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华,毕 然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云商务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 年5 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和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执行。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山东省各界掀起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热潮,对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各种社会主体从不同角度参与其中,乡村振兴工作快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何评价乡村振兴的效果变得愈发重要。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内涵与外延、发展路径等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为理解并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间较短,当前的研究更偏重政策解读与对策研究,而较少结合实践关注战略实施的效果。国内外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仍然非常欠缺,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现有理论,结合实际需要进一步研究区域性的乡村振兴标准化体系,以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提供依据。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看,大部分学者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总要求,来进一步细化构建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学者从美丽乡村、新型农民、发达农业、和谐农村等不同视角开展乡村振兴的评价。这些基于不同评价视角的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指标,为乡村振兴建设的效果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山东是农业大省,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全国农村发展改革的典型,在发展模式方面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典型经验与案例。近年来,随着国家以及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落地,山东全面推进“五个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为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见成效、产业快速融合、农村人均环境日益向好、农村改革步伐加快等多个方面。但在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乡村振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规划轻落实,集体经济偏弱,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人居环境总体水平偏低,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等等。尤其是相比于国内先进省区,山东省的乡村振兴还有不少差距。在需要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应尽快借鉴国内先进发展经验,深入探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发展路径与评价体系,为山东省内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指明发展方向。
从浙江等国内先进省区乡村振兴建设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评价指标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实施的效果好坏。从山东省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和目标任务来看,应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展现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有助于掌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动态效果,掌握各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进程,还能及时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协助研究判断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的前景,对于成功打造“三生三美”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近期和远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构建山东乡村振兴标准化体系,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需要,也是山东省在当前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尽快实现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振兴山东经济的需要。山东乡村振兴标准化体系构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层面: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级层面《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其他省市乡村振兴标准化领域的先进经验、山东省乡村振兴实践[1]。
一是科学性原则。指标含义界定明晰,能准确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要求。二是系统性原则。包含内容要系统全面,系统兼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发展领域的协调性发展。三是可行性原则。指标要有可执行性,尽量做到可衡量、可量化。四是当地特色原则。指标体系既要充分体现山东省打造“三生三美”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要求,又能结合和体现当地的特点。五是动静结合原则。既要保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又能根据实际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当调整[2]。
围绕国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指标设计思路,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调研信息,听取本省统计领域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提出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和二级指标。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其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同时,部分地区二产、三产的产值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产业兴旺”的评价重点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而应当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重体现以三产融合、产业升级、产业链价值增值等高质量发展举措引领产业振兴[3]。因此将农业作为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将部分非农产业纳入评价指标中。产业兴旺指标体系主要由反映粮食安全、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等六方面内容的8 个指标组成,具体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人均总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产品加工产值占比、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考虑到山东省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外向型发展的实际,根据评价需要可增加使用农产品出口额作为二级评价指标之一[4]。
从国内“生态宜居”评价指标相关研究文献看,大多数研究者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维度来对生态宜居进行评价指标设计。评价的二级指标出现频次较多的有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等。结合山东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提出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生态宜居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主要由反映人居环境、生活安全、生态保护等三个方面的6 个指标组成,具体包括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村庄绿化覆盖率等[5]。
从国内“乡风文明”评价指标相关研究文献看,大多集中在文化消费、教育资源、文化建设等几个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评价变量有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占比、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拥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等。山东省作为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乡风文明”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结合山东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提出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生态宜居”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其主要由反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生活水平、教育与文化投入等三方面的5个指标组成,具体包括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等[6]。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治理有效”应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制度、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等四个方面入手。因此治理有效方面的评价要强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清廉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为主,注重群众民主权利。具体主要由反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制度、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等四个方面的5 个指标组成,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村政村务公开率、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普及率。
2018 年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对生活富裕的规划指标主要使用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等。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生活富裕”应从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四个方面入手。以此为依据,建议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生活富裕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主要由反映农民收入、农民基本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的指标组成,具体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医疗保险覆盖率等二级指标。
本研究中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本评价指标体系,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从不同角度整体上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从评价对象上,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可以是省、市,也可是县(市、区)等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从时间轴上,可以对乡村振兴历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期值,也可以对当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单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思路是:首先,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恰当的指标变量,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确定标准化指标值和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合成,然后把各项指标数据与标准化值进行比较,再乘以相应权数,把所有数值汇总相加,得到的数值总和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综合值,也就是某一横截面时间节点上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程度评价综合指数。以此为依据,可以衡量不同时间节点上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评价综合指数,从而实现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
在具体评价方法上,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一是层次分析法。首先划分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按照总体目标、各层目标、评价准则以及具体备选方案的顺序,逐步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接着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然后在递接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并得到相应的决策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排序,进而对排序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所分析的问题的结论。二是因子分析法。其基本思路是,从一系列待选变量中提出少量的公共因子,要求每个因子能够独立表现若干个原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并且各个因子之间不存在信息的重叠性。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合适的评价指标变量收集数据,接着将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并对公因子进行筛选和命名,最后对公因子进行计算,得到综合得分,从而得到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