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灵台县分校,甘肃灵台 744400)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是在2012年被提出,自始至终国家都在各个方面保障其中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2020年开始提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并且对于我们国家实现乡村振兴计划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筹划高素质农民发展方面时,一般农户可以遵循自身所有的资源及意图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自身职业上的转变。组织能力出众,资金充裕,可以挑选动手能力出众,具备学到老、活到老的精神,可以挑选技能型;愿意尝试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可以挑选服务种类。相关培训部门在计划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应主要对于不同的发展方向,切实做到“对症下药”的培育。但是当前在进行实际培训的时候,管理及培训部门在大多时候都只是为了完成上面下发的任务,从来没有做过调查研究,只是从目前已有的师资开展培训。在内容方面,更多是过去的培训知识,主要有农科知识和养殖技术等,而对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互联网、以及金融管理等知识几乎没有被触及到,因此这些都已经没有办法适宜不同农户的需要,调动不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以上因素,当前有很多培训只是形式工作,致使农户在其中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发展,都纷纷选择去了外地,这也直接导致高素质农民培训制度受阻。
对于大部分的人员来讲,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实践类的课程,因为这可以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生产经营好的人来看,如果可以走出去,看看其他地方的农业,虚心学习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培训。就现阶段来看,纵观培训主管部门,以目前的资金加师资,并不容易提供丰富、且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仍有很多课程采取口授的方法,虽然也会组织群众外出参观交流、实习实训、现场进行操作,但是就现在而言,培训体系还没有被完全的放开,有多种企业并没有参与到培训之中,学院实习实训完成任务走过场的情况比较严重,没有真正学到实践经验。外出参观交流不能照顾到所有学员实际情况,学员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加之近些年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比较慢,以及和农业相关的软件等少之又少,他们更是没有能力去掌握其他的农业信息,完全不了解什么是农业创新。不管是农业的进步,还是乡村振兴都还是要靠他们每一个人。所以来说,一定要消除这些限制农村产业升级的因素[1]。
首先在村级管理方面,应全面熟悉掌握政策制度,在熟悉国家对农民发展给予政策的基础上,将文化作为载体,应用丰富多样的方法传递给当地的人们,特别是土地流转及金融信贷等可以直接受益农民的政策,可以应用话剧、歌舞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此使当地人们不仅愿意参加,还可以从中有所获得,进而使国家助农政策可以真正的落实下来,充分调起当地人们的参与热情。其次,通过文化礼堂这一载体,可定期安排农业致富演讲等活动,使其可以成为领头羊来带动大家,并让当地人们了解到经过培训带来的具体作用,通过正确的示范逐渐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从而使培训变成一项他们乐于参加的活动[2]。
纵观当前的农业发展,不仅要摒弃过去的观念,还需有一批素质高的队伍,所以务必要创建一个需要的培训体系。依据他们的年龄、以及个人能力等,需把参加培训的农民划分成不同层次,进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清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对于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来说,进行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种植和养殖等方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理论性的知识,多去为其演示,还需多做实地演示,手把手的教学,如此一来,通过这样的方法会直接让农民受益,同时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去学;而对于一些回乡的年轻人、或者从大学回来的人才等,这些都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人员,他们会更有见地的来改变农民这一身份,应增强对他们的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育,调整未来适宜发展的农业,把文化礼堂作为载体,和相关学校、培训机构、以及各个企业建立合作,进而有效形成一体化的培训体系,以此使整个培训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会更容易让人所接受,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效果。文化礼堂的位置在村子中心地带,这样人们就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不用走出村就可以接受到正确的技能培训,在时间上的安排也要灵活,可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安排。此外,将其作为指定场所,不断进行农科专家下基层的活动,保持和参加培训人员之间的联系,还需创建培训后跟踪服务制度,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培训的有效性[3]。
就现阶段发展来看,我们国家农产品的发展形式不容乐观,而且在这里也需要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滞销和附加值低也能够严重的影响到农业发展。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要素分配不均和政策不平衡,致使城乡发展的差距明显过大,其次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在技术方面和价值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寄托,一直没有想要改变的心。整体来说,在对其进行培训的时候,若是想摒弃过去的授课形式,即是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将知识理论讲完就好,并不会去考虑参加培训人员的接受情况。而大部分的农民在学习中也属于从属地位,被动的接受知识,当一节课完成之后还是和之前没有任何变化,完全没有任何拓展性的进步。可以采取责任制的方式,在这里也就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授课,还要帮助人员响应政策、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有了精准的专业指导,农民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勇气的去进行实际的创业创新尝试。将文化礼堂作为辐射点,使整个农村都能够接受,此外,还需提高科研机构和经营两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以此使每一位农民都能够接收到最先进的信息、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培养他们每一个人的创新意愿,从而走上一条以技术革新的道路[4]。
农村在农业上若是想有一个更大发展空间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加快做到公共服务平衡化,不断提高对农村的建设,稳定其中的留守人群。可以把文化礼堂当作成一个能够解决农民真实需要的桥梁,通过收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分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真实需要,将扶贫政策真正落实下来。首先,国家需要制定相关法律,以此对土地流转、经营权等诸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进而使每一位农民都可以安下心来,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创业,真正的稳定下来。其次,在资金方面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这也就要求补贴应全面落实,精确到每一个人,但是也要对这些资金的去向和资金使用进行管理,避免使用在其他的地方。此外,国家还要最大化支持对农村信用社上的政策,这样就不会因为钱财问题而选择放弃。再次,我们都有所了解,农业对比于其他项目来说,时间是很长的,当中的不可控因素有很多,国家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保险全面覆盖的机制,增加其种类,同时地方政府方面也应对他们进行积极鼓励,优惠一定要大,通过和国家两方面有效解决他们的担忧,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最后,各级政府部门应真正确保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注重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报酬,让学农学不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尽可能让更多的青年和有才华的人置身到农业中,进而为振兴乡村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随着高素质农民的出现,使得农民不再是单一身份。将文化礼堂作为载体,创建带有科学性的培训机制,以此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农民,只有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劳动力资源,还可以使城乡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