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2021-12-27 07:35易宏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结核病耐药性

易宏辉

摘要:我国的医疗技术在不断提升,疾病治疗中大多数选择药物治疗,但不规范和无指征的用药使自然界的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原来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已经不能治疗患者疾病,使病原体危害机体的作用增加,为疾病治疗带来了困难。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在结核活动期其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感染,其病情程度难以控制,会严重危害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而且结核病的死亡率也较高,针对结核病的药物研究还不十分透彻,传统的治疗结核病的部分药物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容易造成结核病的患者反复发生感染,而且不易控制,增加了治疗的时间,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增加了疾病治疗的困难。因此,对于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的结核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迫在眉睫,在控制结核病流行性传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就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耐药性;结核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临床意义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全球大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结核病的流行属于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经过统计发现在201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结核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万,其中在我国发生结核病的人群总数超过80万,在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中要积极的进行防治工作,控制结核的流行。但是在现有的针对结核病的治疗药物中发现,针对结核菌病原体已经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在控制菌群繁殖中增加了难度。现在对于耐药性的结核治疗药物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新型的抗结核药物来控制结核的发展。本项研究通过总结现阶段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药物,来达到总结最新药物治疗进展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对于结核病的认识现状

1.1结核病的病原学特点

结核病发病的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它的病程长,最常见侵犯的部位为肺组织,其次还有其他部位,如肠结核、肾结核等。结核分枝杆菌生存需要氧气,而且需要宿主细胞,实验室检查中的抗酸染色为阳性,这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提供医学基础。细菌中含有荚膜结构,荚膜中最主要的含量为多糖,荚膜与机体内的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作用,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伤害,荚膜中的复合酶可分解营养物质,更加重了细胞损害。除此之外,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很多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裂的物质基础,因此蛋白质也是造成结核病发生的一种致病物质。

1.2结核病的传染性特点

结核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有统计学调查显示,结核病已经成为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通过患者的唾液传染其他人,经消化道或者皮肤的传播已经很罕见。结核病要想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在传染的三个途径中给予阻断,结核病的活动期其传染性非常强,因此,要积极的控制传染源的传播,避免结核病的播散。

2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2.1耐药结核病药物治疗的现状

结核病原体产生的耐药性已经非常常见了,根据结核病耐药性的特点不同分为两种类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的结核病。在这两者类型中耐多药的结核病占绝大部分,但是相同的是它们的治疗都较为困难,现如今的研究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应用的主要为利奈唑胺、德拉马尼和贝达喹啉,这些药物的研究在现如今的临床应用中已经趋于成熟,不同药物所治疗的重点侧重不同。在2020年孙路平老师的研究中阐述了,针对高度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新兴药物:PA-824,这是现阶段应用于临床治疗结核病的又一种新型药物。除了在临床已经应用的药物之外,还有一些在临床实验中正在研究未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如TBI-223、GSK-286、BTZ-043、LCB01-0371、NTC等。这些临床前期的药物在治疗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现在根据耐药结核病的药物治疗特点,对这些药物进行详细分析。

2.2各类药物治疗机制特点

2.2.1PA-824的药物治疗机制特点

PA-824是由非营利组织机构研发的新型药物,此种药物已经得到了USF-DA临床应用的允许。PA-824是一种化合物,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它属于硝基咪唑恶唑家族,抵抗的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适用于耐药性的结核病治疗,但不适用于药物敏感性的人群、在潜伏期结核感染的人群、肺外的结核感染等。PA-824的应用需要联合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两种药物,构成三联用药,形成一个耐药治疗的方案,此方案对两种耐药性的结核病治疗均可应用,联合治疗的疗程为六个月,以口服药物为主。多中心的临床实验数据中显示,在纳入实验标准样本量总计107例患者中,在治疗六个月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发现有9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较好,而且对药

物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可。但是,PA-824联合另外两种药物治疗后发现其具有一些副作用,比如产生肝毒性、骨髓受到抑制、发生视神经炎或者神经炎,在药物治疗中要经常给予患者监测。

2.2.2利奈唑胺药物治疗特点

利奈唑胺药物发挥的机制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主要抑制的是细菌的增殖期和细菌的静止期两个复制时期,使结核分枝杆菌无法合成蛋白质,使结核杆菌的活性降低。利奈唑胺属于恶唑烷酮类的药物,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强,针对敏感性细菌和耐药性细菌的菌株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利奈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超过30%以上,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特点,而且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较长,因此可延长给药时间。利奈唑胺发挥药效最佳的部位在肺部、肌肉组织和脑脊液中等。因此,在抵抗结核杆菌时能够发挥很强的作用。FalagasME的Mate分析中指出:利奈唑胺应用后,在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有效率在83%左右,证明其治疗耐药性结核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在有学者提出,利奈唑胺药物的应用周期为六个月左右,但是还没有统一标准,还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利奈唑胺治疗的剂量和治疗的周期,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

2.2.3TBI-223药物的作用

TBI-223属于新型的抗菌药物,这种药物还尚未应用在临床病人中,属于临床前期的研究药物。TBI-223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主要机制是控制线粒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降低分枝杆菌的活性,有研究证明,在动物模型的实验中发现TBI-223与贝达喹啉药物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而且其利用度非常高;在不同动物(鼠、兔、狗等)实验中发现,TBI-223的半衰期均不相同,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TBI-223对人体最佳的剂量约为800毫克/天,对此药物的安全性也进行了分析,证明其安全性可,是临床前期药物中较为有效的药物。

2.2.4BTZ-043的药物作用

BTZ-043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作用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对细胞壁上的糖类成分加以作用,使其产生变构效应,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选择性强。但是其研究应用在动物模型中较多,尚未在人体中实验,通过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应用来控制其传染性,在對药物安全性研究中发现几乎无光毒性、突变性的不良后果,属于临床前期的研究药物。

3结语

医学技术的提升使结核病的治疗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药物治疗在现阶段仍然是结核病的主要方式,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临床控制结核病更加困难。因此,在面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中,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临床前期实验要精准,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要合理,然后应用于临床病人中,挽救结核病患者。

参考文献:

[1]赵本南,刘大凤,刘亚玲,杨铭,兰丽娟,杜清.含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05):465-471.

[2]喻明丽,陈洁,李翔,罗季,彭江丽,陈永刚,张开义,王璐.耐多药结核病患儿临床诊疗特点(附一例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05):529-532.

[3]苏日娜.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25-126.

[4]许金红,杨松,张立新,钟颖,邱倩.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2):1301-1309.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结核病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