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新方式,积极话语分析应用于各类语篇分析中。本文以西方主流媒体《经济学人》中关于中美贸易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理论,借助语料库工具定性定量归纳分析,探究文本中态度资源分布情况,揭示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的隐藏信息,以此预测美方关于中美贸易的态度走向以及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方便我国政府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中美贸易
引言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 “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罗琦,中美贸易战的发展和应对)。作为贸易战的挑起方,美方频频发言,在各个领域对华施压,中方在相应领域及时反制。西方主流媒体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而来,英国主流媒体《经济学人》多次对此展开报道。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研究虽呈现出了新的动态,但大多是从政治学、新闻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本文以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为基础,运用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PDA)探究西方主流媒体对于中美贸易未来的态度走向。批评话语分析是站在客观角度以批评性阅读和消极的态度来实现解构社会的目的。作为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补充和延伸,积极话语分析摒弃传统观念,站在全新的视角构建一个乐观和谐的未来社会。
一、评价理论及积极话语分析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需要参考多种数据,如历史、经济、政治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单纯依靠这些数据已经无法准确判断和衡量未来的走向,因此通过加入语言这一信息载体的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发展趋势。
早期的语篇研究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上世纪80年代起学者们利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政治语篇。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学者詹姆斯·马丁(James R. Martin)等语言学家基于系统语言学提出了评价理论。1999年在英国伯明翰的一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国际研讨会上马丁创新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分析不应该仅仅是批评性的,除了这种消极的、解构的分析方法外更应该站在乐观的、建构新世界的角度上看待政治,随后在其相关文章著作中对这一概念展开了具体阐述并引起了强烈反响。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法框架,分析作者和说话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它包含三个次系统:态度系统(Attitude)、介入系统(Engagement)、级差系统(Graduation)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态度系统是对行为以及事物价值进行评价,是整个理论的核心。态度系统又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Affect)、判断系统(Judgement)、鉴赏系统(Appreciation),分别用来表达人的情感,判定人的性格与行为,以及评价事物的价值。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预期的一种态度体验,判断是人类对自己行为持肯定或否定的表现;鉴赏是人类对事物的审美描述 。在态度系统中,根据说话者和参与者的行为与过程又可分为肯定和否定的价值评价,即说话者表达话语传递出的是积极评价还是消极评价 。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Harris首次提出了话语分析的研究方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他认为对于话语的分析要动静结合,不仅要分析文本本身,更不能忽略交流过程中传递出的情感意义。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兴起,其中关于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的辩证关系吸引了不少学者讨论,如此时代背景下批评话语分析诞生,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理论基础,以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美国人类学家Sapir和Whorf的语言与思维关系假说为语言指导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文字工具,更是承载着情感意义的社会符号,学者们通过对公共媒体文字的批评阅读分析其中映射出的霸权主义、种族主义等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帮助民众摆脱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控制。积极话语分析就是从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虽然批评话语分析是客观的,但过于消极,伴随战争结束,世界文明、政治开始稳定发展,人们渴望和平、崭新的社会秩序,积极话语分析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支持。
二、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以《经济学人》为研究文本,选取使用GOOGLE NEWS、YAHOO等检索手段,以“trade war”、“trade relations”,“trade tensions”、“China”等相关词语作为关键词对2021年1月23日拜登上台后至2021年5月期间《经济学人》进行检索,共计获得271条检索结果。笔者围绕“中美贸易摩擦”话题的文本筛查出20篇文章。采取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究西方主流媒體之一《经济学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和趋势分析。本文针对评价体系态度子系统中积极和消极词汇等进行定性分析,借助AntConc3.5.7、UAM corpus Tool为统计工具作定量分析,从而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上述表一是态度资源的统计结果。根据数据显示,语篇中共出现了497处态度资源,其中频率最高的是鉴赏资源,所占比例为49.1%,其次是占比为38.1%的判断资源,情感资源占比最少为12.8%。这也反映出该媒体报道较为重视正式、得体、客观的传递相关内容,尽量避免使用具有直观感情色彩的一些词汇。同时,也符合新闻报道通过态度表达体现人际意义的特点。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情感资源占比最少,其中积极情感资源与消极情感资源比例约为2.5:1,可见关于中美贸易摩擦这一问题,该媒体报道所持态度还是较为积极的。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经济学人》在1月23日的文章中就美国新政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展开讨论,其中中美关系位居第二。其中写到:
