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亚 任鹏娜 林梦月 胡小懿 汤爱玲 张 月 许方蕾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065;2.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65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统计表明,尿失禁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1]。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可能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盆底肌肉松弛、膀胱顺应性降低和生理代谢速率减慢等,研究证实,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2]。Teunissen 等[3]调查显示美国社区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为15%~30%,而我国患病率波动在23.3%~46.5%。尿失禁会引起皮肤糜烂、反复尿路感染、活动能力减退、认知障碍等,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4],同时,疾病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自我管理是通过患者主动地参与治疗、管理症状、自我调控身心及社会变化并作出保证身体健康的能力[5]。目前主要在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领域有一定的效果[6-8]。但对老年尿失禁患者而言,国内外文献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无足够的循证证明自我管理的确切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自我管理项目的随机对照实验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订老年尿失禁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库中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 年12 月。检索策略遵循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原则。中文检索词为“老年”“尿失禁/排尿障碍”“自我管理/自我照护”“干预”。英文检索词为 “elder”“Urinary inconti nence/urination disorder”“self-management/self-care”。此外,利用文献追溯的方法查找相关文献作为补充。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②研究对象:尿失禁患者(年龄≥60 岁),患者知情同意。③干预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如日常基础护理、解答患者疑问、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干预组实施个体化自我管理包括强化教育、运动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利用微信加强监督及随访等。④结局指标:尿失禁发生率、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尿失禁知识水平。
1.2.2 排除标准 ①通过各种渠道未获取全文、质量不佳的文献;②未报道相关结局指标的文献;③重复发表的文献。
由2 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逐层筛选和提取,若出现分歧,则请第3 名研究者判断。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基本信息:作者、发表时间;②研究对象数量、分组情况;③干预措施: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内容、干预时间;④结局指标。将检索到的文献依据JBI 循证医学中心(2016)论文的质量评价工具包,评价者需对每个评价项目做出“是”“否”“不清楚”“不适用”的判断。文献质量分为A、B、C 级。
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采用标准化均方差为效应指标,95%CI 表示各效应量。用I2值及P 值进行各研究异质性评价,当P ≥0.1,I2≤50%时,认为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 <0.1,I2>50%时,异质性较大,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因本研究纳入文献未超10 篇,故未分析发表偏倚。
检索数据库后初步纳入文献129 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0 篇[9-18],共697 例患者,其中英文5 篇[9,10,14-16],中文5 篇[11-13,17-18]。文献筛选流程图详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所纳入的文献发表时间跨度为2011—2020 年,文献所纳入的患者共697 例,其中干预组351 例,对照组346 例。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所纳入的10 篇文献[9-18]中4 项研究[9,11,16,18]为A 级、6 项研究[10,12-15,17]为B 级。有5 篇文献[9,11,13,16,18]实施了分组隐藏,5 篇文献[9,11,15-16,18]实施了研究者盲法,6 篇文献[9,11,14,16-18]实施了干预者盲法,2 篇文献[14,17]未实施测评者盲法,1 篇文献[13]对结果分析不清楚,2 篇文献[10,15]在随访期间存在着数据丢失,缺失数据造成的偏倚较小。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4.1 尿失禁发生率 共有7 项研究[9,12,14-18]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进行报道,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83%,P <0.000 01),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D=-4.53,95%CI:-5.63,-3.43,P <0.000 01]。见图2。
图2 两组尿失禁发生率比较的meta 分析
2.4.2 生活质量 共有3 项研究[10,13,16]报道了生活质量得分,经meta 分析,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6%,P <0.000 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MD=12.14,95%CI:2.60,21.68,P=0.01]。见图3。
图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的meta 分析
2.4.3 自我效能 5 项研究[9-11,15-16]评估了自我管理干预对老年尿失禁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经分析,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100%,P <0.000 01),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MD=20.14,95%CI:0.39,39.89,P=0.05]。见图4。
图4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的meta 分析
2.4.4 尿失禁知识水平 2 项研究[9,14]报道了尿失禁知识掌握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8%,P <0.000 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尿失禁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7.20,95%CI:1.38,13.01,P=0.02]。见图5。
图5 两组尿失禁知识水平比较的meta 分析
自我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促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管理的能力,使患者生活处于稳定状态,进而增进自身健康。在老年尿失禁控制期间,非药物治疗及预防手段十分重要,如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干预明显降低老年尿失禁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与国外研究[19]指导并教会患者个性化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尿失禁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干预组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活动[20],掌握了盆底肌收缩运动、膀胱训练技巧、建立了良好习惯等。提示医务人员应强化对患者盆底肌运动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21],帮助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达到控制尿失禁症状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自我管理干预能提高老年尿失禁患者自我效能,这与Park 等[22]的研究一致。可能原因是自我管理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宣教的成功案例激发患者疾病管理的信念。另一方面,通过自我管理建立以家庭为主的社会支持系统[23],促进家属主动且及时地为患者提供身心等各方面的帮助,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良好的医护患关系[24],有利于对患者的行为产生正性暗示,激发其疾病管理的自信。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这与李灏[25]得出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自我管理干预使患者知信行发生变化,改善遵医行为及健康素养[26],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自我管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有效措施,这与Titman 等[27]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健康教育与示范指导是自我管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微信及电话等信息化软件是实施干预措施的主要形式[28],具有很好的强化作用,有效弥补患者疾病认知不足的现象。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5 篇B 级文献,部分研究未实现严格的盲法且仅检索了中英文文献,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研究。研究缺乏大样本的证实,研究中干预时间不一致,缺乏长期效果的验证,加之受文献数量的影响,本研究未绘制漏斗图,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今后需通过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
综上,自我管理干预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方法,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度,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及进行盆底肌、膀胱训练的正确方法等,激发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管理疾病,进一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