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舟
摘 要:纸质档案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类型,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观赏性欠佳,并且公开展示时对展出环境要求较高。文章基于纸质档案特点,探讨如何博物馆化阐释其背后信息并有效展示传播给公众。
关键词:纸质档案;档案利用;博物馆;展览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定义档案为“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对于文物范畴的其中一个认定标准就是“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本文探讨的纸质档案,主要指以纸质为载体,以文字、图片、表格等为主要内容的二维平面文物,如书籍、文件、信函、笔记、手稿、拓片、照片等。
一、纸质档案展示的难点
1.多维度信息阐释挖掘不易
文物信息包含基本信息与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纸质档案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作者(制作者、所有者、使用者)、尺寸、年代、基本内容等,背后蕴含的文化信息主要是其创作背景及相关故事信息,如文件发布的背景、信函的收发人关系等,其中包含的历史、行业信息等需深入挖掘。
2.内容及形式观赏性不足
一是基本存在形态不吸引观众,纸质档案形态较为单一,通常是一张纸或装订成册的一摞纸,仅在纸的具体材料、产地和装帧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不如青铜、陶瓷等三维文物具有造型上的可观赏性。二是内容往往晦涩难懂。纸质档案所记载的内容、书写方式等有历史特点,如唐代的珍贵纸文书有授勋告身、账单、私人信札、书籍册页等,撰写方式与现在的文件区别很大,内容晦涩难懂。而一些近现代档案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需要观众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
3.对展示环境要求较高
纸质档案因其材质的特殊性,对温湿度有较高要求,展柜环境极其重要,需进行实时监测。纸质档案展出中不当的保护措施反而会让其不断老化、变质,最终可能导致档案载体受损。
二、纸质档案的阐释与展示
1. 阐释与展示及其相互关系
阐释就是将对于观众来说陌生、难以理解或不易表达的东西翻译转换成可懂、易理解的东西。观众与纸质档案的作者处于不同时间与空间之中,要想理解作者及档案本身,需要拉近观众与文本作者的距离,从而真正理解。展示是将阐释的信息通过有效途径传播给观众。阐释与展示相辅相成。
2. 纸质档案的阐释特点
(1)由“专家解读”到“观众自我认知”
展览是纸质档案文物和普通观众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其过程中对纸质档案文物阐释有两个不同层面,专业研究者通过对纸质档案文物分析研究来理解档案的具体内容、历史背景等,而展览展示人员强调如何通过展示方式让公众理解,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阐释要从“专家建构”向“公众建构”转变,展览在为观众提供“专家解读视角”的同时,也要鼓励培养“观众自我认知视角”。不同时代人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对于档案的展示要让观众根据自身经验,挑选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进行消化并吸收后外化,從而形成个人的知识建构。
(2)由“历史信息”到“时代价值”
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三十四条明确,“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纸质档案阐释要重视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的时代价值,兼具国际视角,运用大众语言,丰富呈现手段,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当代观众看得懂、喜欢看的纸质档案故事。
(3)阐释真实可靠的信息
向观众传达科学、真实的信息是展示传播的最重要目标。现实中对档案的阐释往往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在无法得知历史全貌的情况下研究者只能通过对档案本体的研究和相关书籍、文献、实物等佐证材料来辅助理解。展示档案时易从现代视角出发,掺杂现代意识和研究者的主观意愿,有时难以完全真实还原档案信息。
3. 纸质档案的展示特点
(1)用叙事手法讲述档案故事
叙事是指叙述者在特定场合或空间出于一定的目的向特定人群讲述某件事。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的过程,完整的叙事包括逻辑、内容、手法、视角等要素,其中叙事逻辑是故事架构,叙事内容是故事情节,叙事手法是如何讲故事,而叙事视角是由谁讲故事。纸质档案展示要弄清核心叙事点和故事的主要逻辑线,通过关键事件使观众了解档案内容。
(2)用6W构建展示逻辑
阐释纸质档案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是抓住核心叙事的关键。档案内容(What),创作年代与使用时间(When),在何处使用与发现(Where),作者、使用者或关系者(Who),如何制作及使用环境(How),创作档案原因(Why),用6个W将档案信息贯穿起来。档案之间存在结构性联系,通过纸质档案有效组合形成信息组团,将档案的关联信息全面展示。组合后的档案材料间相互印证,不用繁冗的说明文字,观众自然读懂信息。
(3)运用陈列语言让档案“活” 起来
陈列语言是一种依靠二维或三维物品排置的序列、情态及与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配合而构成的以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或交流方式 。除了纸质档案本身,辅助材料的运用可以营造档案的原生语境氛围,甚至可以通过场景复原等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档案的形成年代与背景,这是纸质档案“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三、纸质档案博物馆化阐释与展示提升路径
1. 深入挖掘纸质档案信息
(1)为观众提供辅助信息
首先,要进行展前市场调查,通过问卷调研、半结构式访谈或座谈会的方式,帮助展览人员了解观众的兴趣点及观众对预展示内容的先验知识。其次,开展展中评估,征询观众意见。最后,进行展后评估,及时了解观众对于展览的体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展示过程中,将档案信息区分为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受空间、版面等限制无法给观众呈现的信息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呈现。
(2)通过展品组合阐释展品关联信息
纸质档案展示中内容呈现重于形式,展示时要围绕明确目标、具体主题进行陈列,展览策划中要有层次、重点和亮点。要充分对文物信息进行解读,寻找单个展品之间的关联性,将若干件主题相关的档案组合展示,给观众整体感受。同一背景下的不同记载能多角度还原历史,可将二维图片、三维文物与档案资料组合展览。
2. 通过形式设计增加观赏性
(1)营造美的氛围
专业人员充当“翻译者”,负责阐释纸质档案信息和策划展览,但不意味着观众一味被动。观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先前经验不同,接受程度也各异。因此展览展示中要尽可能以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示藏品。做好形式设计能有效弥补纸质档案本身缺乏观赏性的问题,吸引观众注意力,缓解视觉疲劳。形式设计营造的美的氛围能服务内容,增强观展体验。适当的形式设计能让观众对纸质档案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如南京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将原报刊门市部门窗栅栏进行艺术化复原,让观众体验当年门市部前阅读报刊的感觉。
(2)引入观众互动体验
观众的互动参与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档案展品,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首先,在展示中引入教育体验展项,将专业知识融入交互项目中,覆盖面及观众接受度更高。特别是对于档案保护、修复等操作性知识,仅是观看远不如体验的学习效果好。其次,要考虑互动体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采用机械化或多媒体设备。多媒体互动应契合展览内容,作为辅助手段融入展览中。如浙江省档案馆展厅利用“点赞球”互动展项展示当代浙江人风采,激起观众的参观兴趣。
3. 提升纸质档案展示的硬件环境
要在纸质档案展柜小环境上下功夫,最关键的是调控灯光和温湿度。首先,可以采用智能灯光系统,控制展柜中的光照强度在3000k左右,并且采用无紫外线灯具。观众参观时启动自动感应,并且可以根据要展示的纸质档案内容调控灯具。其次,展柜的展示区应尽量选用低反射玻璃,由双层玻璃组成,以保持展柜内部和外界稳定的温差。再次,为使展柜内部稳定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应安装恒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