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甘薯高产种植及储藏加工技术

2021-12-26 19:27:42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薯块储藏甘薯

李 松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烟台 264001)

0 引言

紫色甘薯,或称之为黑薯。此种农作物薯肉主要表现为紫色,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体表现为:淀粉、维生素、花青素、硒元素等。紫甘薯的高营养占比,使其在市场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健康保障产品。在此背景下,加强紫色甘薯高产种植,提升其储藏安全性,有序落实保险加工程序,尤为关键。

1 紫色甘薯高产种植技术

1.1 种子优选

紫色甘薯依据功能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鲜食型甘薯,第二类为加工型甘薯。在种子选择时,应结合栽培需求,科学完成种子选择。鲜食型甘薯,在选择种子时应以口感鲜美、色素含量适宜、抗病表现优异、薯型优美等为侧重考量项目。加工型甘薯,在选择种子考量项目,具体表现为:色素占比高、抗病能力优异、干燥性强。

1.2 苗木培育

1.2.1 种子消毒。苗木培育前期,应严格控制病虫害问题。在选择薯块时,尽可能挑选无可见病症表现的薯块。与此同时,开展种子处理,消毒液可选甲基托布津,其浓度确定为70%,温度确定为52℃。

1.2.2 苗床。育苗活动集中在3月份,此段时间山东地区天气较为温和。在风向较小、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土壤疏松性强等区域,准备苗床。苗床铺设物土以砂制为主,为后续管理提供便利[1]。苗床准备时,宽度设计为1.2 m,深度设计为(25±5)cm,长度依据种植区域情况完成设计。

1.2.3 甘薯种子排布。当温度条件上涨至15℃时,在苗床上有序放置紫色甘薯种子。甘薯种子排布密度标准为18 kg/m2。

1.2.4 苗床管理:加强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控制。比如,温度控制:在出苗前期,应在夜间为苗床铺设草帘,提升床温控制效果,使其温度控制在(30±5)℃范围内;在出苗后,苗床温度条件应下调5℃,减少温度过高对苗木产生灼热影响;如若膜内温度大于30℃,应及时采取通风措施,提升热量散失效果,减少苗木灼烧可能性。

1.3 整地

1.3.1 土壤处理。紫色甘薯对于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高产种植技术中,对土壤的要求为:有机质占比较高、土质类型为砂质。

1.3.2 深耕做垄。紫色甘薯的种植形式有两种:第一种为平行栽培,第二种为垄栽。两种种植形式中,垄栽具有高产优势。垄栽的种植优势表现为:提升土层厚度,为根系活动提供充裕空间,增强土壤疏松性,提升表土与自然条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气体交换频率,有效保持土层温度,为排灌提供便利。做垄期间,应在晴天完成,以期保持土壤干湿程度。深沟大垄为主要耕作方向,含有深耕、土质细腻、做垄顺直等耕作要求,以期为排水灌溉提供便利。垄应采用平地耕作,便于幼苗栽培。做垄规格具体表现为:①单垄单行设计:垄距为(65±5)cm;株距(22±2)cm。②单垄双行设计:垄距为120 cm;株距(27±2)cm。

1.4 地膜栽培技术

1.4.1 紫甘薯高产的正向积极作用因素。紫甘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素,以生长期为主。即表现为生长期较长,相应增加了紫甘薯产量。一般情况下规格较大的田地,紫甘薯生长期应至少为170天,栽培形式包括常规、免耕、地膜覆盖等。采取早插秧与地膜覆盖种植相结合的形式,有助于提升紫色甘薯收获产量,切实增加淀粉含量,保障紫色甘薯种植质量,依据各类土壤所具有的肥力特性,科学规划扦插密度。扦插密度作为单位种植区域薯块收获数量的正向作用因素。在单位亩数种植区域,扦插密度增高时,将会提升薯块数量,由此提升紫色甘薯种植产量。

据相关试验发现:单位种植区域以亩为计量单位,每亩种植区域,紫色甘薯种植产量为1 500 kg/667m2时,单薯质量不足200 g,扦插密度为(4 500±500)株/667m2。种植方式以窄垄单排为主,行距设计为(55±5)cm,株距设计为(27±2)cm。试验种植结果:结薯时间较早,结薯数量较多,薯块大小具有均匀性,薯块产量较高,商品性表现优异[2]。

1.4.2 地膜栽培技术的种植优势。①保温增温。此种种植技术保温性能优异,减少地表温度散失,促进甘薯生根,提升甘薯生活力。②针对病虫害、草害等问题有较高的防治效果。③有效改善土壤营养成分,提升土壤养分积累效果。④提升土壤物理性能,减少土壤表层遭受雨水冲击的可能性,提升土壤疏松性,为苗根生长、薯块膨大提供有利条件。

1.5 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形式:有机肥搭配化肥、基肥搭配追肥。甘薯生长周期较长,对化肥吸收量要求较高。

1.5.1 有机肥搭的施肥形式。在施肥管理期间,应以钾肥为主,次选为氮肥,控制磷肥使用量。施肥方法,以500 kg质量的紫甘薯为例,其施工量具体表现为:氮肥使用量为2.6 kg、磷肥使用量为2.1 kg、钾肥使用量3.2 kg。