例1:While many in Congress, from both parties, hanker after the simplicity of an old-fashioned cold war, they want closer co-operation with China on some issues—including public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译文:虽然国会两党许多人支持传统方式的冷战,但他们希望与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包括公共卫生和气候变化。
句中“want”、“closer”、“co-operation”与说话人的意图和期望有关,通常表示希望看到事物未来美好的结果,都是表达积极情感和判断词汇。拜登政府认为中国仍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不同于特朗普采取的消极政策,新政府深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恰当把握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目前美国财政危机与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很有可能调整对华贸易政策来挽救贸易逆差及财政收支。
2021年3月中国新疆棉花事件不断发酵,中美关系不绝如发。在当月的《经济学人》刊登的一篇报道中如此说道:
例2:Mr Biden ma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yghur cause. Mr Trump appeared not to care: according to John Bolton, his former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he told his Chinese counterpart, Xi Jinping, in 2019 that building camps for Uyghurs was “exactly the right thing to do”.
译文:拜登可能会更加关注维吾尔族的事业。特朗普对此并不在乎:据他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说,他于2019年告诉中国外长习近平,为维吾尔人建立自治区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该篇报道表示前总统特朗普不想因人权问题影响美国贸易,在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后曾要求国务院对中国官员及经济实体实施制裁,因财务部考虑到会对中美关系产生潜在影响并未采取具体措施。拜登政府在新疆棉花事件后表示考虑恢复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地位并提高对于中国新疆棉花包括中美贸易政策的关注度。词组“pay attention to”意为重视某件事,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也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积极反应。
中美贸易摩擦自2018年至今已有三年,前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小到日常用品,大到石油能源。2021年1月30日《经济学人》中针对世界贸易问题的一篇文章中讲到:
例3:It is a relief that, unlike Mr Trump, Mr Biden supports the rules-based system of global trade.
译文:与特朗普不同,拜登支持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
词汇“support”意为支持,是显性的态度词汇。反应了说话者对于贸易交流合作持积极态度。拜登上台后陆续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例如重新加入世卫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等。在经济上也一样,新政府明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是必然的,美国无法在全球化背景下独善其身。在拜登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强调会在保证美国立即的前提下做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准备。
四、结语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借助语料库工具分析探究了西方主流媒体《经济学人》中评价主体积极态度的建构。研究表明:(1)在该研究语料中态度资源下三个次系统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鉴赏资源占比最大,情感资源占比最少。(2)造成这种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也是由新闻媒体语篇自身的客观性决定的。(3)该媒体在报道中频繁引用美国总统拜登发言,多采用积极性话语传达有效信息,预期未来中美贸易政策走向积极,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Martin,J. R. 2000. Close Reading: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a Tool for Critical Analysis[G]∥L. Unsworth. Researching Language i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pproaches. London: Cassell,275-303. Martin,J. R. 2004.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olidarity and Change [J]. Revista Canaria de Estudios Ingleses ( 49 ) :179-200.
Martin,J. R. & P. R. R. White.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London: Palgrave.
董丹.2018语篇———历史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文本分析[J]. 外語学刊 ( 6) : 13-16.
黄会健,冷占英 2007. 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从批评话语分析到积极话语分析 [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 1-5.
朱永生. 2006. 积极话语分析: 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英语研究 ( 4) : 36-42.
课题编号:YQCX2019007
国际油气资源区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资助
作者简介:吴丹(1995-),女,汉族,河南省,硕士研究生,翻译方向。
[1]Martin J R,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2]Martin J 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J].Revisa Canaria de Estudios Ingleses,2004,49(a)
[3]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 英语研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