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蒙
摘 要:南京图书馆作为全国重要藏书机构之一,藏有革命文献 3000种 ,革命报刊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原因,早期革命报刊流传下来的较少。文章选取南京图书馆藏中共早期报刊5种,介绍出版背景、主要内容及存藏情况,供读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藏书;革命报刊;民国报刊
南京图书馆作为全国重要藏书机构之一 ,不仅古籍丰富,民国文献数量亦达70余万册,这其中就包含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献。革命文献指 1919至1949 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程中形成的图书、报刊、文件、图片等各种文献资料。目前,南京图书馆藏有民国时期革命文献 3000种,早期革命报刊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军著《中国共产党出版史研究综论(1921-1949)》指出,“所谓党的早期出版活动,应该包括从党的筹备期(‘五四’时期)直到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大约十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的思想主张,广泛团结无产阶级各方面力量,中共创办了一系列的报刊,但因年代久远、战乱等原因,流传下来的较少。兹将南京图书馆藏中共这一时期的报刊5种作简要介绍,供研究者参考。
一、《新青年》(《青年杂志》)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月刊,每六号为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2卷第1期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第3卷起正式迁北京。自1918年1月出版第4卷第1号起改为同人刊物,取消投稿章程,所有撰译由编辑部同人共同负责,随后刊物改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人轮流编辑。五四运动后休刊半年。自第7卷第1号起迁返上海,陈独秀复任主编。1920年9月新青年社成立,自第8卷第1号起脱离群益书社,改由上海新青年社出版。第8卷第6号起改由陈望道主编,广州新青年社印行。1922年7月出至第9卷第6号停刊。1923年6月在广州复刊,改为季刊,瞿秋白任主编,印行4期后停刊。1925年4月再次复刊,为不定期刊,出5号后于次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63期(号)。
该刊初期为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倡言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礼教,1917年10月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第8卷第1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自该期起,封面改为以地球图案为背景,从东西两个半球伸出的强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一设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这一时期专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大量介绍苏俄各方面的政策,列宁的生平及其著作等。从1919年下半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为中國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和苏俄情况提供了窗口。
该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与当时秘密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刊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之一。南京图书馆藏第1-5卷(其中第2卷第4-6号缺)、第6卷第5-6号、第7卷第1-4号及季刊第1-4期、不定期刊第1-5号。
二、《共产党》
该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编辑出版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即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时在上海创刊,李达任主编。该刊原定每月出版一次,但实际上常因故拖期,至1921年7月停刊,共出6期。
据《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该刊原件仅见藏于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共产党》完整6期,为1954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影印本,发行限于预订者,故较为珍贵。该刊每期约50页,不标明编辑、印刷和发行地址,但每期都在《新青年》上刊出发行启事和要目,发售地假托广州,实际在上海法租界李达的住所内。作者多用化名,有TS(陈独秀)、江春(李达)、胡炎(李达)等,另有P生、震寰、无懈、吉生等真名无考。第3期第2页缺,页面正中注“此面被上海法捕房没收了”字样,可见当时社会环境还是比较严酷的。
纵观馆藏各期,该刊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宣传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有关知识,主要是翻译列宁的著作与学说、介绍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经验,如《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列宁的历史》《劳农俄国的教育》等;二是刊载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材料,报道国内各地工人运动情况,如《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英国共产党的成立》《世界消息》等;三是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中国革命问题,探讨中国建党纲领及革命道路,并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潮进行批驳,先后发表《无政府主义之解剖》《告劳兵民》《我们为什么主张共产主义》《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等文,向读者进行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该刊被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列为必读材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了宣传、推动和组织作用。
三、《少年世界》
《少年世界》是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杂志,月刊,1920年1月1日创刊,同年12月1日终刊,共出版1卷12期,其中第7、8两期为妇女号。1921年4月出版增刊日本号。南京图书馆藏《少年世界》第2-8期和第10-12期。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运动时期会员最多、历时最久、影响深远的青年团体,1918年由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7人发起,总会设在北京,另在南京、成都及巴黎等地设有分会。1924年前后总会迁至南京,1925年因社员的分化而自动解散。1919年11月1日下午,南京分会会员在南京城内太仓园17号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书记、编辑等,通过了《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规约》,并规定每年的11月1日为南京分会成立纪念日。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会员大多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学生,其中的骨干分子有杨贤江、沈泽民、张闻天等。
