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银霞
那是一个春天,两位黄姓的故人在京城相遇。惠风和畅,桃李盛开,酒逢知己。相聚的欢乐,在此后的时光里不时浮上聚会者的心头,让人难以忘却。
两人中有一人叫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曾写下一首诗《寄黄几复》,全诗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中的黄几复,就是当年京城那场聚会的另一名主角。黄几复,何许人也?他名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幼时便有志于研习六经,析理入微。两人交游甚欢。熙宁九年(公元1076 年),黄庭坚担任国子监教授。而黄几复通过科举也踏上仕途,先后担任广州教授、楚州团练推官等职,在这一年与黄庭坚在京城相见。此后,两人就分别在外地为官,转徙各地。
《寄黄几复》作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德平镇,而黄几复时为广州四会县令。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距离遥远,海天茫茫。由于无法相见,诗人想到了寄信,然而“寄雁传书谢不能”。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大雁能传书到衡阳,却到不了郴州,更何况黄几复在郴州以南的广州四会。大雁的有心无力从侧面印证了黄庭坚的思念之深。
回忆起来,令黄庭坚最难忘的还是当年相见之欢。“桃李”“春风”“一杯酒”都是常见的意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无酒不欢。“桃李春风一杯酒”,仅仅七个字、三个意象,便精准地表现了相见之欢。
“江湖夜雨十年灯”,自京城之聚至今,两人一别已十年。“江湖”一词充满漂泊感,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听“夜雨”,更添萧索之感。“十年灯”表明漂泊漫长,与相见之欢的短暂形成对比。
“持家但有四立壁”,家徒四壁,表明黄几复清正廉洁。“治病不蕲三折肱”,化用了“三折肱,知为良医”的典故。这个典故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名好医生,因为他必然从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黄庭坚称黄几复善于治国救民,无须三折肱。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二字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诗人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好学不倦,无视那“隔溪猿哭瘴溪藤”的凄凉景象。
黄庭坚推崇杜甫,追求“无一字无来处”。本诗亦是如此,文化含量颇大。他还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于当用平字处往往易以仄字,如“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节,与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相呼应。
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多首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也为他写下文章,如《黄几复墓志铭》。黄庭坚欣赏黄几复的精神和抱负,看他像看另外一个自己,与他惺惺相惜。写作本诗时,黄庭坚处于被贬状态,但仍不改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黄庭坚笔下的黄几复,类似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中的“汪伦”,也类似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中的“君”。他们本是普通人,因与文化名人的深厚友谊而在文学史中留名。这种让后人感受到精神契合的友情,如雨后彩虹,弥足珍贵。光阴渐去,人间长存一份知己之情,盼桃李再遇春风,续杯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