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以此为原则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和西亚不同的命运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的基础上,对维护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强国仍奉行以实力求和平的原则,坚持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把自身安全建立在牺牲别国安全的基础上。2017年以来,美国频繁“退群”“毁约”,特别是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推行所谓印太战略,影响了大国间的战略平衡和大国战略互信,导致国际安全领域合作意愿下降,大国军事竞争因素再次上升,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倡导新安全观,不仅是基于时代发展潮流和总结国际社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还在于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切,是把中国摆进世界大变局的体现。中国崛起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了世界历史上的任何国家,外界,特别是大国,自然对中国的发展有忌惮,担心中国走传统大国崛起的老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提出的新安全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新安全观表明中国坚定走不同于传统大国崛起之路。在世界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如奴隶贸易、侵略扩张、以强凌弱。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庄严向国际社会承诺:“我们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12]中国倡导的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倡导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保障发展,体现了大国对世界和地区承担的责任。中国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国家的发展,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反对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主张“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13]。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构建持久和平,实现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努力以善意化解大国的误解,努力处理好大国关系。大国是维护和平的关键,但近年来,随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国际安全环境深受影响,大国间的军事竞争因素上升。中国明确反对军备竞赛,努力引导大国关系走和谐发展之路。尽管美国对华表现出明显不友好,但2020年3月习近平在与特朗普通电话时仍表示:“我十分关注和担心美国疫情发展,也注意到总统先生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国人民真诚希望美国早日控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减少疫情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损失。中方对开展国际防控合作一向持积极态度。当前情况下,中美应该团结抗疫。”“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希望美方在改善中美关系方面采取实质性行动,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14]在祝贺拜登当选的贺电中,习近平再次表达了中美合作,共同解决世界安全问题的愿望。
第三,表明了中国希望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同样,中国的发展和奉行新安全观,也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坚定不移地做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维护者,致力于国家间合作的互利共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15]习近平在会见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说:“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16]一些西方国家以固有的思维把中国看成是与之争夺霸权的对象,显然是错误的。中国希望寻求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既让自己安全,也让别人安全,共同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和挑战。
习近平提出的新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商共建共赢的安全之路,以建设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国是新安全观的提出者,也是积极践行者,在全球、地区和相关领域,中国都为国际安全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一,维护世界的安全,需要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习近平明确表示,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17]。中国坚定履行国际义务,积极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不仅是主要出资国之一,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军队认真履行安理会的授权,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冲突,促进地区重建,并为此做出了牺牲,在中东、马里和南苏丹牺牲的联合国维和人员中就有中国军人。中国军舰还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同时加强与多国护航力量的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努力推动国际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中方及时向世卫组织通报情况,并在本国疫情得到控制后,向世卫组织和需要援助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在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已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医疗援助物资,专门派出了5个医疗专家组。”“中国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18]当美国质疑世卫组织的工作,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后,中国与欧盟、俄罗斯等一道,积极支持世卫组织的工作,对遏制疫情的漫延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中国生产的疫苗也是全球公共产品,中方向巴基斯坦等53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22个国家出口疫苗。中方还积极参与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决定向“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疫苗企业在华加工产品、供世界各国使用,中方也予以支持和协助。中国向疫苗需要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以大国气度和对人类高度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早日战胜疫情、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切实贡献。
第二,推动构建亚洲安全命运共同体。亚洲各国安危与共、命运相系,中国特别重视增强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中国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主张完善现有地区多边机制,巩固亚太和平稳定的框架支撑。继续支持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发展,推动相关机制密切协调配合,为增进相互理解与互信、扩大安全对话交流与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致力于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六方会谈,搭建香山论坛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筹建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在各个地区机制下提出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倡议,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交流与合作。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地区安全责任,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19]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及亚太国家。中国认为:“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20]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发展,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亚太地区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各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维护本国安全时尊重各国安全,一起来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我们要深化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人文、环保等领域安全和信任措施建设合作,共同为亚洲安全和发展撑起一片蓝天。”[21]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中国积极推动在亚洲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的领土和海域争端,习近平强调:“对待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不能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热衷于使用武力,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道义贫乏、理念苍白的表现。只有基于道义、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我们要推动建设开放、透明、平等的亚太安全合作新架构,推动各国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22]中国的这一立场得到了亚洲邻国的认同,也有助于增强中国与邻国间的互信。
第三,在军事、核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敏感领域努力推动国际合作。军事力量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基础上与相关国家展开军事合作,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深化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合作,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为打击三股恶势力、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5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核安全是传统的安全治理领域。2014年3月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主张构建一个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核安全涉及不同层面,既包括实施科学有效管理,发展先进安全核能技术,也包括妥善应对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发展现代化和低风险的核能技术,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加强防扩散出口控制,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23]中国支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并促进《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权威性、普遍性和有效性,摒弃双重标准,标本兼治,坚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核扩散问题。中国以负责任态度参与伊核、朝核等地区热点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积极推动核能国际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与核能安全水平,以公平高效原则促进和平利用核能。中国一向主张,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该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继续执行并延长双边军控条约,以可核查、不可逆方式进一步大幅削减核武器。中国大力推动地区及全球核安全合作,支持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协调、整合全球核安全资源,并利用其专业特长服务各国。中国已经批准核安全领域所有国际法律文书,一贯严格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积极支持和参与核安全国际倡议。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不为任何其他国家提供核保护伞,不在任何其他国家部署核武器,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等承诺。
网络安全的治理是国际安全治理的新领域,大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中国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对话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24]中国连续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总之,新安全观是中国关于国际安全治理的新理念,这一新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会不会给世界带来安全挑战的问题,为解决当今世界复杂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不仅是新安全观的倡导者,也是积极实践者,对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消除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是世界的机遇,增强了世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力量。新安全观对维护和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注释
[1][8][15][20][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4页;第273~274页;第267页;第356页;第255页。
[2][6][17]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5页;第221页;第522~523页。
[3][13]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42页;第482页;第535页。
[4]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22日。
[5][22]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人民日报》2014年6月29日。
[7]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人民日报》2017年9月27日。
[9]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
[10]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
[11][12]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23日。
[14]《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光明日报》2020年3月28日。
[16]《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3日。
[18]《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5/18/c_1126001593.htm<
[19]《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 >http://www.fmprc.gov.cn/ce/cgbrsb/chn/zt/zgzfbps/t1454213.htm<
[21]习近平:《凝聚共识,促进对话,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6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