纵观馆藏该刊各期,每期64-75页不等,其中妇女号两期页数较多,分别为97页、161页。封底刊登《少年世界》宗旨,为“作社会的实际调查,谋世界的根本改造”,指出《少年世界》注重“实际调查、叙述事实和应用科学”。第2期封底注明编辑处在南京四象桥舒城黄宅。该刊主要栏目有学术世界、劳动世界、农村生活、工厂调查、学生世界、学校调查、地方调查、教育研究、教育世界、华侨消息、世界大势(后改为“世界之世界”)、专论、读书录、妇女世界、儿童世界、社会批评等,分门别类地发表许多具体资料。其中占较大篇幅的是会员假期回乡或旅行时对中国各地工厂、农村、学校等的调查报告和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所写关于留法生活、法国工人的情况,以及南洋等地华侨情况的报道。第7、8两期妇女号,介绍了各国妇女及妇女运动的情况。主要撰稿人有杨贤江、赵叔愚、郑伯奇、沈泽民、黄日葵、方东美、刘国钧等,李大钊、张闻天、恽代英、田汉、蔡和森、赵世炎、王若飞等也曾为该刊写稿或译稿。
该刊虽然声明 “永远限于‘社会的活动’,决不会谈政治”,但在刊行的一年时间里,曾刊登多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章,如《新俄罗斯建设之初步》《李宁(即列宁)对于俄罗斯妇女解放的言论》、李大钊《五一,May Day运动史》、蔡和森《法国最近的劳动运动》等。
四、《劳动界》
《劳动界》是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面向工人进行阶级教育的通俗刊物。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周刊,七日一册,每星期日出版,由新青年社发行,据《国家图书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献图录》,最后一册是1921年1月23日出版的第24册。南京图书馆所藏《劳动界》为1958年6月工人出版社预约发行的影印合订本,印数计796册,影印范围为第1-19册(缺第13册)。 该刊每期16页,铅字竖排,有演说、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本埠劳动界、国内外时事、调查、读者投稿、通信、闲谈、趣闻、小说、诗歌等专栏。有几期封底为整版图像,内容为工人劳作的场景或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场景。作者有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袁振英、陈为人等。
该刊多采用口语。创刊号刊载陈独秀《两个工人的疑问》——“劳动是什么?就是做工。劳动者是什么?就是做工的人。劳动力是什么?就是人工。……劳动是因为不做工不劳动就没有粮食吃、没有屋住、没有衣穿……”以直白浅显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事实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闲谈》《趣闻》等栏目多从社会中常见现象入手,指出其荒诞之处,如“有嘴不许说话”“人价不及猪价”等,促进工人觉醒。该刊十分注重同工人建立联系,第2册、第3册连续在卷首刊登《本报欢迎工人投稿》,开辟工人来信栏目,发表出自工人之手的稿件,第3册至第19册先后发表读者来信来稿近30篇,并邀请来信工人参与创办《店员周刊》事宜,受到工人欢迎,被工人称为“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該刊先后发表多篇报道江苏境内工人运动和揭示工人生存状况的文章。第4期刊登了苏州、如皋等地工人罢工的消息和《镇江车站装货小工要求增加上力钱》一文,第6、7期有无锡、镇江、苏州工人罢工情况的报道,第10期有《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钱杏邨),第12期有《南京人力车夫底生活状况》,第18期有《南京机工大闹省议会》等。
五、《犁头周报》
《犁头周报》为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机关刊物,1926年1月25日创刊于广州。初为旬刊,逢五出版,赠阅,从第11期起改为周刊,逢周二、周日出版,定价出售不再赠阅。1927年1月7日终刊,共出23期。该刊旨在宣扬农民革命,宣传农民协会主张,指导农民运动开展。第1期刊登的《犁头宣言》明确指出“我们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媚外军阀,买办地主,劣绅土豪,贪官污吏,骄兵悍将”,提出“须广我宣传,严我组织,主张行动,合力同趋,一致革命,决不妥协”,表达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与主张。
该刊主要报道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情况,刊登农民协会的决议案、文书,以及研究农民问题的文章,同时设有农民俱乐部栏目,刊登诗歌、农谚、歌谣、谜语等。文字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说理深入浅出,广受农民欢迎。主要撰稿人有罗绮园、阮啸仙等。
南京图书馆仅藏第12期,1926年8月4日出版,16开,24页(含封面封底),从右至左竖排。封面印有“广东省农民协会印行”、目次及“民国十五年八月四日出版”字样,页脚居中横排“第十二期(中华邮政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四封为套红印刷。刊载《呜呼广宁之匪乱》《公债票与农民》《红枪会》《前期问题答案》及农民俱乐部栏目班本一则、谜语两则、诗歌一首。《前期问题答案》提出有关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的问题10个,前6个有问有答,后4个只列出问题没有回答。该期刊登照片3张,内容分别为“五一”纪念会之会场、农民代表团、工人代表团。刊载漫画3幅,标题分别为《过去的我们》《现在的我们》《将来的我们》,号召农民团结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土豪劣绅的压迫。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苏俄革命和建设情况,宣传第三国际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国内工人、农民运动情况,对团结无产阶级各方面力量、推动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史学习的好教材。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全勤.南京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源流、建设及特色[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87):91-96.
[2]南京图书馆编.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珍本图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3]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国家图书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献图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4]彭红燕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5]范军编著.中国共产党出版史研究综论(1921-1949)[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