1.5.2 基肥搭配追肥的施肥形式。基肥使用量,占比总体施肥量的7/10。

甘薯产量为(3 000±500)kg/667m2时,施肥方式为:(1 700±200)kg/667m2质量的有机肥、复合肥质量为45 kg;(1 700±200)kg/667m2质量的有机肥、尿素质量为(11±1)kg/667m2、硫酸钾质量为(13±1)kg/667m2、磷酸钙质量为(22±2)kg/667m2。

甘薯产量为(1 700±200)kg/667m2时,施肥方式为:(1 000±250)kg/667m2质量的有机肥、硫酸钾复合肥质量为(35±5)kg/667m2;(1 000±250)kg/667m2质量的有机肥、尿素质量为(6±1)kg/667m2、硫酸钾质量为10 kg/667m2、磷酸钙质量为15 kg/667m2。

2 紫色甘薯安全储藏技术

2.1 环境控制

紫色甘薯在安全储藏时,应较为关注的条件有:温度指数、湿度条件、空气含氧量、空气二氧化碳占比、病原菌等,加强环境条件控制,提升安全储存品质。

2.1.1 温度控制:紫色甘薯在实际存储期间,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较为适宜的存储温度为(13±1)℃。如若温度较高,将会提升农作物呼吸能力,引起甘薯养料过度消耗,降低甘薯质量,提升病害事件发生可能性。如若温度较低,尚未达到9℃,将会产生冷害问题。

2.1.2 湿度控制:空气湿度标准范围为80%~90%。如若湿度未达到80%,将会引起甘薯根部发生缺水现象,极大程度地降低甘薯食品质量。如若湿度高于95%,将会提升微生物活动能力,引发相关病害问题。

2.1.3 控制空气含量。加强控制空气中含量,有助于营建优质的甘薯存储环境。如若氧气含量较高,将会提升甘薯有氧呼吸。如若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将会形成甘薯无氧呼吸。为此,氧气占比为15%,二氧化碳占比为5%,此种配比较为适宜。

2.1.4 病原物控制。在储藏甘薯时,如若发生大量病原物侵入事件,将会引发病害问题,降低薯块呼吸效能,或者形成无氧呼吸模式,引发薯块变质问题,甚至造成全部甘薯发生腐烂现象。为此,甘薯的安全储藏工作,应加强病原物去除效果,比如消毒。消毒工作应分别从农作物与储藏室两个视角予以实施,保障消毒工作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消毒储藏室的有效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消毒形式为粉刷生石灰;第二种消毒形式为硫磺熏蒸。甘薯消毒工作,可借助多菌灵予以浸泡清洗,在清洗完成时将其晾干处理,保持甘薯整体的干爽性,再行储藏。

2.2 管理措施

2.2.1 甘薯储藏前期管理。在实际储藏甘薯期间,应加强各项管理工作,比如通风、湿度控制、空气交换等。由于甘薯初期储藏时,农作物内部含水量加大,整体温度较高,将会发生水溢出现象。为此,加强日间通风、夜间防冻的结合措施,提升甘薯存储安全性。此种管理周期将会维持20天。

2.2.2 甘薯储藏中期管理。中期管理时,应侧重关注温度条件,保持温度适宜性,减少农作物发生冷害问题。此阶段为储藏的第20天起,直至次年2月份。此周期具有温度低的环境特点,加强防冻管理,减少冷害问题发生。

2.2.3 甘薯储藏后期管理。在后期管理时,应加强通风温控,在次年3月份时,温度逐步升高,储藏空间在长时间的储藏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将会危及薯块生命力,因此,采取通风处理,保障甘薯储藏安全性。

在甘薯储藏全程序中,加强薯块质量检查,防止病害蔓延。

3 紫色甘薯保鲜加工技术

原料确定:选择济薯18号原料,保障甘薯质量。

削皮处理:借助不锈钢刀予以切割,使其成条形。

护色处理:针对薯条采取浸泡处理。护色配方为:清水质量100 kg、食盐质量800 g、柠檬酸质量110 g等。

糖煮:将薯条放置于含有45%的糖水中,水煮至熟透。

糖化处理:将薯条在45%糖水中浸泡1天,再将其放置在25%浓度糖水中,水煮处理周期为0.3 h。

烘烤:温度设计为100℃,烘烤薯条至少3 h。使其含水量控制在16%。

包装杀菌处理:针对回软薯条开展包装处理,继而实施高压灭菌处理,蒸汽压力设计为0.08 MPa,灭菌时间设定为(17±2)min。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紫色甘薯种植、储藏、加工全程序中,融合标准化农艺,以期提升种植的高产性、保障储藏的安全性、增强加工保鲜性。为此,在后续紫色甘薯种植存储加工农事中:应提升高产种植有效推广与规范使用,保障紫色甘薯收获量;有序落实紫色甘薯的储藏工作,减少其存储期间发生质量问题;提升保险杀菌技术的流程标准性,维护紫色甘薯食品性,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猜你喜欢
薯块储藏甘薯
西药药品的储藏探讨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今日农业(2017年7期)2017-02-02 07:57:35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河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2-01 16:25:21
便于储藏的美味
科学启蒙(2016年11期)2016-12-09 19:06:45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蔬菜(2016年2期)2016-10-24 03:38:50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蕴藏”和“储藏”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西藏科技(2015年4期)2015-09-26 12:12:45