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桂玲陈虹羽
(1.通海县四街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云南 玉溪652700;2.通海县秀山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云南 玉溪652700)
森林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也是我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森林规划、苗木选择、育苗、植苗、中幼林抚育等高效的森林培育管理活动,不仅可以确保森林培养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林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森林培养的整个活动中,中幼林抚育是其中一项重要且关键的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抚育管理,有效促进了幼苗、中龄木的成长发育,对调节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健康成长,发挥林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均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近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下达的工程、任务名目复杂多样,任务艰巨,一些工程项目的资金获取渠道各不相同,也没有统一的投资标准,这对于森源抚育管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退耕还林建设、造林补贴、生态林建设等,其每亩的投资额度从110-310元有所差异,经济林的投资额更高,每亩为220-530元。如果根据工程种类、森林抚育目标等内容的不同,就容易形成相同造林区域,由于不同的造林密度和投资标准导致抚育经营管理方式不同,这样产生的后果是林农和相关的经营管理者产生主观判断,容易忽略对森林抚育的管理,降低林分质量,从而无法实现森林抚育的最终目标。
森林抚育成效的好坏与其生境条件、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存在直接联系。以某县项为例,该地处于某高原的东北部,为两座山脉的交汇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候环境较好,但该地地形、地势环境不太理想,如缓坡、陡坡、险坡等,由于山脉河流较多,为造林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该地可以进行森林抚育的区域,土层瘠薄,存水性不强,不利于苗木生长,增加了森林抚育的难度。
据了解,某县通过近10年加强人工造林抚育工程,造林面积增加了28万亩,使该县的森林覆盖率增强了9.8%,由于受到人畜、自然因素影响,一些森林抚育区林分生长质量较差,中幼林面积占比较高,且中幼林呈现低质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灌木林草强盛生长,幼苗生长较差,病害植株增多、土壤养分不够充足、中幼苗木生长欠佳。
在进行中幼林抚育过程中,应对森林的生态环境引起高度的重视,如卫生条件、气候条件等。对中幼林树苗进行定株、修剪与间伐时,应根据森林环境的自然稀疏生长规律、对树木的发育、森林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相关的人为干预,对林木密度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树苗的分布和成长更具有科学化、合理化水平。森林管理工作者在对中幼林抚育管理时,还要重视其周围的生长环境,注意加强对环境的改善力度,使森林培养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异龄林,这样才能使森林生态环境的防护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中幼林的健康成长。
在对中幼林抚育进行抚育管理时,相关人员应加大对林地的重视与管理力度,积极提升中幼林抚育的管理和种植能力,确保中幼林抚育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另外管理人员要实时关注中幼林的生长情况,加强对抚育过程的调查记录、监督管理,同时要积极引入科学的抚育技术,并对中幼林成长进行合理化评估,才能确保中幼林抚育技术和方法的合理性,也才能促进我国的森林抚育人才与技术得到合理化应用,使中幼林木能够茁壮成长。
通常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获得充足的养分,这就需要充分提升中幼林生长的基本环境,如:优质的土层、良好的土壤环境、积水排除系统、松软的土质等,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中幼林抚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幼苗才能健康快速的成长。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还不够发达且会面对很多杂草与其争夺养分,这样不利于幼苗的根系成长,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幼苗生长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如松土、施肥、除草等,才可更好地促进幼苗成活。此外中幼林抚育过程中还有可能要面对人为、牲畜破坏的问题,一旦出现苗木损害现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补种、补救等措施。若中幼林的生长区域受到灌溉草,植被影响超出一定范围时,应对灌草、杂木等植被进行清理,总之要不断为中幼林抚育提供和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才能有效增强苗木的成活率。
在开展人工干预中幼林抚育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主要加强对苗木的补造、补植管理措施,达到提升苗木成活率的目的。但在实际的补造补植过程中,中幼林植株的成活率一般很难达到82%以上,造成幼苗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幼苗本身产生病害(如块状死亡),或是遭到人畜的破坏。幼苗补植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局部补植和均匀补植。有的管理人员在树木的间隙中、中幼林株距间进行补植,这样补植的优势在于能够和原有的树木形成混合形式,通过将不同树种进行镶嵌式种植使其成为混合森林群。
在中幼林抚育管理中,灌草植被生长影响到幼苗生长的现象较为普遍,灌草的根系组织的强度比较高,会与中幼苗树木根系争夺养分,并逐渐覆盖中幼苗木,影响其正常成长,因此需要对灌草植被加强管理。在中幼苗木被灌草覆盖时,需要对其周围2米范围内的灌木、杂草进行清理。特别是在荒山、荒地造林中更要加强对割灌除草管理,同时为了确保森林抚育树木种类的多样性,在进行割灌除草作业时,应注意保护生命力强的天然幼苗植株,珍惜乔木、灌木等植株,同时为了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对其进行松土和培根抚育,待到割灌除草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将杂物清除。
在幼林抚育管理期间,如果遇到土壤养分不充足,就无法满足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针对一些经济林(果木林),若是土壤养分达不到标准就会影响果木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其经济效益。所以应管理人员应积极了解幼苗生长的土壤环境,当土壤营养成分缺失时,应加强施肥管理。施肥时应主要两点:第一肥料选择主要以氮肥为主,也可将磷肥作为辅助肥料,如在幼苗成长期加入适量的磷肥可以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针对酸性土壤在选择肥料时可在原有肥料基础上适当加入钙质肥,对促进林木生长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当中幼林抚育进入到中龄林抚育时期,应注意改善森林抚育区的通风以及光照环境,以进一步促进中龄林的生长,要注意预防林木干旱引起的火灾。减轻恶劣气候影响下的雪压、风害等发生灾害的程度等,预防有害生物对树木造成破坏,同时应定期进行修枝整形管理。对于生态林抚育区域,可对树木冠下枯死或是即将枯死的枝干进行清理,提高树木枝干的饱满度,增强其观赏性和生态保护功能。对于经济林抚育区域,应对树木的枝干进行整形,修剪密生枝叶及病害枝枯枝等,对其枝干进行定型,增强其生长和结果能力,确保经济林发展的均衡协调,增强经济效益。
以某县为例,近10年间该县新增造林面积28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面积占总面积的79%,且该县的人造林面积仍在不断扩张。目前这些森林树木正在经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抚育,积极改善林分环境,对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生长率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且人工造林对于该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该县自实行人工造林以来,中幼林抚育面积不断扩大,加之国家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面积,中幼林的抚育面积达23万亩,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一些没有列入财政森林抚育的项目主要由林农或实施主体自行抚育,整体实施成效不太乐观。
总而言之,开展森林培养的主要方法是实施人工造林,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破坏,而且最大限度的提升森林资源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做好中幼林抚育管理,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使其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养分等生长元素,更好的促进其健康成长,从而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有害生物对林木造成破坏,为进一步提升森林抚育质量和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